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毛癬菌

紅色毛癬菌

紅色毛癬菌是毛癬菌屬下的一個種。是一種人源的皮癬菌,引起常見的皮膚淺部真菌病,如手癬足癬頭癬等。感染皮膚和甲,很少累及鬍鬚、頭髮或頭皮。是引致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原住民體癬的真菌,且隨著越戰的發展,由返回國家的軍人及難民被帶至世界各地。現時世界各地大部份皮癬的病源多是由紅色毛癬菌引致的。局部性的皮癬,可用止癢殺菌的藥物塗擦患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色毛癬菌
  • 拉丁學名:Trichophyton rubrum
  • 別稱:皮癬菌
  • :真菌界
  • 子囊菌門
  • 亞門盤菌亞門
  • :散囊菌目
  • :裸囊菌科
  • 毛癬菌屬
  • :紅色毛癬菌
  • 分布區域:體皮膚,尤其腳部溫暖濕潤部分
基本信息,曾用名,鑑別依據,致病性,生長速度,菌落形態,鏡下形態,

基本信息

域:真核域(Eukaryota)
界:真菌界(Fungi)
門:子囊菌門(Ascomycota)
亞門:盤菌亞門(Pezizomycotina)
綱: (Eurotiomycetes)
科:裸囊菌科(Arthrodermataceae)
屬:毛癬菌屬‎(Trichophyton)
種: 紅色毛癬菌(T. rubrum)
學名 :Trichophyton rubrum

曾用名

紅色癬菌(T.rubidium)、A毛癬菌或B毛癬菌(T.A hodgesT.B hodges)、紅色表皮癬菌(Epidermaphyton rubrum)、鮭肉色表皮癬菌(Epidermaphyton salmoneum)。

  
紅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

鑑別依據

生理生化等方法,但紅色毛癬菌的菌落產紅現象受培養基類型、pH、培養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套用PCR方法,以微小衛星DNA引物,對這兩種癬菌的基因組DNA進行擴增,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把它們區分開來。

致病性

感染皮膚和甲,很少累及鬍鬚、頭髮或頭皮。全球範圍內皮膚真菌感染患者中最常分離到該真菌。足和甲是最常見的感染部位。

生長速度

生長速度較慢,14天內成熟。

菌落形態

正面呈顆粒狀或絨毛狀,白色到淺黃色。背面呈深紅色或略帶紫色,偶爾可呈褐色、橘黃色或無色。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或玉米葡萄糖瓊脂,易產色素。

鏡下形態

有隔菌絲。小分生孢子[(2~3.5)um×(3~5.5)um]呈淚滴形,通常單個沿菌絲分布[不同於須癬毛癬菌的成簇分布大分生孢子[(4~8)μum×(40~60)μm]可大量、罕見或缺失,呈長形、較窄、薄壁,兩側壁平行(鉛筆形),含4~10個細胞。大分生孢子可直接在粗大菌絲末端形成,單個或成簇。典型特徵是小分生孢子可直接在大分生孢子上產生。關節分生孢子易從菌絲和大分生孢子產生。與絨毛狀形態菌落相比,顆粒狀培養物具有更多大分生孢子結構和更大、更圓的小分生孢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