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95th Oscars)又名第95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95th Academy Awards),簡稱第95屆學院獎,是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共設定23個常規獎項、2個榮譽獎項和4個科學技術獎項。最終,《瞬息全宇宙》獲得最佳影片,關家永、丹尼爾·施納特憑藉《瞬息全宇宙》獲得最佳導演,布蘭登·費舍憑藉《鯨》獲得最佳男主角,楊紫瓊憑藉《瞬息全宇宙》獲得最佳女主角。
美國時間2023年3月12日(台北時間2023年3月13日),該屆奧斯卡金像獎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頒獎典禮,由吉米·坎摩爾擔任主持人,由美國廣播公司(ABC)進行電視直播,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電視或網路直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 外文名:95th Oscars
- 別名:第95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95th Academy Awards)、第95屆學院獎(簡稱)
- 頒獎時間:2023年3月12日(美國時間)
- 頒獎地點: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
- 類型:電影類獎項
- 國家地區:美國
- 影帝:布蘭登·費舍
- 影后:楊紫瓊
獎項歷程
美國時間 | 日程 |
---|---|
2022年5月13日 | 公布頒獎典禮舉行時間 |
2022年6月21日 | 公布第13屆奧斯卡理事會獎獲獎者 |
2022年10月26日 | 公布頒獎典禮的製片人、導演 |
2022年11月7日 | 公布頒獎典禮主持人 |
2022年10月3日 | 國際影片、紀錄長片參評報名截止 |
2022年10月14日 | 真人短片、動畫短片、紀錄短片參評報名截止 |
2022年11月1日 | 原創配樂、原創歌曲參評報名截止 |
2022年11月15日 | 所有類別獎項參評報名截止 |
2022年11月19日 | 舉行第13屆奧斯卡理事會獎頒獎典禮 |
2022年12月6日 | 公布動畫長片、紀錄長片、國際影片參評名單 |
2022年12月12日至2021年12月15日 | 初評名單投票 |
2022年12月21日 | 公布初評名單 |
2023年1月9日 | 公布所有符合參評規則的參評影片 |
2023年1月12日至2023年1月17日 | 提名名單投票 |
2023年1月18日 | 公布提名典禮主持人 |
2023年1月24日 | 舉行提名典禮 |
2023年2月2日 | 公布奧斯卡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 |
2023年2月9日 | 公布頒獎典禮的主要幕後團隊 |
2023年2月13日 | 舉行提名午宴 |
2023年2月17日 | 公布奧斯卡科學技術獎主持人 |
2023年2月24日 | 舉行奧斯卡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 |
2023年3月2日至2023年3月7日 | 獲獎名單投票 |
2023年3月12日 | 舉行頒獎典禮 |
獎項主持
幕後團隊
職位 | 機構/職員 |
---|---|
紅毯儀式執行製作人 | David Chamberlin |
紅毯儀式創意顧問 | Lisa Love、Raúl Àvila |
製作人 | Sarah Levine Hall、Raj Kapoor、Erin Irwin、Jennifer Sharron |
執行製作人 | 格倫·維斯、瑞奇·科什納 |
聯合執行製作人 | |
才藝製作人 | Taryn Hurd |
總導演 | 格倫·維斯 |
編劇 | Nefetari Spencer、Agathe Panaretos、Dave Boone |
創意導演 | Kenny Gravillis |
藝術指導 | Misty Buckley、Alana Billingsley |
音樂指導 | |
燈光設計 | Robert Dickinson |
參考資料來源: |
評選規則
- 提名名單和獲獎名單均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會員投票選出,會員由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屆專業人士組成,共有9579位會員可參與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投票,最終來自80個國家/地區的會員參與了投票。
-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首次將最佳紀錄長片、最佳紀錄短片的獎名從Best Documentary(Feature)、Best Documentary(Short Subject)更名為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Film、Best Documentary Short Film。
- 每部影片最多提交3首歌曲參評最佳原創歌曲,而非往屆的5首。
初評名單
獎項名稱 | 初評方 |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Best Makeup and Hairstyling) | |
最佳原創配樂 (Best Music(Original Score)) | |
最佳原創歌曲 (Best Music(Original Song)) | Time《阿姆斯特丹》 Til You're Home《生無可戀的奧托》 My Mind & Me《賽琳娜·戈麥斯:我的思想和我》 Good Afternoon《熱情洋溢》 Stand Up《蒂爾》 Dust & Ash《塵與土之音》 |
最佳聲音效果 (Best Sound) | |
最佳視覺效果 (Best Visual Effects) | |
最佳紀錄長片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Film) | |
最佳國際影片 (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 |
最佳真人短片 (Best Live Action Short Film) | |
最佳動畫短片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 |
最佳紀錄短片 (Best Documentary Short Film) | |
註:僅以上獎項有初評名單,參考資料來源: |
提名名單
完整提名
獎項名稱 | 提名方 |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 |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
最佳男配角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
最佳女配角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
最佳原創劇本 (Best Writing(Original Screenplay)) | |
最佳改編劇本 (Best Writing(Adapted Screenplay)) | |
最佳攝影 (Best Cinematography) | |
最佳剪輯 (Best Film Editing) | |
最佳藝術指導 (Best Production Design) | |
最佳服裝設計 (Best Costume Design) |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Best Makeup and Hairstyling) | |
最佳原創配樂 (Best Music(Original Score)) | |
最佳原創歌曲 (Best Music(Original Song)) | |
最佳聲音效果 (Best Sound) | |
最佳視覺效果 (Best Visual Effects) | |
最佳動畫長片 (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匹諾曹》(吉爾莫·德爾·托羅、馬克·古斯塔夫森、加里·安格爾、亞歷山大·布爾克利) |
最佳紀錄長片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Film) | |
最佳國際影片 (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 |
最佳真人短片 (Best Live Action Short Film) | |
最佳動畫短片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 |
最佳紀錄短片 (Best Documentary Short Film) | |
參考資料來源: |
提名統計
提名數量 | 影片名稱 | 提名獎項 |
---|---|---|
11 | 《瞬息全宇宙》 |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2)、 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創歌曲 |
9 | 《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2)、 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配樂 |
《西線無戰事》 | 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最佳原創配樂、最佳聲音效果、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國際影片 | |
8 | 《貓王》 | 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剪輯、 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最佳聲音效果 |
7 | 《造夢之家》 |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 |
6 | 《塔爾》 |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 |
《壯志凌雲2:獨行俠》 | 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原創歌曲、最佳聲音效果、最佳視覺效果 | |
5 | 《黑豹2:瓦坎達萬歲》 | 最佳女配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最佳原創歌曲、最佳視覺效果 |
4 | 《阿凡達:水之道》 | 最佳影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聲音效果、最佳視覺效果 |
3 | 《悲情三角》 |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 |
《鯨》 | 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 |
《巴比倫》 | 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創配樂 | |
《新蝙蝠俠》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最佳聲音效果、最佳視覺效果 | |
2 | 《女人們的談話》 | 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 |
《生之欲》 | 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 |
參考資料來源: |
獲獎名單
完整獲獎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
最佳影片(Best Picture) | |
最佳導演(Best Directing) | |
最佳男主角(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
最佳女主角(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
最佳男配角(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
最佳女配角(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
最佳原創劇本(Best Writing(Original Screenplay)) | |
最佳改編劇本(Best Writing(Adapted Screenplay)) | |
最佳攝影(Best Cinematography) | |
最佳剪輯(Best Film Editing) | |
最佳藝術指導(Best Production Design) | 克里斯蒂安·M·戈德拜克、厄內斯汀·希珀《西線無戰事》 |
最佳服裝設計(Best Costume Design) |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Best Makeup and Hairstyling) | 艾德里安·莫羅特、朱迪·金、安·瑪麗·布萊德利《鯨》 |
最佳原創配樂(Best Music(Original Score)) | 沃爾克·貝特爾曼《西線無戰事》 |
最佳原創歌曲(Best Music(Original Song)) | Naatu Naatu《RRR》(曲:M·M·基拉瓦尼,詞:錢德拉博斯) |
最佳聲音效果(Best Sound) | |
最佳視覺效果(Best Visual Effects) | |
最佳動畫長片(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 (吉爾莫·德爾·托羅、馬克·古斯塔夫森、加里·安格爾、亞歷山大·布爾克利) |
最佳紀錄長片(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Film) | 《納瓦爾尼》(丹尼爾·羅赫、歐德莎·雷、戴安·貝克、梅蘭妮·米勒、沙恩·鮑里斯) |
最佳國際影片(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 《西線無戰事》(德國) |
最佳真人短片(Best Live Action Short Film) | 《愛爾蘭式告別》(湯姆·伯克利、羅斯·懷特) |
最佳動畫短片(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 《男孩、鼴鼠、狐狸和馬》(皮特·貝恩頓、查理·馬克西) |
最佳紀錄短片(Best Documentary Short Film) | 《小象守護者》(卡爾蒂基·岡薩爾維斯、古尼特·芒加) |
第13屆奧斯卡理事會獎(13th Governors Awards) | |
吉恩·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 |
奧斯卡榮譽獎 (Honorary Award) | |
奧斯卡科學技術獎(Scientific & Technical Awards) | |
技術成就獎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 Howard Jensen、Danny Cangemi、John Frazier |
Mark Hills、Jim Vanns | |
Matt Chambers | |
Sébastien Deguy、Christophe Soum、Sylvain Paris、Nicolas Wirrmann | |
David Eberle、Theodore Kim、Fernando de Goes、Audrey Wong | |
科學工程獎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ward) | Larry Barton、Ben Wilcox |
Howard Preston、Bernie Butler-Smith | |
學院特別嘉獎(Academy Award of Commendation) | Ryan Laney |
戈登·E·索耶獎(Gordon E. Sawyer Award) | Iain Neil |
參考資料來源: |
獲獎統計
獲獎數量 | 影片名稱 | 獲獎獎項 |
---|---|---|
7 | 《瞬息全宇宙》 |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 |
4 | 《西線無戰事》 | 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國際影片 |
2 | 《鯨》 | 最佳男主角、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
1 | 《女人們的談話》 | 最佳改編劇本 |
《黑豹2:瓦坎達萬歲》 | 最佳服裝設計 | |
《RRR》 | 最佳原創歌曲 | |
《壯志凌雲2:獨行俠》 | 最佳聲音效果 | |
《阿凡達:水之道》 | 最佳視覺效果 | |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匹諾曹》 | 最佳動畫長片 | |
《納瓦爾尼》 | 最佳紀錄長片 | |
《愛爾蘭式告別》 | 最佳真人短片 | |
《男孩、鼴鼠、狐狸和馬》 | 最佳動畫短片 | |
《小象守護者》 | 最佳紀錄短片 | |
參考資料來源: |
頒獎嘉賓
環節 | 嘉賓 |
---|---|
全程播音員 | |
頒發最佳動畫長片 | 道恩·強森、艾米莉·布朗特 |
頒發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 | 阿麗亞娜·德博斯、特洛伊·科特蘇爾 |
引出表演《Applause》 | 卡拉·迪瓦伊 |
頒發最佳紀錄長片、最佳真人短片 | 里茲·阿邁德、阿米爾-卡利布·湯普森 |
引出《小美人魚》的預告片 | 海莉·貝利、梅麗莎·麥卡西 |
頒發最佳攝影 | 麥可·B·喬丹、喬納森·梅傑斯 |
引出表演《This Is a Life》 | 甄子丹 |
頒發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 詹妮弗·康納利、塞繆爾·L·傑克遜 |
引出華納兄弟娛樂公司成立百年致敬短片 | 烏特卡什·安邦德卡爾 |
頒發最佳服裝設計 | 保羅·達諾、茱莉亞·路易斯-德瑞弗斯 |
引出表演《Naatu Naatu》 | 迪皮卡·帕度柯妮 |
引出奧斯卡電影博物館介紹短片 | 伊娃·朗格利亞、楊燕子 |
頒發最佳國際影片 |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薩爾瑪·海耶克 |
頒發最佳紀錄短片、最佳動畫短片 | 伊莉莎白·奧爾森、佩德羅·帕斯卡 |
頒發最佳藝術指導 | 休·格蘭特、安迪·麥克道威爾 |
頒發最佳原創配樂 | 約翰·趙、敏迪·卡靈 |
頒發最佳視覺效果 | 伊莉莎白·班克斯 |
引出表演《Lift Me Up》 | 丹娜·奎里拉 |
頒發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 | 安德魯·加菲爾德、弗洛倫絲·皮尤 |
頒發最佳聲音效果、最佳原創歌曲 | 凱特·哈德森、加奈兒·夢奈 |
引出緬懷環節 | 約翰·特拉沃爾塔 |
頒發最佳剪輯 | 佐伊·索爾達娜、西格妮·韋弗 |
頒發最佳導演 | 伊德里斯·艾爾巴、妮可·基德曼 |
頒發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 哈莉·貝瑞、傑西卡·查斯坦 |
頒發最佳影片 | 哈里森·福特 |
參考資料來源: |
表演節目
表演者 | 節目 |
---|---|
全場音樂指揮 | |
索菲亞·卡爾森 | |
歌曲《This ls a Life》—出自影片《瞬息全宇宙》 | |
拉克斯之子:瑞恩·洛特、Ian Chang、Rafiq Bhatia(伴奏) | |
Kaala Bhairava、Rahul Sipligunj(演唱) | 歌曲《Naatu Naatu》 —出自影片《RRR》 |
Billy Mustapha、Jason Glover(領舞) | |
歌曲《Hold My Hand》—出自影片《壯志凌雲2:獨行俠》 | |
歌曲《Lift Me Up》 —出自影片《黑豹2:瓦坎達萬歲》 | |
歌曲《Calling All Angels》—緬懷環節 |
獎項幕後
幕後花絮
- 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將8個獎項放在頒獎典禮直播前頒發,但該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所有獎項均會在頒獎典禮中直播頒發。
- 這是烏干達首次參評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
-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投票階段的會員投票率刷新了歷史記錄。
-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是2016年後首次重返劇院面向媒體和公關人員舉行提名典禮。
-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首次設立完整的危機團隊,以應對頒獎典禮上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
- 這是David Chamberlin連續第4次擔任奧斯卡金像獎紅毯儀式執行製作人。
- 這是吉米·坎摩爾繼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後第3次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
- 這是格倫·維斯連續第8次執導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 這是首次由女性團隊領導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藝術指導工作。
-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舉辦場地前的地毯改為香檳色,而非往屆的酒紅色。
- 多數出席該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嘉賓均佩戴了一條由難民製作的藍絲帶,以表示對難民的支持。
-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拒絕了烏克蘭第6任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連線頒獎典禮的請求,這是奧斯卡金像獎連續第2年拒絕該請求。
- 一般會上一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會在下一屆奧斯卡金像獎擔任頒獎嘉賓,但由於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威爾·史密斯在頒獎典禮上掌摑了頒獎嘉賓克里斯·洛克,被禁止參加包括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10年,因此未能出席。
- 頒獎嘉賓阿麗亞娜·德博斯在向關繼威頒發最佳男配角時,激動地留下了眼淚。
- 約翰·特拉沃爾塔在引出緬懷環節時留下了眼淚。
-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美國的總收視人數為1880萬,相比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漲了13%。
- 製片公司A24出品的電影以18項提名領跑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數,成為A24創立以來首次領跑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數。
- 獲得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致萊斯利》刷新了提名影片最低票房紀錄,提名前總票房僅2.7萬美元。
- 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下,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提名影片的美國總票房刷新了歷史記錄。
- 《西線無戰事》成為連續第5部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
- 《女人的談話》成為首部提名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群戲但未美國演員工會獎任何個人表演獎,最終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影片。
- 史蒂文·史匹柏成為第1位連續6個10年都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人;這也是他第9次提名最佳導演,僅次於12次提名最佳導演的威廉·惠勒。
- 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有4位亞裔藝人:楊紫瓊、關繼威、許瑋倫、周洪提名表演獎,刷新了奧斯卡金像獎表演獎單年度提名亞裔演員的數量記錄,此前該記錄由2004年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保持,本·金斯利、渡邊謙、索瑞·安達斯魯3位亞裔藝人在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表演獎。
- 提名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5位演員均是首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這是繼1935年第7屆奧斯卡金像獎後首次出現該情況。
- 安娜·德·阿瑪斯成為第6位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拉丁裔。
- 布萊丹·格里森、巴里·基奧恩憑藉《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同時提名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這是連續第4年出現同片兩人提名同一個表演獎。
- 賈德·赫希曾憑藉《普通人》提名1981年第5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此次提名是他第2次提名,兩次提名間隔42年,刷新了兩次提名間隔時間紀錄。
- 石黑一雄成為第6位提名奧斯卡金像獎的諾貝爾獎獲獎者。
- 魯本·奧斯特倫德成為繼英格瑪·伯格曼後第2位提名劇本獎的瑞典人。
- 憑藉《造夢之家》提名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的約翰·威廉士刷新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人年齡記錄(90歲)。
- 石之予憑藉《青春變形記》提名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標誌著亞裔連續第10屆提名最佳動畫長片。
- 《安靜的女孩》標誌著愛爾蘭首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
- 馬來西亞第16任最高元首阿卜杜拉·艾哈邁德·沙阿、馬來西亞第10任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馬來西亞房屋和地方政府部長倪可敏、馬來西亞通訊及數碼部副部長張念群、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林慧英、馬來西亞民主行動黨主席林冠英、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總會長吳添泉、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6屆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中國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等政界人士均祝賀楊紫瓊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創造歷史。
- 製片公司A24出品的電影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這是首次有1家製片公司包攬以上6個獎項。
- 截至該屆奧斯卡金像獎,該屆奧斯卡金像獎成為亞裔獲獎最多的一屆,累計8個獎項。
- 截至該屆奧斯卡金像獎,《瞬息全宇宙》是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8項獎)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多的影片。
- 《瞬息全宇宙》於2022年3月11日在美國西南偏南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是繼《沉默的羔羊》(1991年2月14日全球首映,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後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最早上映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瞬息全宇宙》是首部獲得3個表演獎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關家永成為繼李安、奉俊昊、趙婷後第4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亞裔,繼奉俊昊(《寄生蟲》)後第2位同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的亞裔,第1位出生在美國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亞裔。
- 獲得該屆奧斯卡金像獎表演獎的4位演員在發表獲獎感言均留下了眼淚。
- 截至該屆奧斯卡金像獎,首次出現亞裔在一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獲得2個表演獎,而獲獎者楊紫瓊、關繼威也一同成為首位憑藉講國語和粵語的角色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表演獎的人。
- 朱迪·金成為第1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的亞裔女性,繼辻一弘後第2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的亞裔。
- 《RRR》的歌曲《Naatu Naatu》成為第1首由印度製作的影片產生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印度第14任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祝賀了獲獎者。
緬懷名單
姓名 | 職業 | 姓名 | 職業 | 姓名 | 職業 |
---|---|---|---|---|---|
演員、歌手 | 導演、製片 | May Routh | 服裝設計師 | ||
演員 | 約翰·扎里特斯基 | 攝影師 | 艾爾伯特·布倫納 | 藝術指導 | |
演員 | Mitchell Goldman | 高管 | 鮑勃·拉菲爾森 | 導演、編劇、製片 | |
Albert Saiki | 設計工程師 | 伊恩·惠特克 | 布景師 | 演員 | |
演員 | 演員 | Vicky Eguia | 公關 | ||
作曲家 | Greg Jein | 視效設計師、模型製作師 | 尼爾·希門尼斯 | 編劇、導演 | |
邁克·希爾 | 剪輯師 | Tom Luddy | 製片、策展人 | 瑪麗娜·戈爾多夫斯卡婭 | 導演、攝影、教師 |
克里斯托弗·塔克 | 特效化妝師 | 演員、歌手、作詞人 | 編劇、製片 | ||
攝影師 | Luster Bayless | 服裝設計師 | 製片 | ||
剪輯 | 演員 | 製片 | |||
編劇、導演、演員 | 製片、導演 | 製片、高管 | |||
助理導演、製片 | 導演、編劇 | 動畫師、藝術指導 | |||
馬文·馬奇 | 布景師 | 作曲人 | 尼克·博薩斯托 | 製片 | |
Clayton Pinney | 特效設計師 | Simone Bar | 選角指導 | 剪輯師 | |
湯姆·威特洛克 | 作詞人 | Amanda Mackey | 選角指導 | 演員 | |
導演、編劇、製片 | John Dartigue | 公關 | 動畫師 | ||
莫里齊奧·西爾維 | 化妝師 | 演員、製片、導演 | Mary Alice | 演員 | |
演員 | Carl Bell | 動畫師 | 攝影師 | ||
作曲人、音樂人 | 演員、製片 | 演員 | |||
沃爾特·米里施 | 製片、學院前主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