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購糧

公購糧是公糧和購糧的統稱。公糧實際上是把農業稅用貨幣形式轉換為物質形式,即農民用當年收入的糧食來頂替交農業稅,把農民應交的農業稅按照當年糧食價格,換算成成品糧由農民交給國家。購糧則是國家按照當年糧食價格,向農民收購的成品糧,作為國家為非農業人口提供口糧的國家的糧食儲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購糧
  • 含義:公糧和購糧的統稱
  • 公糧:農業稅用貨幣的物質形式
  • 購糧:國家向農民收購的成品糧
  • 相關法規:《農業稅條例》
  • 取消日期:2006年1月1日
公購糧,農村新發展,

公購糧

糧食征、定購任務通知書糧食征、定購任務通知書
大鍋飯”時代,糧食產量低,全年糧食畝產只有三四百斤,這還要雨水好,如果雨水不好,畝產一二百斤是常有的事。農民一年下來,口糧都成問題,因此,農民和村隊幹部對公購糧抵制情緒很大。所以,每年在夏收和秋收後,縣上和公社就組織幹部下到公社和生產大隊,包點抓糧食徵購。下去時,組織上交待,完不成徵購任務不要回來。
一方面,糧食產量不高,另一方面,公購糧徵購基數卻很高。尤其是在“文革”和國“極左”時代,公購糧徵收名名目繁多,除了公糧、購糧,還有“超購糧”,“忠”字糧、“愛國糧”,收了一撥又是一撥。在這種情況下,好多有良心的大小隊幹部撂了挑子,咋說也不小幹了,因為他們對生產隊和農民有多少糧食心裡最知底,所以這樣的無限制徵購他們確實幹不下去了,只有撂挑子。那時,徵收公糧的辦法是一批(大批判)二斗(鬥爭會)三強征(強行徵收)。許多大小隊幹部甚至公社社員在這時候被打成右傾、破壞公購糧徵收分子和現行反革命,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幾乎每天晚上開會,幹部會、黨團員會、積極分子會、重點分析會、批判鬥爭會等;大隊的廣播喇叭幾乎24小時地響,播放幹部動員講話,團員青年批判稿,糧食徵購好人好事和進度表等等,鬧得雞飛狗叫,農民苦不堪言。1990年代,一次下鄉時聽到這樣的一件事:我們市上的一位市長到一個深山區農村調查,發現一戶老太太在炒著吃麩子(小麥皮),當他聽說這個只有幾千人的山區公社一年要向國家交5萬斤公購糧,而這個山區鄉就不產小麥,山民每年要賣掉土特產,用錢去山下買來小麥完成公購糧任務。山民一年很少能吃上麥子,這麩皮還是給豬買的精飲料,當時,他哭了,現場當即指示全部免除了這個公社的公購糧!
後來,實行了聯產責任制,農村糧食量一下子冒了上去,接著就出現了賣糧難,同時,隨著“左”的路線的清除,那些名目繁多的徵購項目也沒有了,公購糧徵收不再難了,但是,國家有關部門卻出台了公糧不收實物,就是不再用糧食代替公糧了,改為交現金,就是農業稅成了貨真價實的現票子。整得農民想方設法賣糧食,賣豬羊,湊錢交農業稅。同時,國家號召發展經濟傳作物,稅務部門就不失時機地出台了“農林特產稅”;接著,有關部門看到農民溫飽了,各種各樣的稅費像雪片一樣飛來了:什麼教育、衛生、計畫生育、基本建設等稅費項目就像老太太纏線疙瘩越纏越大。使剛剛嘗到種地甜頭的農民陷入了新的困境,躲避各種稅費、田地撂荒現象越來越嚴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農民同當地政府抵對現象。

農村新發展

自2004年起,全國部分省開始試行減免農業稅,2005年1十二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高票通過,從2006年一月一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在漫長的中國農業社會歷史上,政府收繳農業稅、農民交納農業稅從來都是天經地義的。各朝各代,只有過局部減輕包括農業稅在內的稅賦的舉措,從來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農業稅的先例。共和國成立後50多年裡,特別是最近十幾年為減輕農民負擔做了許多努力,但農業稅政府還是得收,農民也還是得交。免除農業稅,這是改革開放發來,我國農村的又一次歷史性重大改革,難怪農村一些地方在村口築起了“免賦鼎”,以示對這亘古未有的偉大改革予以永久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