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詞目:綺里季
拼音:qǐ lǐ jì
解釋:漢初隱士,“
商山四皓”之一。後泛指隱士。秦末
東園公、綺里季、
夏黃公、
甪里先生 ,避秦亂,隱商山 ,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時稱“商山四皓”。
典源
文獻
《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上欲廢太子,立
戚夫人子
趙王如意。大臣多
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畫計筴,上信用之。”呂后乃使建成侯
呂澤劫
留侯,曰:“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留侯曰:“始上數在
困急之中,幸
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骨肉之閒,雖臣等百餘人何益。”呂澤彊要曰:“為我
畫計。”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
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於是呂后令
呂澤使人奉太子書,
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
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
東園公,
甪里先生,
綺里季,
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
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
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唐·司馬貞《
史記索隱》:“四人,
四皓也,謂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按:陳留志雲“園
公姓庾,字宣明,居園中,因以為號。
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隱居夏里修道,故號曰夏黃公。甪里先生,
河內軹人,
太伯之後,姓周名術,字元道,京師號曰霸上先生,一曰甪里先生”。又
孔安國秘記作“
祿里”。此皆
王劭據崔氏、周氏系譜及陶元亮四
八目而為此說。
典源譯文
皇上想廢掉太子,立
戚夫人生的兒子
趙王如意。很多大臣進諫勸阻,都沒能改變
高帝確定不移的想法。呂后很驚恐,不知該怎么辦。有人對呂后說:“
留侯善於出謀劃策,皇上信任他。”呂后就派建成侯
呂澤脅迫留侯說:“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現在皇上打算更換太子,您怎么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呢?”留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採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有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麼益處。”呂澤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留侯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爭辯的。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著入朝,叫皇上見到他們,那么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並詢問他們。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么這對太子是一種幫助。”於是呂后讓
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
漢十二年,皇上隨著擊敗
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想更換太子。
留侯勸諫,皇上不聽,留侯就託病不再理事。
叔孫太傅引證古今事例進行勸說,死命爭保太子。皇上假裝答應了他,但還是想更換太子。等到安閒的時候,設定酒席,太子在旁侍侯。那四人跟著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鬚眉潔白,衣冠非常壯美奇特。皇上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乾什麼的?"四個人向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叫
東園公、
甪里先生、
綺里季、
夏黃公。皇上於是大驚說:“我訪求各位好幾年了,各位都逃避著我,現在你們為何自願跟隨我兒交遊呢?”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義理,不願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拚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皇上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地好好調理保護太子吧。”
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皇上目送他們,召喚
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釋義
秦末
東園公、綺里季、
夏黃公、
甪里先生 ,避秦亂,隱商山 ,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時稱“
商山四皓”。後高祖欲廢太子, 呂后用
留侯計,迎
四皓,輔太子,遂使高祖輟廢太子之議。綺里季為其中之一,後以“綺里季”泛指隱士。亦稱“綺季”、“
綺皓”等。
示例
三國 魏
嵇康 《
琴賦》:“於是遯世之士,
榮期、
綺季之儔,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援瓊枝,陟
峻崿,以游乎其下。”
明 萬泰 《留別董西來》詩:“且喜何郎能似舅,不妨綺季未稱臣。”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詩:“高風動商洛,
綺皓無馨香。”
明
屠隆 《彩毫記·頒詔雲夢》:“
綺皓安劉,東山寧晉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