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70年代以來,擴大了理療的適應證,提高了理療效果。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更有效的物理療法,將不斷充實到理療學科中來。
物理療法是套用自然界或人工的物理因子以及傳統醫學中的物理方法作用於患病機體,引起體內一系列生物學效應,達到消除病因,消除或減輕疼痛,恢復受破壞的
生理平衡,增強機體防衛技能,代償機能和組織的再生機能,使疾病得到康復。
主要種類
人工療法
酒精擦浴等。
電療法
磁療法
包括靜磁場療法、脈動磁場療法、低頻磁場療法、中頻電磁場療法、高頻電磁場療法等。
光療法
包括紅外線療法、可見光療法、
紫外線療法、雷射療法等。
自然療法
包括礦泉、氣候、空氣、日光、海水療法等。
力學療法
就是運動或者其它的方式來治療某些問題,如斜面護脊床墊的矯正脊柱的方法就屬於這種力學療法。
主要作用
共同性作用
如充血、消炎、鎮痛等。
特殊性作用
如低頻電流引起肌肉收縮;紫外線促進
維生素D的形成;直流電流的電解、電泳,能將藥物
離子導入體內;超音波的振盪霧化;高頻電可使組織內部產生“內生熱”等。
直接作用
如高能量
雷射治療疣、
胎痣、
血管瘤;
紫外線刺激皮膚細胞和殺菌;直流電場內的離子移動;超高頻電場促使偶極分子振盪以及電解拔毛等。
反射作用
是間接作用,是理療的主要作用機制,是不同於其他療法的主要特點,是藉機體的反射作用和防禦性反應,來保持和恢復
生理平衡,從而消除
病理過程。
套用範圍
預防
許多種物理因素套用於健康人,可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某些疾病。
治療
(1)消炎作用,理療都可促進炎症的吸收消散,按炎症的性質,可分別選用各種療法。
(2)鎮痛作用,主要對神經、關節、肌肉疼痛以及內臟的痙攣性疼痛。
(4)興奮作用,主要用於神經麻痹、
肌肉萎縮、局部感覺障礙等。
(5)緩解痙攣作用。
(6)松解粘連、軟化瘢痕。
此外,有脫敏、殺菌、治癌、解熱及發汗作用等。
康復
物理療法在病後恢復和傷殘者功能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在病後,物理因素可以增進食慾,促進體力恢復,如紫外線療法、
水療法、溫泉療法、
日光浴療法等。對傷殘者功能恢復,如電療、
光療、
水療、
體育療法均可廣泛套用,能提高勞動能力和降低殘廢率。
注意事項
理療方法套用
(1)複合療法:即同時在同一患者或同一部位,進行2種以上的方法。
(2)聯合療法:先後連續套用2種以上的理療方法。
(3)交替聯合療法:是兩療法間隔時間較長的聯合作用,也即是交替套用。
2種以上理療方法之目的是利用物理因素的協同或相加作用以增強療效。
加劇反應
在某些理療過程中,出現症狀、體徵惡化現象。這種加劇反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多在理療進行中自然消退。局部加劇反應如持續1周以上,或症狀進一步加重,則宜減少劑量,延長時間,或停止理療。全身加劇反應時應停止數日,從小劑量開始或更換其他理療方法。
適應和禁忌
(1)適應
應選擇適當的理療方法,針對治療某種病證,理療適用範圍包括各種炎症、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疾病、骨傷科疾病等。
(2)禁忌
嚴重的心臟病、動脈硬化、有
出血傾向、惡病質及可刺激腫瘤細胞生長的物理因素,均屬禁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