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犍度
- 意為:“軀幹”
- 申為:彙編而成的篇章
- 關於:僧團和僧尼戒規
犍度原意為“軀幹”,引申為彙編而成的篇章。《犍度》為關於僧團和僧尼戒規的彙編。在釋迦牟尼般涅槃後,五百阿羅漢舉行了第一次集結與第二次集結。在集結中,...
二十犍度,佛教戒律。“犍度”,梵文Skandha的音譯,亦譯“塞建陀”、“娑犍圖”;意譯“蘊”或“聚”,分類編集的意思,相當於品或節。一部完整的律,在前一部分...
佛教術語,巴利名 Pava^raN!a-kkandhaka。二十犍度之第四。內容規定自恣之作法、非法之自恣、自恣之時間與場所、舊比丘與新比丘自恣之主從關係等。(四分律卷三...
其次,小品有羯磨犍度、別住犍度、集犍度、滅諍犍度、小事犍度、臥坐具犍度、破僧犍度、儀法犍度,遮說戒犍度、比丘尼犍度、五百犍度,與七百犍度。各犍度又分為二...
普賢、善樂證義,義褒、玄應正字,至顯慶四年七月三日於西明寺翻譯完畢,成二百卷,內分八蘊(舊譯犍度,即篇章之意),每蘊又有若干納息(舊譯跋渠,或譯雲品)...
普賢、善樂證義,義褒、玄應正字,至顯慶四年七月三日於西明寺翻譯完畢,成二百卷,內分八蘊(舊譯犍度,即篇章之意),每蘊又有若干納息(舊譯跋渠,或譯雲品)...
東晉以來譯出阿毗達摩論書多種,主要有前秦僧伽提婆於建元十九年(383)譯出《阿毗曇八犍度論》即《發智論》30卷,於東晉太元十六年(391)譯出《阿毗曇心論》4卷;...
佛教戒律,通常指毗奈耶,廣義上尚指最初的屍羅、出家眾的學處、波羅提木叉、不同部派僧團各自的犍度、不同犍度形成的毗奈耶等等。毗奈耶(梵文:vinaya)是佛教...
律藏的內容通常分為波羅提木叉□與犍度□二部,包括僧團應守的禁止條文及生活禮儀規範等。在三藏聖典中,“經藏”有佛及弟子、天人等五種人說;“律藏”則“唯...
(二)二分,包括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律條目及受戒、說戒、安居、自恣(上)等四犍度,共十五卷。(三)三分,包括自恣(下)、皮革、衣、藥、迦絺那衣、拘睒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