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道路不只單單是走在中間,或只是一種妥協或混合出來的東西,第三條道路的提倡者看到了雙方主義互有不足之處,所以偏向某一極端也不是一件好事,第三條道路也正是揉合了雙方主義的優點,互補不足而成的政治哲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三條道路
- 特式:揉合雙方主義優點的政治哲學。
- 起源:1900年代庇護十一世提出
- 目的:有一個真正全力為民服務的政府
第三條道路不只單單是走在中間,或只是一種妥協或混合出來的東西,第三條道路的提倡者看到了雙方主義互有不足之處,所以偏向某一極端也不是一件好事,第三條道路也正是揉合了雙方主義的優點,互補不足而成的政治哲學。
第三條道路不只單單是走在中間,或只是一種妥協或混合出來的東西,第三條道路的提倡者看到了雙方主義互有不足之處,所以偏向某一極端也不是一件好事,第三條道路...
《第三條道路及其批評 》是中共中央黨校 出版的圖書,作者:安東尼吉登斯。...... 《第三條道路及其批評 》是中共中央黨校 出版的圖書,作者:安東尼吉登斯。 [1] ...
第三種道路(Third Way),是民主社會的中間黨派所倡導的一種政治理念的概稱。其內容主要為:在社會民主主義的基礎上,強調解除管制、地方分權(非核心化)和低稅賦等...
《“第三條道路”與新的理論》是於2000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薛曉源 楊雪冬。...
《走第三條道路》是2011年2月1日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初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就業是一種“被分配”的權利,學生從學校...
第三條道路寫作,由於1999年“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之間的矛盾在在平谷縣的盤峰詩會上爆發,他們之間的對立使得相當一批數量的詩人轉向其他的中立立場,第三條...
《全球化與第三條道路》是200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偉。...... 《全球化與第三條道路》是200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偉。...
“第三條道路詩歌流派”由譙達摩發起創辦,是21世紀中國第一個詩歌流派。誕生於1999年。...
內容簡介本書試圖對第三條道路進行一些梳理和探討,特別是通過對英國工黨工台以來這四年多的內外政策實踐,看第三條道路在英國是如何動作的,有哪些得失,影響何在。...
《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是英國倫敦經濟學院院長安東尼·吉登斯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98年。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社會主義之後。主要講述了...
《瑞典與第三條道路》是2008年4月1日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菲利普·懷曼,譯者是劉庸安 。...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是一本李忠尚編制,由人民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的書籍。此書由“批判理論”的馬克思主義、馬爾庫塞的海德格爾式馬克思觀...
《法律理論的第三條道路——德沃金的解釋轉向及其意義》是2013年4月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錦著。...
20世紀90年代末,新“第三條道路”在歐洲政壇上興起,但進入新世紀後又逐步式微。隨著新“第三條道路”的引領者英國工黨在2010年大選中失利,新“第三條道路”在...
《超越的困境:第三條道路價值觀述評》是一本書籍,全書主要內容圍繞“第三條道路”價值觀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西方社會民主黨為了回應經濟全球化而作出的理論變革和...
《第三條道路:從憤青到奮青》是張疾天發表於2011年6月10號的圖書。本書的作者分析了中國憤青的形成及其影響,並就當下形式提出了第三條路:奮青...
第三條道路是指經濟領域中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折中路線,而第三位置是意識形態中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外的第三極。 由於第三位置介紹到中文較晚,因此在很多...
第三條道路寫作詩群。1999年在北京郊區平谷縣召開的盤峰詩會上“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之間的衝突是促成“第三條道路寫作”形成的重要原因,12月莫非、樹才...
在國家-政治領域就出現了“既不是自由市場,又不是福利國家”的“第三條道路”取向,而在社會生活領域,第三部門便應運而生。[3] ...
《當代社會民主主義與第三條道路》是2004年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裘援平。...
《走第三條道路:與你一起做自由職業者》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在2011年2月出版的的書籍。作者是沈純道。...
(5)第三條道路等。吉登斯主要著作 編輯 《社會學》《社會學方法的新規則》《社會的構成》《民族—國家與暴力》《現代性的後果》...
二 多種“第三條道路”:“第三條道路”實踐的比較研究 1 “第三條道路”與歐洲聯盟的社會模式 2 歐洲社民黨“第三條道路”評析 三 有關“第三條道路”政治...
為尋求解決歐美已開發國家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第三條道路”隨之應運而生。“第三條道路”是西方國家的一種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嘗試。但不走“第三條道路”,出路...
7、“國際關係中的‘布萊爾主義’” 《國際問題研究》2000年第3期。8、“‘第三條道路’初析”,《國際問題研究》1999年第2期。...
1999年在北京郊區平谷縣召開的盤峰詩會上“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之間的衝突是促成“第三條道路寫作”形成的重要原因,12月莫非、樹才和譙達摩提出了第三條...
10.譯文:“意識形態的較量”,載於何秉孟姜輝《階級結構與第三條道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7千字,獨譯。11.譯文:“盎格魯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