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治療法

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醫學界對非藥物的治療方法越來越重視和看好。在許多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中,利用各種各樣的光線(如紅外線、紫外線、頻譜等)來防治人類的各種疾病已經較普遍地在臨床中使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光學治療法的發明者是誰?他又是怎樣發明光線治療法的?說起光線治療法的發明,我們就必須把歷史時鐘的指針反撥到一個世紀以前的1876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線治療法
  • 外文名:Light therapy 或 phototherapy
  • 發明人:奈爾斯賴伯格芬生
  • 套用領域:防治疾病和預防保健
  • 發明時間:1893年
生平,光線治療法的發明,成就,(一)抗禦外邪,保衛機體,(二)反映內在臟腑、經絡病變,

生平

1876年,出生於丹麥發羅島的奈爾斯賴伯格芬生,在剛剛度過16歲生日後,隨父母回到了原籍冰島首者雷克雅未克讀中學。冰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生活於這裡的芬生往往在幾乎沒有白晝的漫長冬天裡因為見不到陽光而心煩意亂,毫無生氣。而每到了幾乎無黑夜的夏天,在陽光的照射下,人們顯得總是那樣生氣勃勃,充滿生機。由此,他深深感覺到陽光對人們的心理和生活有著明顯的影響。但這是為什麼呢?正是帶著這種疑問,在中學畢業時,芬生又回到丹麥,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醫學院。從22歲開始,他在學習之餘就注意探討著陽光對生命和健康的影響,一方面觀察,一方面廣泛蒐集資料。

光線治療法的發明

30歲時,芬生在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解剖學助教。從此,他對光線與人體健康的研究進入到了實質性的階段。1893年,芬生善於利用光線治療天花的實驗首次獲得成功。實驗的結果表明:光譜中不同性質的光線對人的機體的作用各不相同。光譜中高折射的紫端光線(紫外線),使天花病人皮膚起水泡,發高燒;而光譜的另一端低折射的紅外線則參促進天花痊癒。因此,利用紅外線照射治療天花病人的面部,就能夠保護他們完整不變的面容。從這一實驗中,他還發現了有些光線具有較強殺菌功能的奧秘。在他發現這一奧秘後不久,他自己因嚴重的疾病折磨而病倒了,他不得不和年輕賢惠的妻子一起再回到冰島的一個海濱漁村休養。來這裡後不久,他發現在當地的漁民中流行著一種可怕的傳染病-狼瘡,這是一種非常難治的皮膚結核病,它主要是損害人的五和面頰,患者水多都因無法醫治而被奪去生命。面對這種情形,作為醫生的一種強烈責任感使芬生早已把自己的疾病和休養的事置之度外, 進行利用光線治療狼瘡的試驗。經過對以前利用紅外線治療天花的試驗的詳細分析,他初步確認,治療狼瘡可能要利用化學性的紫外線才有效。但要進行這種試驗,必須重新改造原來的實驗裝置,即要研製出濾除光線中紅外線的濾光裝置和增加紫外線強度的聚光裝置。他帶著病痛,在妻子的協助下日以繼夜地工作,最後終於將一台進行紫外線治療的新的實驗裝置研製成功了。

成就

1895年11月的一個隆冬,芬森利用紫外線治療狼瘡的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為狼瘡患者重新帶來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福音,人們都稱他為“利用光線治療的神醫”。1903年12月10日,丹麥舉國上下歡騰,祝賀芬森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金。然而,在領獎台上人們卻沒能見到芬生的身影,他因為積勞成疾已經病入膏肓了。他知道時間對於他太寶貴了,他不能因為領獎而耽誤研究的時間,此刻,他正坐在輪椅上,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芬森光線治療研究所里指揮他的助手開始又一項光線治病的新的試驗。令人遣憾的是,就在領獎典禮結束還不到半年,剛剛步入人生43個年頭的芬森教授卻離開了人世。
光線療法的定義   光療法是利用日光或人工光線(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線、雷射)防治疾病和促進機體康復的方法。日光療法已劃入療養學範疇,理療學中的光療法是利用人工光輻射能防治疾病的方法。
光療法從所用的光線波長的不同分為紅外線療法﹑可見光療法和紫外線療法。從光的相干性又可分為非相干光和相干光(雷射)療法﹐從所用光線來源可分自然光和人造光療法。
1970年代以來出現了光化學療法﹑光敏診治癌症的方法和用藍紫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新方法。還有人用紫外線進行穴位照射治療。因此光療法對防治疾病和預防保健都有其重要的醫療價值。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日光中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三種光線。其中:
紫外線對人體的影響最大,這種光線儘管肉眼不能看到,卻能讓皮膚健康,並能刺激機體的造血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改善體內糖代謝,促進鈣、磷代謝和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有效地預防軟骨病或佝僂病,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慾,增強體質。
紅外線也是一種不可見光線,它占日光的60%~70%,可透過皮膚到皮下組織,對人體起熱刺激作用,從而使血管擴張,加快血液流通,促進體內新陳代謝,並可起到消炎鎮痛作用。
可見光則是內眼可以看到的太陽光,它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組成,能調節人的情緒、振奮精神,提高人的生活樂趣和工作效率,並改善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陽光的種種健康益處大都要和它能提升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有關,維生素D操控著人體內的細胞再生。
那么,這幾種光又是怎樣被誰發現的?
牛頓發現了可見光光譜。
格里馬爾迪和笛卡爾注意到從白色光(可見光線)可以產生各種色彩的光線。但1666年因發現萬有引力而聞名遐邇的牛頓把穿過小孔進入黑暗房間的白色光用三菱鏡折射,發現可以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顏色。提議把各條色帶稱作光譜。然後,發現把各種光譜合在一起,又可以再恢復到白色。解釋了亞里士多德等認為不可解釋的彩虹的理論。但是太陽光中還含有不可見光線的原理連偉大的天才牛頓都沒有發現。
赫胥爾發現紅外線
1800年,英國的天文學家赫胥爾在使用高敏度的測輻射熱計測量太陽光譜的色溫度時,偶然發現,肉眼看不見的紅色光譜外側的溫度在上升。明確證明了紅外線的存在。並且把紅外線稱作熱線是從發現的經過來命名的。
里特等發現紫外線
格里馬爾和笛卡爾已經在1777年發現如果用光線照射氯化銀的話就會呈現紫色。該發現證明了紫色光譜最強。但沒有注意到紫色光譜的外側也存在不可見光線。受紅外線發現的影響,人們也探討了紫色光譜外側的熱作用,但無法檢測到可以感知溫度的光線。因此,認為紫色光譜的外側不存在輻射線。不過發現紅外線的第二年,即1801年德國醫生里特和英國物理學家沃勒斯頓利用席勒發現的氯化銀的紫變作用,證實了紫色光譜的外側也存在肉眼看不見的紫外線。這也是紫外線被稱作冷線或化學線的原因
利用天然光源──日光往往受到地理氣候條件的限制。同時太陽光譜中短於290nm波長的紫外線在傳播過程中為大氣層中的臭氧吸收而不能到達地面﹐在醫療套用上受到一定影響。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醫學界對非藥物的治療方法越來越重視和看好。在許多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中,利用各種各樣的光線(如紅外線、紫外線、頻譜等)來防治人類的各種疾病已經較普遍地在臨床中使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光學治療法的發明者是誰?他又是怎樣發明光線治療法的?
人類利用碳素光線的艱難歷程 在古代,自然界的太陽是唯一的光源。不難想像,當時的人們可以在陽光的照射下,不受任何約束、自由自在的享受日光浴。太陽所放射的光線中,紅外線占40~50%,可見光線占40~50%,剩下的就是紫外線。但是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線受高度、緯度、大氣狀態、四季變化的影響很大,而且有時由於天氣、時間、場所等導致無法照射太陽光。因此,正如17世紀中葉的產業革命引發了眾多佝僂病患者一樣,由於煙煤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活環境的變化致使太陽光線被遮擋,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沐浴陽光的機會被剝奪。
近代以來,有專家學者詳細調查發現,各種光線波長不同,在健康、治療疾病方面,可以產生不同的作用。而且,無論是太陽光線還是人造光線,同一波長的光線均可以產生相同的作用。因此,他們有股強烈的願望,想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尋求一種能夠產生與太陽光譜一樣的有效波長和能量,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利用的人造光線。
發現碳素在高溫下燃燒能產生接近於太陽的光譜,人類經歷了幾千年
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把太陽作為全能的象徵被崇拜。
公元前第五王朝時代,埃及人拜太陽為神,以國王為首的埃及人都相信日光療法;
古希臘3000多年前就有日光療法的記載;
印度聖典記載了公元前1400年左右,使用可提高紫外線的光感物質來進行白斑病的治療;公元前2世紀的醫師希羅多德就指出了日光浴在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公元前3世紀左右,古羅馬在浴場中肯定要設日光浴室;
公曆150年左右,外科醫生安徹羅西對日光療法做了“如果讓患者沐浴陽光的話,可以提高其內臟的分泌、增進排汗、強健肌肉、防止脂肪堆積、減少浮腫,而且可以促進呼吸、擴大肺活量,對治癒肺部疾病有效”的記載。
而近代日光療法的先驅並不是醫生,而是奧地利的阿挪德和法國的蓬諾,他們開設日光療養所,對日光療法進行科學系統的探討。
1815年,科賓指出日光療法對佝僂病、壞血病、風濕病、麻痹、腫脹等疾病的治療有效;
1816年德貝萊納把日光的作用分成紅外線和可見光線來說明;
1877年,英國的布倫特發現了太陽光線的有效殺菌作用;
1902年,瑞士的伯恩哈兒特採用局部日光療法對治療結核性潰瘍取得顯著效果;
1903年,瑞士的勞里埃博士在海拔1340米阿爾卑斯山建立的日光療養所,在治療外科結核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
人造光源的研究始發於人類對光明的渴求,1880年,愛迪生髮明了電燈,但沒能得到光線療法的光源,直到1883年,人類才找到了可以高溫燃燒的碳材料,奈爾斯芬森在世界上第一次設計了和太陽光線一樣可以放射連續光譜的碳弧燈,他用碳弧燈來治病取得了預想的效果,也因此於1903年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被後人稱作“光線療法之父”。
由此可見,人類利用光線治病由來已久,至1930年代晚期,光線療法在歐洲一直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到1938年盤尼西林發現後,人類開啟了抗生素紀元,由於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的獨特效果,溫和的光線療法逐漸被人淡忘。
光線療法的作用機理與中醫經絡的生理功能是異曲同工 中醫關於皮部的定義為:皮部,是指體表的皮膚按經絡循行分布部位的分區。《素問·皮部論》說:“皮有分布”,“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由於正經有十二條,所以體表皮膚亦相應地劃分為十二部分,稱之為“十二皮部”。皮部不僅是經脈在體表的分區,也與經脈的分布有密切的關係。皮部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

(一)抗禦外邪,保衛機體

皮部分布於人體的淺表部位,故能最先廣泛地接觸到病邪,當外邪侵犯時,則皮部與散布於皮部的衛氣就能發揮其抗禦病邪,保衛機體的作用。

(二)反映內在臟腑、經絡病變

由於十二皮部屬於十二經脈,而十二經脈又內屬於臟腑,所以臟腑、經絡的病變亦能在相應的皮部分區反映出來,故在臨床上觀察不同部位的皮膚的色澤和形態變化,既可以診斷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
經絡是人體內的一個重要系統。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
1、 溝通聯繫作用
人體是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和經脈系統組成的,它們雖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相互協作,有機配合,共同保持其協調和統一。這些臟器組織的協調統一,主要是依賴經絡系統的溝通聯繫作用而實現的。
2、 運行氣血的作用
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均需氣血的濡潤滋養,才能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氣血之所以能通達全身,發揮其營養臟腑組織器官,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就是依賴經絡的傳注而實現的。
3、 感應傳導作用
感應傳導,是指經絡系統對於針刺或其他醫具刺激的感激傳遞和通導作用,又稱為“經絡感傳現象”經絡感傳現象,是指當某些刺激作用作用於一定穴位時,人體會產生某些酸、麻、脹、重等感覺,並可沿經脈的循行路線而傳導放散。
4、 調節平衡作用
經絡能運行氣血和協調陰陽,可使機體的功能活動保持相對的平衡。當人體發生疾病時,出現氣血不和或陰陽偏盛偏衰等症候,即可運用針灸等治療方法以激發經絡的調節作用,從而達到“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
光線療法“用皮膚吞噬光線”。認為,皮膚是光線最先作用的地方。人們經常說“空氣是肺的生存之源,光線是皮膚的生存之源”。這句話簡潔、形象地指出了人類必須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才能生存的這一哲理。
首先,光線一照射到人體,皮膚就開始吸收光源,尤其是吸收光源中滲透力較弱的紫外線的能量。如果照射部位變紅,這就是皮膚紅斑。過去曾經認為這種皮膚紅斑的出現,是光線照射的熱作用引起的。但是,在19世紀後半期,光線的作用得到了科學的證實。皮膚紅斑分為兩種,一種是光線照射之後產生但立刻消退的熱性紅斑。另外一種是和光線的熱作用無關,具有一定的潛伏期,持續時間比較長,之後形成色素沉著的光線性紅斑。
其次,尼爾斯・芬森研究出了光線療法的基礎。他發現,光線性紅斑是紫外線在皮膚中發生了光化學反應,生成光產物的結果。這一發現帶動了光線研究的飛躍發展,擴大了光線療法的實用範圍。該發現明確指出,在紫外線的照射部位出現的紅斑,是光化學反應生成的光產物(維生素D等)直接作用的結果。並且,在照射部生成的光產物被毛細管吸收之後,通過體液的流動,到達了體內更遠的部分,從而可以發揮間接調整個體生理功能(鈣吸收、骨化)的作用。這說明,光線和人體內器官的所有功能都有關聯,皮膚作為內臟的替代器官之一,具有呼吸、排泄、調節體溫等功能。並且發揮著很大作用。、
從以上的論述不難看出,光線療法的作用機理與中醫經絡的生理功能有異曲同工之處。其方法不同,目的一致,均是通過人體的皮膚與經絡發揮其各自的機理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相比之下,光線治療又優於傳統的中醫療法,其主要表現是:光線療法找的是區域,方便好用,而中醫找的是穴位和經絡,需要一定的專業基礎;光線療法不論內科外科均有效果,中醫對皮膚、外科、整形外科、消炎消腫顯然不如光線療法。光線療法對人體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中醫找錯穴位與西醫吃錯藥有著同樣的後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