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徵購是我國對從事糧食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徵收公糧和統購餘糧的總稱。是國家取得商品糧的主要手段。分夏糧徵購,早稻徵購和秋糧徵購。徵購數量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對各個農業生產單位分別核定。絕不允許徵收過頭糧。如遇重大自然災害不能完成核定任務時,經政府審核後,應酌情減征或免徵。徵收的方法,一般是由農業生產單位或個人把糧食曬乾揚淨後送到指定的糧食收購站(或收購點) ,也有上門收購或在交通要道設點收購。
糧食徵購是我國對從事糧食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徵收公糧和統購餘糧的總稱。是國家取得商品糧的主要手段。分夏糧徵購,早稻徵購和秋糧徵購。徵購數量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對各個農業生產單位分別核定。絕不允許徵收過頭糧。如遇重大自然災害不能完成核定任務時,經政府審核後,應酌情減征或免徵。徵收的方法,一般是由農業生產單位或個人把糧食曬乾揚淨後送到指定的糧食收購站(或收購點) ,也有上門收購或在交通要道設點收購。
糧食徵購是我國對從事糧食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徵收公糧和統購餘糧的總稱。是國家取得商品糧的主要手段。分夏糧徵購,早稻徵購和秋糧徵購。徵購數量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
徵購是對中國農業稅徵收實物和糧食統購的總稱。國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對土地實行徵購,徵用或者收歸國有。...
糧食徵購基數是在實行糧食統購政策的情況下,我國政府通過指令性計畫,向農業生產單位和農戶下達的在一定期限內糧食徵購基本任務的數量界限。全國糧食徵購基數由中央...
糧食徵購結算是糧食徵購中,糧食部門向不同的徵購對象,按不同的結算方式進行的價款結算。結算對象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而變化。在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
糧食徵購基數比例財務包乾是中央財政對地方撥付糧食超購加價款的一種辦法。中央有關主管部門根據原核定的糧食徵購基數,以及同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部門商定在一定...
《國務院關於實行“糧食徵購、銷售、調撥包乾一定三年”的糧食管理辦法》在1982.01.13由國務院頒布。...
糧食統購統銷是“糧食計畫收購和計畫供應”的簡稱。我國實行的由國家統一收購和統一供應糧食的政策。1主要內容有: (1) 國家根據農民生產和國家建設及農民生活的...
徵購結合是中國國家糧食部門徵購和管理糧食工作中的一項原則。是徵收公糧和購買餘糧互相結合,共同完成的簡稱。...
這是毛澤東於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發的調查糧食徵購和供銷情況的通知。...... 這是毛澤東於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發的調查糧食徵購和供銷情況的通知。 ...
實行糧食統購統銷,1953至1954糧食年度國家糧食徵購量比上個糧食年度增加29.3%,勝利完成了當年的統購任務,一舉穩定了糧食局勢,扭轉了糧食市場上國家購少銷多的局面...
糧食征收由財政部門確定生產者應向國家繳納的農業稅數額,糧食部門憑通知書接收農業稅糧食入庫,定期向財政部門按規定價格(如統購價或比例價)計付價款; 也有將農業稅...
公購糧是公糧和購糧的統稱。公糧實際上是把農業稅用貨幣形式轉換為物質形式,即農民用當年收入的糧食來頂替交農業稅,把農民應交的農業稅按照當年糧食價格,換算成...
糧食年度亦稱“糧食生產年度”。計算糧食購、銷、調、存時所使用的全國統一年度。我國現行的糧食年度,從當年4月1日起到翌年3月31日止。由於全國糧食徵購一般要...
全國糧食緊急會議配售糧決策 編輯 經過討論,大家同意中央的決策10月13日,陳雲作會議總結,傳達毛澤東的一些新的意見:農村的徵購面,控制在50%左右,而重點又是這50%...
從1982年糧食年度起,對各省(區、市)實行“糧食徵購、銷售、調撥包乾一定三年”的糧食管理辦法。在完成國家糧食征超購任務後,積極開展糧食議購議銷,調劑餘缺。糧食...
過頭糧是指在我國糧食徵購工作中,指國家超過農業生產單位實際負擔能力徵購的那部分糧食。 ...
甲字糧是1965年根據中央《關於糧食徵購工作的指示》“為了應付災荒和各種意外,國家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糧食”,由中央統一管理的特種儲備糧油。主要用於應對重大自然災害...
糧食超購( excessive purchasing) 1965年至1985年,國家為保障供給的需要,實行在豐收地區確定徵購基數的基礎上,再適當收購部分餘糧的一種收購辦法。...
抗日戰爭後國民政府為控制糧源與收縮通貨,決定田賦由貨幣折征實物,同時以糧食庫券或在田賦單上註明征借數的辦法,強制收購和強借糧棉。抗戰爆發後,由於通貨膨脹,...
出荷糧的解釋是偽滿官府向農民低價徵購的糧食...... 偽滿時期,官府向農民低價徵購的糧食。“糧谷出荷”是日偽統治時期農民一項極為沉重的負擔,它是在農業統制政...
社員糧食分配是農業生產合作社和農村人民公社時期各基本生產核算單位收穫的糧食,在完成國家徵購任務和集體扣留以後在社員戶之間按人勞比例所組織的分配。...
《青島市志·糧食志》的編纂工作始於1987年,2000年公開出版。志書以篇、章、節層次劃分, 共分為5篇、11章。首篇為徵購銷售,依次為糧食儲運、糧油工業、基建·...
先征後購指的是我國糧食、供銷等有關部門 接收納稅人送交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的程式。我國農業稅的徵收,一般與糧食、經濟作物的統購、收購工作同時進行,但在...
田賦三征是田賦徵實、糧食徵購和糧食征借的合稱。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期間開始實行田賦徵收實物的政策。抗戰期間,華中、東南等富庶地區相繼淪陷,財政失去主要財源,加...
因為徵收針對全民,而徵購主要針對有餘糧的地主富紳:“徵購多於徵收,才能使小戶負擔減輕,而對於大地主富戶要他多出餘糧來應購,必須如此才符合我們糧食政策平均和...
1953年,國家徵購糧食721億斤,和1952年相比,產量只增加1.44%,而徵購數量卻提高了20.1%。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糧食(公糧加上收購),1950年占產量的13.45%,...
不合實際的高估產導致秋季大豐收的“躍進計畫”,但更為嚴重的是,河南開始向農民高指針徵購糧食。1958年全國糧食徵購比1957年增長22.23%,河南則增加了55%,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