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措(漢語成語)

不知所措(漢語成語)

不知所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zhī suǒ cuò,意思是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出自《管子·七臣七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知所措
  • 外文名:Don't know out of their wits
  • 出處:於《管子·七臣七主
  • 拼音: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解釋,出處,成語典故,詞語辨析,用法,

解釋

意指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出處

《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恐,不知所措,則人反其故。不悟則法數日衰,而國失固。”
《論語·子路》:“則民無所措手足。”《鹽鐵論.非鞅第七》:“百姓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唐 柳宗元 《謝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啟》:“感深益懼,喜極增悲,五情交戰,不知所措。”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夜則廢寢,晝則忘餐,顛倒衣裳,不知所措。”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青天白日》:“即有婢媼扶一美人出,與交拜, 南不知所措, 昉挽之拜。”

成語典故

出處:《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酉踐尊號,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東吳大將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少年成名,弱冠之年便官拜騎都尉,後升任左輔都尉。他三十二歲時,又被孫權封為撫越將軍,官拜丹陽太守。諸葛恪任丹陽太守時,因成功安撫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再升任威北將軍,進封都鄉侯。
當時,東吳大將周瑜魯肅呂蒙等人都已相繼離世,統管東吳兵馬的是丞相陸遜。由於陸遜並不喜歡諸葛恪,所以諸葛恪平日裡不得不對陸遜說一些稱讚的話以求自保。
陸遜去世後,諸葛恪升任大將軍。此時,太子孫亮年紀尚小,孫權便讓諸葛恪擔任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擔任太子少傅。
後來,孫權病重。臨終前,他召見了諸葛恪、孫弘以及侍中孫峻等人,命眾人好好輔佐太子。
次日,孫權病逝。因為與諸葛恪關係不睦,擔心遭暗害的孫弘便找孫峻商議,欲假傳遺詔,剷除諸葛恪。孫峻將孫弘的這一企圖悄悄告訴了諸葛恪。諸葛恪得知此事後,立即布下殺局,然後請孫弘過府商議操辦孫權喪事一事。孫弘不知有詐,欣然前往,結果剛一進門就被殺害了。除掉孫弘後,諸葛恪立即為孫權辦喪事,並輔佐孫亮登上帝位。
與此同時,諸葛恪寫信給駐守在公安縣的弟弟諸葛融,告訴了他孫權去世前後的一些事情。他還在信中說:“太子孫亮得承皇位,悲喜交加,不知所措。吾將遵照先帝臨終遺訓,盡力輔佐幼主,不負先帝囑託,全力效忠。”此外,他還囑咐諸葛恪要整頓好自己駐守之地的軍備,同時注意加強邊疆防守,不讓外敵有可乘之機。
孫亮雖然登上皇位,但因為年紀尚小,無法處理政事,東吳大權實際上掌握在諸葛恪手中。待孫亮長大一些後,諸葛恪仍未交回實權,孫亮深為痛恨。於是他聯合孫竣設局召諸葛恪入宮赴宴,將其誅殺。
後來,“不知所措”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對突然而來的事不知道該怎么辦。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程仁呆了,這個意外的遇見,使他一時不知所措。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五五�
【拼音代碼】: bzsc
【五筆代碼】:不(GII)知(TDKG)所(RNRH)措(RAJG)
【近義詞】:手足無措、驚惶失措、心慌意亂
【反義詞】:從容不迫應付自如、輕鬆自如、如魚得水

用法

①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處境很為難
②多指窘迫、慌張時的狀態,也指失望、困惑、感激時的神情狀態。
③前面可直接加上“茫然”、“彷徨”、“困惑”一類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