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慰高(1887-1958) 近代詩人。南社發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後改名人權,字亞廬,又改名棄疾,字亞子。江蘇吳江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慰高
詳細介紹,柳亞子故居,
詳細介紹
早年即投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光緒二十八年(1902)加入中國教育會。次年入上海愛國學社求學,積極從事詩文創作,自此成為革命派文化宣傳隊伍中的活躍分子。三十二年,在同盟會江蘇分會創辦的健行公學教書,加入同盟會,同時又加入光復會。為配合《民報》和改良派的論戰,與田桐等出版《復報》。宣統元年(1909),南社在蘇州虎丘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歷任書記員、編輯員、主任等職。在整個南社存在期間,他始終是實幹派和急進派。柳亞子重視文學的思想性,他反對嘆老嗟卑的個人主題的吟詠,也反對批風抹月的流連光景之詞。在詩風上,他崇尚唐音,承繼夏完淳、顧炎武、龔自珍3家,貶斥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在詞風上,他推崇辛棄疾,貶斥吳文英。在文風上,他反對韓愈和桐城派。柳亞子是一個以詩歌為武器的政治詩人。他的詩,緊密結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激情,具有鮮明的戰鬥性。在廣泛的革命交遊中,柳亞子寫下了大量的懷人詩和贈友詩。革命派的英勇鬥爭使柳詩充滿了慷慨激昂之氣,這一鬥爭的多災多難的歷程又使他的詩具有沉鬱蒼涼的風格。辛亥革命後,柳亞子的詩歌主題轉為對這次革命不徹底的批判。五四運動後,他的創作轉入了新時期,一直歌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對於柳亞子的詩詞創作,茅盾給過很高的評價。他認為“柳亞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後這一長時期在舊體詩詞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詩人”,柳亞子的詩反映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如果稱它為史詩,我以為是名副其實的”。柳亞子的散文在早年頗負盛譽。散文大都是“筆鋒常帶感情”的新民體文字,感情充沛,或則大聲以呼,或則垂涕以訴,文勢奔騰磅礴,散發著灼人的熱氣。著作有《柳亞子詩詞選》、《磨劍室文集》。
柳亞子故居
柳亞子紀念館地處吳江市黎里鎮熱鬧的中心街。太浦河穿越古鎮,東接巨浸分湖,西連京杭大運河,“318”國道及市建公路縱橫交錯,水陸交通極為發達。
柳亞子紀念館古宅原屬清乾隆工部尚書周元理的私邸,宅名“賜福堂”,前後六進,建築面積3513平方。1922年柳亞子向周家後裔典租了這座深宅大院,從此,這裡就成了一代詩人生活起居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場所。
柳亞子紀念館門廳正前方掛著屈武題寫的“柳亞子紀念館”六字匾額,後內門楣上方有廖承志題贈的“柳亞子先生故居”橫匾。第二進“轎廳”作為紀念館的序廳,中央是柳亞子先生汗白玉雕像,座基上鐫刻著鄧穎超的題詞。兩側柱子上懸掛著周恩來1945年贈送給柳亞子的“鐵肩擔道義,棘手著文章”墨跡。東西兩側的牆壁上用巨大的版面布置了毛澤東主席和柳亞子先生的《沁園春》唱和詞。第三進是主展廳。以《崢嶸歲月,光輝一生》為題,按“青少年時代”、“南社革命文學時期”等五個部分,用150餘件珍貴的歷史文獻和實物,系統地介紹了柳亞子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奮鬥一生的事跡。
第四進是柳亞子一家的生活起居樓,柳亞子曾名之為“拜孫悼李樓”,在這裡他自稱“親炙中山,私淑列寧”,寫下了許多光輝的篇章。樓下的客廳兼作膳廳,正中是中堂和對聯,左右牆上是柳亞子一家的照片。樓上是全家的臥室,陳設如舊。
第五進是藏書樓。樓下的客廳里字畫長台茶几和椅子安放有序,中堂是古畫,對聯是柳亞子親筆所書:“少年雖亦薄湯武,許身何必定夔”。這裡是柳亞子先生會客的地方,當年,南社新南社的同志好友來往頻繁,縱論國是,探討詩文,針砭時弊。著名的書齋“磨劍室”就在東首,在此柳亞子寫下了近二百萬字的文章和詩歌。樓上西牆一側,有一特殊建築“複壁”,1927年5月8日夜半,柳亞子藏身其間,才免遭毒手,複壁已成了柳亞子先生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歷史見證。複壁以東五間房子是柳亞子的藏書室,1950年冬,柳亞子把44000多冊書全部捐獻給了上海圖書館。第五進與第六進下房之間的庭院內,新辟了“柳氏家譜碑廊”,36塊碑刻記載著柳亞子上五代的行狀事跡,是研究柳亞子及其祖輩的重要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