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腐霉

終極腐霉,屬於真菌界真菌門鞭毛菌亞門藻狀菌綱霜霉目,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菌絲髮達,分枝繁茂,粗 2.3-9.8μ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終極腐霉
  • :真菌界
  • :真菌門
  • 亞門:鞭毛菌亞門
  • :藻狀菌綱
  • :霜霉目
  • :腐霉科
基本信息,參考文獻,形態描述,討論,

基本信息

編 號: PR9.00318
終極腐霉終極腐霉
拉丁綱名 :Phycomycetes
中文綱名 :藻狀菌綱
拉丁目名 :Peronosporales
中文目名: 霜霉目
拉丁科名: Pythiaceae
中文科名: 腐霉科
拉 丁 名: Pythium ultimum
中 文 名 :終極腐霉
定 名 人: Trow
采 集 地 :雲南 (339),雲南 (246),山西 (168),江蘇 (168),貴州 (168)
草莓(終極腐霉)草莓(終極腐霉)

參考文獻

Pythiaceae
Ann. Bot. 15: 300. 1901; Mattews Studies on the Genus Pythi- um. p.79. 1931; Middleton, Mem. Torrey Bot. Club 20(1): 86. 1943; Yu, Peking Nat. Hist. Bull. 18(4): 286. 1950; Yu, Diseases

形態描述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菌絲髮達,分枝繁茂,粗2.3-9.8μm。菌絲膨大體近球形,多間生,少數切生或頂生,直徑14-32(平均23.4)μm。藏卵器球形、平滑,多頂生,較少間生,罕切生,直徑13-30 (平均22.4)μm。雄器囊狀,彎曲,多同絲生,無柄,緊靠藏卵器形成,偶有下位生和異絲生,7.7-15.5μm×5.5-10.3μm,平均10.87μm ×6.79μm;授精管明顯可見,粗約1.5μm;每一藏卵器有雄器1(-2)個。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器,直徑10-25(平均19.2)μm,壁厚0.9-2.8(平均1.92)μm,內含貯物球和折光體各一個。

討論

Drechsler(1927)說 Pythium ultimum Trow常被誤鑑定為P. debaryanum Hesse。Van Luijk(1934)認為Hesse(1874)的P. debaryanum的圖頗為可疑,但他並未推翻其名稱,並認為de Bary(1881)所描述的菌就是P. debaryanum;他寧願用P. debaryanum Hesse em. de Bary這個名稱,而不用P. ultimum。儘管de Bary的描述與 Trow對P. ultimum的描述甚為接近而與Hesse對P. debaryanum的描述則相差甚遠。 de Bary與Trow的描述有一不同點是前者繪圖描述了下位生雄器,而後者卻未提及。但是,Plaats-Niterink(1981)和本文作者認為這種雄器甚為罕見,僅在少數分離物中出現。 P. ultimum與P. paroecandrum Drechsler的區別是前者藏卵器多頂生、缺間生雄器,後者藏卵器多間生並具間生雄器。P. ultimum與其鄰近種的主要區別是它具有袋或囊狀的同絲生雄器、厚壁的卵孢子以及球形的菌絲膨大物和孢子囊。Drechsler(1960a)根據在室溫條件下能釋放遊動孢子而建立了P. ultimum Trow var. sporangiiferum Drechsler變種,而P. ultimum則自動成為原變種P. ultimum Trow var. ultimum。
Pythium ultimum Trow最初從英國腐敗的水芹幼苗上分離出,報導分布甚廣,它不僅棲息在土壤中,還廣泛侵染大豆、菜豆、豌豆、甘薯、松苗、咖啡、蘋果、柑橘、桃、棉花、菊花、大麗花、南瓜、西瓜、甘蔗、苜蓿、番茄等150餘種經濟植物,引起苗枯,猝倒、根腐、腳腐、枯萎等多種病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