總供給曲線

總供給曲線

總供給曲線表明了價格與產量的相結合,即在某種價格水平時整個社會的廠商所願意供給的產品總量。所有廠商所願意供給的產品總量取決於它們在提供這些產品時所得到的價格,以及它們在生產這些產品時所必須支付的勞動與其他生產要素的費用。因此,總供給曲線反映了要素市場(特別是勞動市場)與產品市場的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總供給曲線
  • 外文名:Aggregate supply curve
  • 總供給:經濟社會的總產量(或總產出)
  • 總供給函式:總供給和價格水平之間的關係
  • 曲線含義:價格與產量的相結合的關係
  • 相關人物:凱恩斯
基本定義,凱恩斯,假設條件,簡化曲線,古典曲線,正常曲線,斜率,移動,演變過程,

基本定義

總供給(Aggregate supply)是經濟社會的總產量(或總產出),它描述了經濟社會的基本資源用於生產時可能有的產量。一般而言,總供給主要是由生產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勞動與資本)的數量和這些投入組合的效率(即社會的技術)的決定的。
總供給函式(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是指總供給(或總產出)和價格水平之間的關係。在以價格為縱坐標,總產出(或總收入)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總供給函式的幾何表示為總供給曲線。
總供給曲線(Aggregate supply curve)表明了價格與產量的相結合,即在某種價格水平時整個社會的廠商所願意供給的產品總量。所有廠商所願意供給的產品總量取決於它們在提供這些產品時所得到的價格,以及它們在生產這些產品時所必須支付的勞動與其他生產要素的費用。因此,總供給曲線反映了要素市場(特別是勞動市場)與產品市場的狀態。各派經濟學家對總供給有不同的分析。這裡,我們只從說明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角度,對總供給曲線進行簡單說明。
總需求曲線是表示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價格水平與國民收入間的依存關係的曲線。所謂總需求是指整個經濟社會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下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它由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支出國外需求構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價格水平提高時,國民收入水平就下降;當價格水平下降時,國民收入水平就上升。總需求曲線向下傾斜,其機制在於:當價格水平上升時,將會同時打破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在貨幣市場上,價格水平上升導致實際貨幣供給下降,從而使LM曲線向左移動,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國民收入水平下降。在產品市場上,一方面由於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資需求下降(即利率效應),總需求隨之下降;另一方面,價格水平的上升還導致人們的財富和實際收入水平下降以及該國出口產品相對價格的提高從而使人們的消費需求下降,該國的出口也會減少、國外需求減少,進口增加。這樣,隨著價格水平的上升,總需求水平就會下降。
總需求曲線的斜率反映價格水平變動一定幅度使國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變動多少。IS曲線斜率不變時,LM曲線越陡,則LM移動時收入變動就越大,從而AD曲線越平緩;相反,LM曲線斜率不變時,IS曲線越平緩(即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越敏感或邊際消費傾向越大),則LM曲線移動時收入變動越大,從而AD曲線也越平緩。
當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擴大,或擴張性貨幣政策,都會使總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反之,則向左下方移動。

凱恩斯

假設條件

(1)貨幣工資W和價格P具有“剛性” ——不能調整。即貨幣工資不會輕易變動。提出背景:經濟大蕭條,勞動力和資本大量閒置。存在大量失業人口和生產能力。當產量增加時,對勞動的需求增加,但是貨幣工資和價格水平均不發生變化。
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形狀(楊慧力畫)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形狀(楊慧力畫)
(2)凱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況:沒有時間來調整貨幣工資和價格。
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的總供給曲線,這表明,在既定的價格水平時,廠商願意供給社會所需求的任何數量產品。凱恩斯的總供給曲線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時總供給曲線AS是一條水平線。水平的總供給曲線表明,在現行的價格水平下,企業願意供給任何有需求的產品數量。
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是因為,凱恩斯認為,當社會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失業時,廠商可以在現行工資水平之下得到它們所需要的任何數量的勞動力。當僅僅把工資作為生產成本時,這就意味著生產成本不會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從而價格水平也就不會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廠商願意在現行價格之下供給任何數量的產品。隱含在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背後的思想是,由於存在著失業,企業可以在現行工資下獲得他們需要的任意數量的勞動力。他們生產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為不隨產量水平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在現行價格水平上,企業願意供給任意所需求的產品數量。
應該指出的是,這種情況僅僅存在於失業較為嚴重時,例如,1930年代大危機時期的情況,因此,它僅僅是一種特例。凱恩斯提出這種觀點與他的理論產生於1930年代大危機時期和運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關的。
簡化的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簡化的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

簡化曲線

其經濟含義是:在未達到充分就業國民收入y0前,經濟社會能夠以大致不變的價格提供任何數量的國民收入,而在達到了y0後,不管價格被提到何種程度,國民收入不會增長,只會出現通貨膨脹。這種假設反映了蕭條時候,由於存在大量的閒置勞動力和資本,所以能夠在保持一定價格水平的情況下,保證國民收入的增長(如上圖所示的實線部分)。

古典曲線

如果說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顯示的是一種極端情形,那么右圖所給出的所謂古典總供給曲線則是另外一種極端情形。
可以看出,古典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於充分就業產量水平上的垂線。這表明,無論價格水平如何變動,總供給量都是固定不變的。
長期總供給曲線/古典總供給曲線長期總供給曲線/古典總供給曲線
古典總供給曲線基於下面的假定:
貨幣工資具有完全的伸縮性,它隨勞動供求關係的變化而變化。當勞動市場存在超額勞動供給時,貨幣工資就會下降。反之,當勞動市場存在超額勞動需求時,貨幣工資就會提高。簡單地說,在古典總供給理論的假定下,勞動市場的運行毫無摩擦,總能維護勞動力的充分就業。既然在勞動市場,在工資的靈活調整下充分就業的狀態總能被維持,因此,無論價格水平如何變化,經濟中的產量總是與勞動力充分就業下的產量即潛在產量相對應,這也就是說,因為全部勞動力都得到了就業,即使價格水平再上升,產量也無法增加,即國民收入已經實現了充分就業,無法再增加了。故而總供給曲線是一條與價格水平無關的垂直線。
從長期來看,經濟是可以實現充分就業的,因此,古典總供給曲線也稱為長期總供給曲線。但在短期中,經濟並不一定總處於充分就業狀態,因此,這種古典總供給曲線也是一種特例。
值得指出的是,雖然垂直的總供給曲線所依賴的假設,即貨幣工資具有完全的伸縮性受到凱恩斯及其追隨者們的指責。於是,垂直的總供給曲線在總量經濟學中又被稱為長期總供給曲線。下面用圖3來說明長期總供給曲線較嚴格的推導。
假定使勞動市場達到均衡時的價格水平和貨幣工資分別為P0和W0,相應地,均衡的實際工資為(W/P)f,按照“古典”經濟理論的說法,此時均衡的就業量就是充分就業下的就業量Nf。將Nf代入生產函式,在(a)圖中就可得到產出量Yf,這一產量正是前面所說的充分就業產量。由於產量度 Yf對應於價格水平P0從而在(d)圖中可以得到點J(Yf,Pf)。
如果價格水平從P0下降到P1,在貨幣工資可變的假定下,貨幣工資將不能維持在原來的W0水平上,因為在貨幣工資為W0下,價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實際工資提高。這將導致對勞動的過剩供給,而可變的貨幣工資因勞動的過剩供給將會下降。因為工人們為了得到工作而互相競爭。於是,在圖3的(c)圖中,貨幣工資曲線將從W0下降到W1。為了使得勞動市場恢復均衡,貨幣工資的這種下降同價格水平的下降是成比例的。因此,以前存在的實際工資(W/P)f得以維持不變。在這一實際工資的基礎上,就業量仍等於Nf,從而Y仍等於Yf,在圖3中的(d)圖,可得到點K(Yf,P1)。
類似地,如果價格水平從P0上升到P2,則有伸縮性的貨幣工資就會從W0上升到W2,以使勞動市場恢復均衡,這時就業量仍為充分就業下的就業量Nf,從而相應的產量也就是充分就業下的產量Yf,於是在圖3的(d)圖中又得到點R(Yf ,P2)。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考察低於P1和高於P2的其他所有價格水平的情況。在每一價格水平上,有伸縮性的貨幣工資都會調整到充分就業實際工資確定時為止。因此,對任何價格水平,產量都是充分就業的產量。將圖3中(d)圖的各點連線起來,便可得到一條位於潛在產量或充分就業產量Y f上的垂線LAS,這就是長期總供給曲線
總供給曲線總供給曲線
以上兩種特殊的總供給曲線的差別在於所根據的假設不同。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所根據的假設是,當存在失業時,工資變動不大或根本不能變(即工資具有剛性),從而失業會持續一段時期。古典總供給曲線所根據的假設是,工資具有完全的伸縮性,可以適應勞動供求關係的變動而迅速變動,從而通過工資的調節可以使勞動市場總處於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不多見,所以,正常的總供給曲線介於這兩種特例之間,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線。

正常曲線

對於總供給,西方學者大都同意存在總供給曲線的說法,但是對於總供給曲線的形狀,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水平的總供給曲線和垂直的總供給曲線都被認為是極端的情形。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在短期現實的總供給曲線更多地表現為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總供給曲線總供給曲線

斜率

當總需求變動,即總需求曲線移動時,總供給曲線的斜率不同,所引起的價格與國民收入的變動情況也就不同。因此,在運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分析問題時,總供給曲線的斜率大小是很重要的。總供給曲線的斜率反映了總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總供給曲線的斜率大(即總供給曲線較為陡峭),說明總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小。總供給曲線的斜率小(即總供給曲線較為平坦),說明總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大。
總供給曲線的斜率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生產技術、生產要素的供給與價格等等。對這些問題這裡就不多談了。

移動

總需求曲線的移動相比,使總供給曲線移動的因素相對來說比較複雜,這裡只能作簡要的說明。
1、自然的和人為的災禍;
2、技術變動;
3、工資率的變化;
4、生產能力的變動。
5、勞動意願的變化。
總供給曲線的位置是不斷變動的,這種變動說明了在既定價格水平之下,總供給量的變動

演變過程

在以工資有完全伸縮性的假說和市場完全競爭為基礎的古典理論中,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梁小民,1993,P450,P464)。在這種情形中,無論總需求怎樣變化,產出水平都不會發生移動,從而貨幣表現為中性,此時,貨幣中性還未做長期與短期的區分。
盯住單目標是可行的情形
與古典學派的工資完全伸縮性假設相反,傳統凱恩斯主義認為名義工資是剛性的,由此可以導出向右上升的總供給曲線。在此情況下,貨幣擴張若能刺激有效需求,則貨幣就表現為非中性了。即貨幣能夠對產出、就業等實際經濟變數產生影響。
弗里德曼通貨膨脹預期考慮進來,從而區分了長短期菲利普斯曲線,並在此基礎上首先區分了貨幣長期中性與短期非中性(曾令華,2000)。由於短期菲利普斯曲線是自左向右上下延伸的,從而貨幣政策在短期內是有效的,非中性的。但是由於預期可調整,因而從長期看來,菲利普斯曲線又是垂直的。這又導致了貨幣的長期中性。
長期和短期總供給曲線的區分在盧卡斯(Lucas,1972,1975)模型里得到了發展。它表明在通貨膨脹預期不變的條件下,產出缺口通貨膨脹缺口之間存在正相關。這說明,在短期內物價穩定與經濟成長之間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在理性預期的假設下,通貨膨脹預期可快速調整,所以長期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這就再一次表明貨幣政策的長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事實上,在這裡,只有未預期到的貨幣變動才能影響產出,貨幣對產出不具有長期效應。
總供給曲線總供給曲線
新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發展(參見戴維·羅默,1999,P358-388;奧利維爾·卜布蘭查德,2002,P799-820)也表明短期總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這與貨幣主義和盧卡斯的觀點是相近的。但是,由於交錯定價、選單成本以及競爭不充分的存在,即使貨幣政策能夠被準確地預期到,貨幣政策依然是有效的。因為這三個因素的現實存在會導致工資、價格的粘性,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呈傾斜狀態。
不穩定或不確定的總供給曲線使得盯住單目標不可行
堅持穩定幣值單一目標的學者,往往援引實際經濟周期模型(realbusinesscyclemodels)為理論依據。該理論認為隨機技術衝擊是經濟周期的主要根源,貨幣因素未被引入模型(戴維·羅默,1999,P188-210)。從而在這種理論中,貨幣就成了中性的了,即使在短期也是如此。這種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曾對巨觀經濟理論產生了大的影響(格哈德·伊寧,2002,P6)。但是,由於其前提假設過於嚴格(完全競爭完全信息、所有市場出清),很難在現實經濟世界找到支撐,所以很快受到了近10多年一系列建立於嚴格微觀經濟基礎研究上的新凱恩斯主義巨觀經濟模型的挑戰(格哈德·伊寧,P6-8)。
總供給水平與價格水平同方向變動反映了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的狀況。具體來說,當物品市場上價格上升時,廠商可以為生產要素支付更高的報酬,從而就可以使用更多的生產要素,生產更多的產品。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在世界各國都有大量經驗事實作支持。中國近20年來的經濟運行情況也表明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是存在的,總的來說,關於貨幣政策的作用以及總供給曲線的形狀,經濟理論上的認識似乎逐漸地趨於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