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冰穹:武漢大學極地科學考察故事》是武漢大學大學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圖書,王三禮、宋時磊、蕭映主編。該書主要講述40餘年,武漢大學極地科考團隊的故事,全書共34.7萬字,采寫41名科考隊員,形成33篇文章。
《經緯冰穹:武漢大學極地科學考察故事》是武漢大學大學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圖書,王三禮、宋時磊、蕭映主編。該書主要講述40餘年,武漢大學極地科考團隊的故事,全書共34.7萬字,采寫41名科考隊員,形成33篇文章。
《經緯冰穹:武漢大學極地科學考察故事》是武漢大學大學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圖書,王三禮、宋時磊、蕭映主編。該書主要講述40餘年,武漢大學極地科考團隊的故事,全書共34.7萬字,采寫41名科考隊員,形成33篇文章。內容簡介...
2024年10月26日上午,極地環境監測與公共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開幕,現場同步舉行第41次中國南極考察隊武漢大學隊員出征儀式。11月1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出征,奔赴南極。考察歷程 1997年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考察隊員歷時13天,向冰穹A方向挺進了300公里。1998年中國第14次南極...
考察背景 從1984年中國第一次南極科考開始,武漢大學從未缺席,累計派出200餘名隊員,經歷了38次南極科考,16次北極科考,創造了多項第一:繪製我國南極第一張地形圖,命名第一個中國南極地名,參與每一個中國南極考察站創建,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考察進程 2022年10月26日和31日,...
《冰穹之上:我的南極故事》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建西。 圖書目錄:序 我所認識的曹建西 第一部分 南極初體驗 長城站越冬 我是如何加入中國南極考察隊的? 2 參加南極考察隊越冬隊員的選拔訓練 8 加入中國第22 次南極考察隊,第一次踏上南極 13 人類探索南極的歷史,我國南極考察的開端 17 喬治王...
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於2004年11月中旬啟動,在南極內陸冰穹A地區建立中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進行選址測量。科考隊員將分乘雪龍號科考船及飛機奔赴南極。其中,由國家測繪局派出的來自黑龍江測繪局和武漢大學的8名測繪隊員,在南極內陸冰穹A區域、長城站及周邊地區以及中山站地區開展相關基礎測繪。2017年11月8日,...
中國首次北極考察隊先進事跡,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隊先進事跡,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隊先進事跡,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先進事跡,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先進事跡,吉林大學中國南極冰穹A深冰芯鑽探科學工程團隊先進事跡,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先進事跡,武漢商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先進事跡,集美大學輪機工程...
在2008-2009年的第25次南極科考中,已是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青年的教師的張勝凱不僅擔任了建設崑崙站的施工測量工作,還將在冰穹A建立全球首個無人值守GPS跟蹤點。張勝凱還是武漢大學2005年度“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第五屆“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人物生平 張勝凱,男,1977年6月出生於山東省東明縣。1994-1998年...
2008年03月,CSTAR出光,並傳回第一幅自冰穹的天文圖像。2008年04月,雪龍號順利完成考察任務返回上海;極地科學研究香山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由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極地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辦;2008年04月,2007/2008國際極地年及未來極地研究的科學前沿香山科學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由國家海洋局...
《跟著“雪龍”闖極地:南北極科學考察之旅》是2010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兵、崔靜。內容簡介 地球的南北兩極地區,自古以來一直向世人披蓋著神秘的面紗,並保持著亘古蠻荒的原始狀態。自公元15世紀起,一批批勇敢的探險家才開始向那白色荒漠發起衝擊,探索著極地的奧秘。從20世紀50年代起,為了查清...
崑崙站位於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大氣稀薄潔淨,具有極其優越的天文觀測條件。進入極夜後,無人值守的近紅外望遠鏡將通過遠程控制與在站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協同開展時域天文學觀測,填補崑崙站近紅外觀測空白。2024年3月29日,從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獲悉,本次考察期間,考察隊在東南極拉斯曼丘陵首次開展了冰...
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隊撤離中山站,踏上歸程,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崑崙站”,並對中山站的科考能力進行了擴建,完成各項度夏任務,第25次南極科考期間,南極考察隊內陸冰蓋隊第三次成功登頂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順利實施了崑崙站建設,返程中內陸隊完成了“熊貓計畫”冰穹A到中山站斷面的科學考察。
2018年12月31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16名隊員平安穿越南極內陸被稱作“鬼見愁”的冰丘密集區,進入南極冰蓋高原地區。2019年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16名隊員成功穿越南極內陸冰蓋“大鍋底”,進入冰蓋最高處的冰穹A地區。2019年1月19日10時47分,“雪龍”船在執行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
考察過程 2012年4月5日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完成了各項考察任務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返回國內,並於8日停靠上海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在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共執行了31項科學考察項目,以及16項工程建設和後勤保障任務。在南極內陸最高點冰穹A上的崑崙站,圓滿完成了120米的冰芯鑽探,以及中國自主...
《冰蓋斷面及格羅夫山綜合考察與冰穹A深冰芯鑽探》是2016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海洋局極地專項辦公室。內容簡介 面對當前國際極地形勢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南北極環境綜合考察與評估”專項獲得國家批准,正式以南北極專項為背景,我國相繼組織實施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北極科學考察,冰蓋斷面及格羅夫山綜合考察...
根據2018年1月官網顯示,極地冰川學實驗室有穩定同位素質譜儀、離子色譜分析儀、庫爾特微粒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冰組構自動分析儀、冰穹A深冰芯鑽機等科研設備。南極天文學實驗室有南極天文台天文觀測系統,同時設有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1。還擁有雪龍系列科考船。館藏資源 根據2018年1月官網顯示,極地圖書館...
宋時磊:《經緯冰穹:武漢大學極地科學考察故事》,武漢大學出版社2024年。方長安、蕭映、宋時磊主編:《中國寫作學優秀論文選(1980~2020)》,社科文獻科學出版社2022年。宋時磊、劉光明主編:《西藏易貢茶場志》,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年。方長安、蕭映、宋時磊主編:《當代寫作學40年(1980~2020)》,社科文獻出版社...
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Chinese Antarctic Center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是由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和國家測繪局聯合發文批准,於1991年成立的極地測繪專業研究機構,位於武漢大學信息學部。主要任務是承擔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的測繪保障和極地測繪遙感信息科學研究工作,同時負責與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各成員國進行...
《極境》是一部新媒體舞蹈詩,由上海戲劇學院、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創作,以人類考察南極洲的歷史風云為背景,以中國極地科學考察隊員的英勇經歷為素材,融舞蹈和多種新媒體影像技術於一體,講述了探險者初涉南極、登頂南極過程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最後終於登上冰穹A點的故事。南極,是離人類最...
中國為何要在這一地區建設科考站?內陸隊隊員將在建站期間面臨哪些難題?建成後的崑崙站將包括哪些建築設施?有哪些特殊的人性化考慮?……中國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吳軍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為中國南極崑崙站揭秘。敲開南極科學巔峰之門 極度嚴寒、極度缺氧、“不可接近之極”……這是學者描述冰穹A地區時常說的話...
頂部釘著企鵝和熊貓模型,下面釘著箭頭狀木製標牌,上面寫著中山站與祖國各大城市的距離:“北京12553.16公里,青島12280公里,上海11741公里,杭州11637公里,天津12493公里, 南昌11329公里,鄭州11920公里,長沙11236公里,廣州10701公里,武漢11518公里,成都11322公里,香港10602公里,哈爾濱13403公里,台北11007...
然而,長期以來,廣大人民民眾對南極知之甚少,對中國南極科考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知之甚少,對南極科考隊員身上發生和經歷過的故事知之甚少。該書全面梳理了中國在南極建立長城站、中山站到崑崙站的全過程,著眼於南極內陸考察的三大階段:格羅夫山地考察、登頂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在冰穹A建立崑崙科考站。第一次以文學...
特別是在21次隊內陸考察期間,李院生同志嚴格按照安全規定指揮,正確判斷情況,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局面,克服了負載重、人員心理波動、隊員在接近南極冰蓋最高點區域時發生的急性高原反應、氣候惡劣、設備故障等等困難,果斷啟動國際緊急救援將病人送至安全地點,在黨支部戰鬥堡壘的支持下安全圓滿地完成了衝擊冰穹A最高點的...
Dome A 崑崙站冰芯是指,由第32次內陸冰蓋崑崙站隊在南極崑崙站(冰穹A)採集的冰芯。南極崑崙站Dome A地區(又稱“冰穹A”,系南極冰蓋最高點)被認為是地球上自然條件下最寒冷的地方,也是世界公認的鑽取南極深冰芯最理想的地點,在那裡可以取得超過100萬年的古老冰芯。歷史意義 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吉林大學...
《世界盡頭的奇蹟》是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曉夏。內容簡介 《世界盡頭的奇蹟》內容簡介:從20世紀末至今,我國共組織了6次南極內陸冰蓋綜合考察活動。其中,前3次重點開展了從我國南極中山站向冰穹A地區方向沿線的斷面勘測調查工作,為實現我國南極考察登頂冰穹A並為開展南極內陸科學考察打下了...
1.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 2.中國南極中山站 3.冰穹之巔的南極崑崙站 4.中國首座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 第四節 探索兩極 1.南極為什麼比北極寒冷 2.南極的冰為何比北極的多 3.南極圈和北極圈 4.南極和北極的區別 5.頑強的北極植物 6.怎樣在極地尋找火源 7.極晝和極夜 8.什麼是...
來自國家天文台的首席研究員周旭和中國南極天文中心辦公室主任朱鎮熹副研究員將承擔此次南極天文科考任務,這兩位天文學家正作為預選隊員,在西藏接受國家海洋局極地辦組織的南極內陸考察隊高原選拔訓練。"到南極內陸冰穹A進行天文觀測,是全世界天文學家夢寐以求的事,但這個理想僅靠天文學家是很難實現的,必須依靠國家...
在國際極地年期間,我國將繼續執行常規的極地考察年度計畫,並特別組織執行南極普里茲灣—埃默里冰架—冰穹A的綜合斷面科學考察與研究計畫。該計畫的英文縮寫為PANDA,所以又稱“熊貓計畫”。據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副主席、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介紹,PANDA計畫考察斷面北起普里茲灣海域、南至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今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4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極地事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一代代極地工作者勇斗極寒、堅忍不拔、拼搏奉獻、嚴謹求實、辛勤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南極秦嶺站的建成,將為我國和全世界科學工作者持續探索自然奧秘、勇攀科學高峰提供有力保障。習近平希望廣大極地工作...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2009年1月10日宣布,中國極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設項目之一的南極衛星網路通訊系統已在2009年1月1日建成使用。中國南極的兩個科學考察站中山站和長城站接通網際網路、電話通訊和科考數據的實時傳輸等問題。除已建成的長城站衛星網路通訊系統以外,還將在中山站建成衛星網路通訊系統。該系統利用了國際通訊...
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2007/2008年度)期間,孫波曾擔任我國內陸冰蓋考察隊隊長,他和考察隊員利用車載冰雷達系統對南極冰穹A中心區域900平方公里範圍的冰層厚度進行了格線化的精密探測,成功獲得冰厚分布和冰下地形三維數據。通過對冰雷達探測數據的解析,科學家發現冰穹A地區的冰層厚度在1649米-3135米之間,冰下的甘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