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結集,佛教史事。相傳佛滅的當年,其弟子迦葉召集500比丘在王舍城七葉窟,結集如來所說經典,稱第一次結集,又名王舍城結集或500人結集。
第一次結集,佛教史事。相傳佛滅的當年,其弟子迦葉召集500比丘在王舍城七葉窟,結集如來所說經典,稱第一次結集,又名王舍城結集或500人結集。
第一次結集,佛教史事。相傳佛滅的當年,其弟子迦葉召集500比丘在王舍城七葉窟,結集如來所說經典,稱第一次結集,又名王舍城結集或500人結集。...
結集結集 編輯 佛涅槃後不久有第一次結集,其後,就律藏等之異議,相繼舉行第二次、第三次。但南傳與北傳佛教文獻的記載並不一致,因此結集次數稍有異說。然...
綜合南傳和北傳佛教史料,可以認為,印度佛教史上先後共有四次結集。詳見“第一次結集”、“第二次結集”、“第三次結集”、“第四次結集”。 [1] ...
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及信徒們為整理其教言,先後舉行過三次集會,佛教史上稱之為“三結集”-釋迦牟尼圓寂之第二年,其第一大弟子慶喜修成阿羅漢,在...
據南傳佛教的史書記載,十事之爭,不但是第二次經典結集的主題,而且也直接造成佛教的根本分裂;但在北傳佛教中,人們相信佛教的演變分化,主要是“大天五事”爭論的...
王舍城結集結集 編輯 這次的結集,被稱為“五百結集”,也稱為“王舍城結集”,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的經典結集,對後世而言,意義非常殊勝。...
所謂第一次結集三藏的神聖大業,就這樣的順利完成。我們能承受佛陀的甘露法雨,我們能擁有如大海之多的聖典,我們得感謝大迦葉尊者! [14] ...
犍度原意為“軀幹”,引申為彙編而成的篇章。《犍度》為關於僧團和僧尼戒規的彙編。在釋迦牟尼般涅槃後,五百阿羅漢舉行了第一次集結與第二次集結。在集結中,...
《新華文摘》2002年第7期轉載。 《西周早期的儀式樂歌與周康王時代詩文本的第一次結集》,《詩經研究叢刊》第二輯,學苑出版社2002年1月。 《西周穆王時代的...
會後,目犍連子帝須將各派不同的論點整理出來,形成《論事》,這是佛教史上第一部論著,對佛教文獻的豐富起了重要作用。4.小乘佛教的第四次結集:...
謂其苦行有德,少欲知足,常修“頭陀行”(佛教12種苦修的總稱),稱為“頭陀行第一”。傳為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目犍連目犍連 目犍連,或作大目犍連,略...
內容簡介 韓清淨(1884-1949)著名佛學家,以唯識學研究與歐陽竟無並稱為“南歐北韓”。其時領導下的“三時學會”講學刻經並重。此書是韓清淨先生作品的第一次結...
關於阿含經成立於何時,就佛典結集之次第而論:(一)佛陀入滅後,第一個夏季,五百阿羅漢會聚於王舍城外之七葉岩,以大迦葉為上首,舉行第一次結集,由阿難誦出法...
因為他專注地服侍佛陀,謹記無誤佛的一言一語,因此被稱為“多聞第一”。佛滅後...佛入滅三天后,他起身到王舍城參加第一次聖典結集。路上走了二個多月,四月...
每次結集出版一部詩文集,共印了22集,匯為《南社叢刻》。會員後來發展到1000多人。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柳亞子以中國同盟會員身份為國民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中央...
在佛滅後百年間,佛教的經法傳誦,從「第一次結集」集成的緣起、食、聖諦、界、蘊、處、道品等七事『相應教』(修多羅),經由增新及再編集,而發展為佛滅...
因為他專注地服侍佛陀,謹記無誤佛的一言一語, 因此被稱為「多聞第一」。佛滅...在佛陀滅後王舍城第一次聖典結集集會上,他出色的記憶力讓他背誦出很多佛陀以往...
★ 被季羨林先生多次提及的佛教開創時期一場被歪曲被遺忘了的路線鬥爭——“提婆達多公案”是怎么回事?原始佛教本來的樣子是怎樣的?在第一次聖典結集的同時,是否還...
關於多羅漢的來歷,除了參加第一次佛經結集的五百比丘之說外,還有說為跟隨釋迦牟尼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的。在《賢愚經》、《報恩經》等經中,另有種種說法,下面...
本書所有篇目,由余光中先生親自審定,系余光中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內外的第一次系統結集。[1] 書名 繡口一開:余光中自述 作者 余光中 ISBN 9787511523419 類別 ...
《周國平集》共26卷,包括迄今為止周國平寫作出版的所有作品。該文集第一次呈現了周國平學術研究、文學創作和哲學思考的全貌。這二十六卷中既包括周國平的暢銷書、...
相傳釋迦在世時,為約束僧眾,制訂了各種戒律。第一次佛教結集時,由優婆離誦出律藏。其後因佛教各派對戒律的理解不盡一致,所傳戒律也有所不同。...
本書為胡蘭成全集之政論部分,系第一次系統結集,填補了歷史性的空白。整理、重排胡蘭成政論集共七種及補遺四卷,包含其在廣西時期、香港時期、上海南京時期、武漢...
’(《錫蘭簡明史》)上座部的史書中認為這是第四次結集。北傳佛教記載,約在一世紀,迦膩色迦王時,在迦濕彌羅第四次結集,但南傳佛教史書無記載。 佛教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