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療法

紫外線療法

紫外線療法(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rapy)是利用紫外線照射人體來防治疾病的一種物理治療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外線療法
  • 外文名: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rapy
  • 方式:紫外線照射人體
  • 治療:皮膚病
介紹,治療作用,

介紹

皮膚病學科中傳統的紫外線療法一般是指用人工光源UVBUVA以及UVB聯合UVA輻射治療皮膚病的方法。近幾年來,又發現了新的治療皮膚病的光譜,如311nm的UVB,稱為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和UVA1(340~400nm)等。
從幾千年前,人們就開始用太陽光照射來治療多種疾病。近代,Niels Finsen 套用碳精電弧燈光療治療尋常狼瘡是套用人工光源治療皮膚病的最早記錄。20世紀20年代 Goeckerman 開始使用外用煤焦油聯合高壓水銀蒸汽燈光療的方法治療銀屑病,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這成為現代光治療學的開端。1947年出現口服或外用補骨脂素加長波紫外線照射PUVA療法,而現在臨床又廣泛套用NB-UVB治療皮膚疾患,皮膚科的光治療學經歷了很大發展。人們探討、發明新的光源與光療手段,使光療更加有效、更加方便和更加安全。

治療作用

紫外線的生物學效應是其臨床治療作用的基礎。關於紫外線的生物學效應在相關章節中已有詳盡的敘述,其作用光譜曲線見圖4-1。本節僅簡述臨床套用紫外線治療皮膚病的作用機制。
圖4-1 紫外線作用的光譜曲線
I :殺菌作用曲線; II:維生素D形成作用曲線;III:皮膚紅斑形成作用曲線;IV:色素形成作用曲線
(一)殺菌作用
紫外線照射感染創面,可直接殺滅病原體或改變微生物生存環境,抑制其生長繁殖。紫外線的殺菌作用與其波長有關,不同波長紫外線殺菌能力不一。300nm以上者幾乎沒有殺菌能力,300nm以下者隨波長的縮短而殺菌力增強,250~260nm最強,以後又降低,此被稱為紫外線殺菌曲線(圖4-1)。且各種細菌對不同波長紫外線的敏感性有差異,金黃色葡萄球菌對253.7nm紫外線最敏感。此外,紫外線照射必須達到一定的輻照強度才具有有效的殺菌作用,研究顯示 3×10的三次方erg·cm的負二次方的強度即可抑制細菌生長,每個細菌受到7.6×10的六次方個光量子的作用時,生長即明顯受抑制。丹麥醫師Niels Finsen 使用人工紫外線治癒了尋常狼瘡皮膚結核,因此還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二)促進維生素D合成作用
紫外線輻射皮膚後的重要生理作用,峰值波長位於280nm(圖4-1)。這不僅對佝僂病軟骨症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預防老年人骨質疏鬆症也有積極意義。
(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作用
紫外線照射血管舒張,局部營養狀況改善,可使炎症介質加快清除,缺氧和酸中毒情況得到緩解。紫外線引起紅斑反應的因素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其紅斑形成曲線有(圖4-1)兩個峰值波長,分別位於297nm和250~260nm。此外,藍紫光可使皮膚循環增加100%,紫外線光源中大多伴有一定數量的藍紫光。通常紫外線紅斑反應引起的血液循環改善是延遲性的,藍紫光則為即時效應。
(四)止痛作用
紅斑量紫外線治療有明顯的鎮痛效果。照射區痛閾升高,感覺時值延長,對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疼痛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350nm的紫外線有50%可穿透到游離神經末梢的深部,使這些感覺神經末梢進入間生態(傳導暫停)而致痛覺減弱。
(五)消炎作用
上述殺菌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作用和止痛作用均有利於消炎作用。此外,紫外線可動員和加強機體免疫功能,如UVBUVA可刺激網狀內皮系統等活其功能;紫外線照射後皮膚蛋白變性(附加抗原)而導致機體補體凝集素的增加;在各種劑量的紫外線作用下,機體調理素增加,能促進吞噬作用。因此,紫外線的消炎作用是上述諸因素的綜合效應。
(六)促進傷口癒合作用
紫外線有促進細胞生長、分裂和增殖作用以及改善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細胞營養和再生條件的作用等,均有利於傷口的癒合。臨床上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創面、遷延不愈的傷口和皮膚潰瘍等。
(七)色素沉著作用
既有利於增強皮膚的耐曬能力,提高對紫外線的抵抗,也是治療白癜風的作用機制。包括即髮型和延遲性兩種,前者在照射後立即發生,300~700nm的光線均可引起,系黑素氧化和黑素在角質形成細胞中分配的結果。引起延遲性色素沉著最有效的是254nmUVC或340nmUVA。
(八)皮膚角質增厚
紫外線照射可促使皮膚角質增厚,最高增厚達2~3倍,從而增強皮膚的屏障作用,減少有害化學物質及過敏原滲入皮膚。此外,一定強度紫外線照射體表,可使皮膚色素沉著,角質增厚,皮膚屏障防禦能力增強;也可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對某些疾病的抵抗能力,如可用於防治壓瘡毛囊炎、癤病等。
(九)脫敏作用
在多次紫外線照射下,機體產生少量組胺,從皮膚中不斷進入血液,刺激組胺酶產生,當後者有足夠量時,就能分解過敏反應時血中過多的組胺,而起到脫敏作用。因此臨床上可用於防治I型變態反應為主要發病機制的疾病。今年的研究證明紫外線照射對IV型變態反應,如接觸性皮炎也有防治作用,最有效的波長為297nmUVB,但UVA的效果不明顯。
(十)免疫調節作用
人體皮膚受到紫外線輻射時,即使輻射劑量相對較低,也會改變表皮朗格漢斯細胞的形態和功能,誘生特異性抑制性T淋巴細胞,或是誘發機體的免疫抑制,影響角質形成細胞免疫活性。DNA和尿刊酸是紫外線輻射誘發免疫學變化的主要色基。
2(十二)其他用紫外線照射礦工和運動員等特殊人群,可增強體力,減輕疲勞,提高耐力。紫外線還具有顯著地促進皮下瘀斑吸收和促溶栓效果,可用於防治褥瘡、凍瘡,治療營養不良性潰瘍、早期的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等。此外,有報導UVB照射可顯著緩解愛滋病患者皮膚瘙癢症狀,有利於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紫外線還有治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