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性壟斷

經濟性壟斷(Economic Monopoly)或稱經濟壟斷,是經濟學中經營者或經營者的聯合體為了獲得壟斷利潤而濫用其擁有的經濟力優勢或市場支配地位 (包括聯合優勢 ) 的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

基本介紹

經濟性壟斷概念,經濟性壟斷的特徵,經濟性壟斷的表現,

經濟性壟斷概念

經濟性壟斷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經濟學中,依據壟斷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經濟性壟斷、行政性壟斷國家壟斷自然壟斷

經濟性壟斷的特徵

 1經濟性壟斷的實施主體只能是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是指依法參與商品生產或流通領域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市場主體是市場的基本的構成要素,沒有市場主體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也就沒有市場經濟。壟斷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且壟斷恰是在市場主體的生生滅滅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就決定了經濟壟斷首先應當是市場主體的壟斷。一切非市場主體,不論是政府機構,還是事業單位所實施的排斥、限制或阻礙市場競爭的行為,都不屬於經濟壟斷的範疇。
2經濟性壟斷的基礎是壟斷主體具有相當的經濟優勢。
此處所講的經濟優勢,既包括絕對優勢,也包括相對優勢。前者如某一產品絕大部分由一個或極少數企業所提供而形成的優勢;後者如一方利用對方的弱勢迫使其接受自己的限制競爭的條件等等。形成經濟優勢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競爭取勝、聯合組織以及串通合謀等。一般而言,沒有經濟優勢的市場主體無法形成經濟壟斷,相反還可能成為壟斷的犧牲品。可以認為,經濟優勢是經濟壟斷形成的經濟基礎。
3經濟壟斷的表現排除和限制競爭
經濟性壟斷的表現明顯地具有排斥、限制或阻礙了市場競爭,壓制或剝奪了其他市場主體的競爭權利的特性,而透這種表現,正是經濟學中壟斷的普遍特性。
4經濟性壟斷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壟斷利潤
謀求利潤是市場主體從事生產、經營的根本動力和最終目標,也是市場競爭和壟斷的力量源泉。當現實經濟生活已經出現壟斷時,不論壟斷者採用何種手段限制、排斥或妨礙市場競爭,其目的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並藉此實現壟斷利潤。如果說利潤(利益)機制是引起競爭的一般的內在經濟根據,那么謀求高額壟斷利潤就是壟斷得以形成的直接的內在經濟根據。須說明的是,壟斷利潤的享有者,只能是市場主體中的個別或少數壟斷者,因此它並不代表政府、地方或部門的利益,這與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行政壟斷有顯著的區別。

經濟性壟斷的表現

1.協定限制競爭行為。當前比較常見的經濟性壟斷主要是經營者以契約、協定、協同行為等方式,操縱市場價格、劃分市場或聯合抵制等。
2.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即低價傾銷搭售、岐視待遇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