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地貌特徵,主要島嶼,氣候特徵,探索歷史,人文風情,物種抵達,海水漂流,氣流風動,生存方式,生物多樣性,進化論誕生地,自然遺產,生態保護,登島須知,相關詞條,
地理位置 科隆群島東西約300公里,南北約200公里(另一資料:從北向南延伸300千米),距離南美大陸約1000公里西班牙語作Islas Galapagos,太平洋東部島群;位於太平洋東部的赤道上,屬於厄瓜多領土,離厄瓜多本土1000公里(從厄瓜多首都
基多 乘飛機約需1小時30分)。。於北緯1°40′~南緯1°25′和西經89°14′~92°01′之間。由19個島及附屬的70多個小島及岩礁組成,面積7976平方公里,離厄瓜多本土1100公里,跨赤道兩側。陸地總面積約7,994平方公里(3,086平方里),散布在約59,500平方公里(23,000平方里)的海面上。其中96.6%的面積現為國家公園,其周圍為面積79.9平方千米的海洋保護區。
地貌特徵 科隆群島位於
納斯卡板塊 。北界與
科科斯板塊 形成離散邊界,走勢向東並形成島嶼鏈。這些島嶼是通過反覆的火山作用的分層和吊裝形成。這和地理上的運動相關。這些島嶼的年齡,作為東部島嶼(聖克里斯托瓦爾和埃斯帕諾拉)是億萬年年紀比西部島嶼(伊莎貝拉和費爾南迪納)。該群島的地質年代很年輕,大概不超過500萬年的歷史。一些最西端的島嶼,這是火山活動最活躍,可能只是幾十萬歲,至今仍在形成。
科隆群島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上聳立著一座座高大的火山,最高的在群島中面積最大的
伊莎貝拉島 (伊莎貝爾)上,名為
沃爾夫火山 (1707米),次高的是一座死火山,亦在該島上,名為阿蘇爾山(1689米)。一些火山口形成的天然湖泊猶如鑲嵌在火山頂峰的碧玉,晶瑩閃亮。崎嶇不平的地表堆滿了暗紅色的火山噴發物。大多數的島嶼有一個獨特的錐形形狀(最大的島嶼——伊莎貝拉,由6座火山形成),往往是與火山活動相關聯。多山的島嶼通過持續噴發,建築層層疊疊形成。由於這種火山的形成,這些島嶼的特點是許多陡峭的山坡上,有高度從幾米海拔5000多英尺以上的海平面。
由火山活動形成,火山堆、盾狀火山星羅棋布。高持續的地震和火山活動形成了島嶼獨特的地貌,高的火山、火山口和巉岩峭壁形成島上崎嶇的地勢。這些島嶼最具有代表性一個火山島嶼,是由太平洋海底火山熔岩上升3000多米形成。島上的火山噴發還時有發生,群島最西邊的伊莎貝拉島和費爾南迪納島上的火山一直沒消停,20世紀中有幾個島嶼火山爆發,最近的兩次噴發是在1995年和1998年。1998年9月,伊莎貝拉島的阿爾塞多(阿爾基多)火山(1097米)爆發,流淌的岩漿進入
象龜 的棲息處,厄瓜多政府遂出動直升飛機救援,成為當時的熱門新聞。這裡的火山不高,但面積很大,一座海拔不過千米的火山,直徑能達20千米。該群島處於三大洋流的交匯處,各種生物在這裡融合進化,這裡是海洋物種的“大熔爐”。
主要島嶼 科隆群島由7個大島,13個主要島嶼,23個小島,50多個岩礁組成,其中以伊薩貝拉島最大,群島最高點是伊莎貝拉島上的阿蘇爾山,高1689米。第二大島是聖克魯斯島。群島全部由火山堆和火山熔岩組成。
科隆群島地圖 巴托洛梅島 Bartolomé (Bartholomew) Island
達爾文島 Darwin (Culpepper) Island
費爾南迪納島 Fernandina (Narborough) Island
聖瑪麗亞島 Floreana (Charles or Santa María) Island
赫諾韋薩島 Genovesa (Tower) Island
伊莎貝拉島 Isabela (Albemarle) Island
馬切納島 Marchena (Bindloe) Island
北西摩島 North Seymour Island
平松島 Pinzón (Duncan) Island
平塔島 Pinta (Abingdon) Island
拉維達島 Rábida (Jervis) Island
聖克魯茲島 Santa Cruz (Indefatigable) Island
巴靈頓島 Santa Fe (Barrington) Island
詹姆斯島 Santiago (James) Island
氣候特徵 群島的位置極其特殊,正處在寒暖洋流交匯處,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匯於此。這裡受秘魯寒流影響,雖位於赤道,但氣候涼爽乾燥,草木茂盛,四周被汪洋大海阻隔,多少年來這個群島形成了一個的小型生態環境。這裡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熱帶氣候使島上大部分地區乾燥少雨,甚至無雨,只有最高山的東南坡能“截住”一些雲,恩賜雨霧,讓這個狹窄的山麓變成潮濕的熱帶地區。
探索歷史 科隆群島是一個火山島,原為無人荒島,470多年前
多米尼加 修道士——弗賴托馬斯·貝蘭加(Tomas de Berlanga)官方職務是巴拿馬主教,在去秘魯的途中於1535年發現了科隆群島,因為島上多高山峻岭,許多地方怪石嶙峋,命名為“拉斯恩坎塔達斯島”(西班牙語Las Encantadas,意譯“魔鬼島”)。因為島上有許多巨大的烏龜,又被稱為“加拉帕戈斯群島”(意為“巨龜之島”)。在一些島上發現了印加族陶器碎片,證明在西班牙人以前有人占領這些島嶼。16世紀有許多西班牙航海家在島上逗留。17世紀末一些海盜以這些島作為隱匿之所,在19世紀初捕鯨和捕海豹活動取代了海盜掠奪。群島近500年沒有主人,1832年在現今的聖瑪利亞(Santa Maria)島上開始殖民統治,厄瓜多正式占領群島。厄瓜多統治這些島後,又改名為“科隆群島”。
人文風情 2010年厄瓜多全國人口普查報告,科隆群島人口25,124。居民81%自稱為印歐混血種人,7.5%為印第安人(來自厄瓜多大陸),7.3%為白種人和4.2%為非裔厄瓜多人。那些在加拉帕戈斯永久居住的,74%來自於群島以外的遷移。近50%的人的報告是經濟原因成為他們搬遷到加拉帕戈斯的動力。
人類人口在科隆群島僅限於土地面積的島嶼的3%(236.5平方公里)。約85%的居民生活在聖克魯斯島(9,208)、聖克里斯托瓦爾島(5,539)、伊莎貝拉島(1,570)和聖瑪麗亞島(109)的沿海村莊及鄉村地區。有些島嶼實際上沒有人跡。觀光、捕漁和農業是主要的經濟活動。有
鱸魚 、
咖啡 和
牛 供出口。
自1970年代以來,人口增長迅速。移民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並在海參捕撈業(1993-2000年)的繁榮下,進一步推動在厄瓜多大陸經濟疲弱。從1999年到200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人口增長了60%。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人口增長每年超過6%,而在厄瓜多大陸約2%。這個速度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會每11年增加一倍的人口。
物種抵達 五百萬到一千萬年前的海底火山——加拉帕戈斯的頂部浮出了海平面,第一次從厄瓜多大陸約600公里的太平洋中部出現。這些火山峰完全沒有植物和動物的生命跡像。所有的植物和動物,最初必須通過某種形式的長距離擴散才能抵達該島嶼。
當考慮棲息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物種的多樣性,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不平衡”,相較於大陸的物種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物種都是。舉例來說,有很多原生爬行動物,但沒有兩棲動物;有陸地和海洋鳥類物種豐富,但很少哺乳動物。當考慮植物,那些有大花,大種子均缺席,而草類和蕨類植物比比皆是。
物種遷移有兩種主要方式,到達偏遠的島嶼(除了涉及人類的任何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通過空氣中飛行或被風吹動的形式,而第二種方法是通過在海上游泳或漂浮,有時靠植被糾結筏的幫助。
海水漂流 那些海洋動物海獅、海龜和企鵝,很可能是當今加拉帕戈斯動物最早的祖先,它們在洋流的幫助下居然以自己的方式游至島嶼。另一方面,許多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鼠類),則是搭乘植被糾結的木筏從南方或中美洲大陸的島嶼來到該島。雖然在它們達到加拉帕戈斯之前,絕大多數的筏會沉沒,但少數成功者上了岸。在該群島有許多爬行動物,因為爬行動物最適合對付海上的鹹水及惡劣環境,而該島又有它們喜歡的陽光充足的條件。這就解釋了加拉帕戈斯爬行動物的多樣性。使用這個“木筏”登入的理論也解釋了該島為什麼沒有原生兩棲類,哺乳類動物。
加拉帕戈斯的海岸植物,
紅樹林 和菊樹屬植物,其種子是耐鹽的,而這些種子很可能也是以海路的方式到達此地。
氣流風動 風被認為是運送植物的較低形式,如蕨類,苔蘚,地衣和孢子,在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加拉帕戈斯群島較重的種子如維管束植物相當稀缺,因為這些種子候風旅遊會更困難,而那些使用完全相同的風力交通工具設計成羽毛種子的植物則除外。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整個群島會有蒲公英家族(菊科)的成員。
許多小昆蟲,甚至微小的蝸牛,也可以很容易地被微風吹起。飛行能力較弱的陸地鳥類和蝙蝠( 2種)可能也是在風的幫助下抵達。然而,大陸鳥類在加拉帕戈斯島生活的只有一小部分,這是因為它們經過一個非常困難的旅程,只有極少數成為成功者。
海鳥,通常具有優秀的長距離飛行能力,它們以自己簡單地方式飛向島嶼。這些鳥類的羽毛或腳爪可能帶來了植物種子或繁殖體。
生存方式 一個生物體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僅僅只是解決了最初的生存難題。生物也必須能夠建立自己從出現到重現的生存循環。科學家們只能猜測,許多植物的種子不小心用了它們的方式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被安放在一個不利的區域,到達後馬上死亡了。毫不奇怪,那些在殖民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最成功的植物物種,是那些“雜草”品種具有廣泛的適應變化的環境條件的能力。
面對殖民於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植物,還有一個問題是授粉,許多植物靠昆蟲或動物授粉,但兼具植物和授粉同時到達的島嶼的機會是不太可能的。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那么幾種艷麗的開花植物,其中大部分是需要動物傳粉,很簡單,因為動物是流動的,它們可以在這些島嶼上轉移到更有利的領域,如果這些地區有動物存在,就具有這種優勢。但海島上也有眾多風媒植物。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人類已經採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人為的引進鳥類、植物和動物,作為新引進物種的主要來源。不幸的是,許多人為引進的物種,都已經損害到先前已經建立的本地或本地特有的野生動物,例如,有害的物種,如紅火蟻、山羊和黑莓,都對當地的生態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生物多樣性 科隆群島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動植物自行生長發育,從而形成了獨自的特點,造就了島上獨特而完整的生態系統。最初是由鳥或海船偶爾地把南美大陸的植物種子帶到島上,它們在此落地生根,適應新環境而生息繁衍。
科隆群島的特有物種與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相比都穩居最高水平,大約80%的陸地鳥類,爬行動物和陸地哺乳動物的97%,而植物的30%以上都是當地特有的。發現在地球上的海洋物種,加拉帕戈斯就超過20%。其中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海鬣蜥,不會飛的鸕鶿,
加拉帕戈斯企鵝 也在北半球被發現的唯一一種
企鵝 。
在科隆群島上,生活著700多種地面動物,80多種鳥類和許多昆蟲,其中以巨龜和大蜥蜴聞名世界。海獅,海豹,企鵝等寒帶動物,也常在這裡的海邊出現,因此,科隆群島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館”。
氣候特點是雨量較少、濕度低、氣候涼爽、水溫不高。高等植物約有700種,其中約40%為當地特有的種屬。植物與中美、
南美洲 有較近的親緣關係。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仙人掌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
森林 ,主要樹木有腺果藤樹、醉魚樹和
番石榴 。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菊樹(
Stables 屬)植物林(一種古代遺留下的植被),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
蕨類 和草類。
群島以其罕見的動物而聞名,因其巨大的陸龜(古西班牙語稱龜為“加拉帕戈斯”)而得名,據信這種龜是地球上生命最長的動物。島上的動物群和中美、南美洲的動物群有較近的親緣關係,這說明島上多數動物源出那裡。越過海洋的困難是動物稀少的原因。兩棲動物很少,爬蟲也不多,當地特有的陸地哺乳動物只有7種齧齒動物和兩種
蝙蝠 。島上鳥的種類和亞種只有約80種;陸地上多數鳥類為統稱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鳴禽類。
這個群島雖然距赤道不遠,但由於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這裡不適於終年高溫多雨、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的生長,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叢分布在其沿海地區;高大的樹木生長在較高的山坡,樹下鋪滿羊齒類植物。這裡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雖地處赤道附近,但並非終年高溫多雨。這樣的環境適合熱帶和寒帶動物共同生存。可以在這裡看到多種類型的動物:海獅、海豹、海獺、鵜鶘、信天翁、企鵝、反舌鳥、火烈鳥等。
代表物種 圖 片 簡 介 樹菊 ●
植物: 迄今為止(2012年),這些島嶼引進的植物有825種,而
維管束植物 約在552和614種之間,大多數是人類引進的。超過100引入的物種已經在野外建立了生態群。
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
仙人掌 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森林,主要樹木有
腺果藤 、
醉魚草屬 和
番石榴 。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樹菊屬(
Scalesia ),是所特有的菊科的一個特徵顯著的土著屬,它一共有6個物種,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
蕨類 和波利亞草屬、
大戟屬 、
鐵莧菜屬 和
豆科 植物等草類。
加拉帕戈斯象龜 ●
巨龜: 加拉帕戈斯象龜 之間的大小和形狀量變異很大,有兩種主要形態存在,圓頂殼(類似於其祖先的形式)和鞍背背甲。圓頂龜往往體型規模更大,它們的頭胸甲前部不具備向上隆起,往往生活在更大,更高的島嶼與潮濕的高原牧草的地方,那時食物更為豐富和容易獲得。鞍背殼應對旱災期間缺乏可供應的食物,在乾旱島嶼上進化形成。背甲的前角向上,讓烏龜頭部延長的更高,可以取食較高的植物,如仙人掌。巨龜分布在群島的各個島嶼上,這些陸龜進化出不同的12個亞種。
加拉帕戈斯海鬣蜥 ●
鬣蜥: 該群島6個島嶼上均生活有科隆群島特有的陸生鬣蜥,以膚色分為3種,“黃加島陸鬣蜥、粉加島陸鬣蜥和玫紅加島陸鬣蜥。並有7種不同的海鬣蜥,這些史前爬蟲類動物,也是地球上惟一尚存的海鬣蜥,因為在不同的島嶼上進化,每種都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它們可以在海底爬行,並以海草為食,並且通過發育不完全的蹼足適應了海上生活方式。雌鬣蜥必須經長途跋涉到火山口產卵。該物種在群島上的數量達到數十萬隻,遍布各島嶼的沿岸。
加拉帕戈斯海獅 ●
哺乳動物: 哺乳類動物在科隆群島相當有限,因為島嶼遠離大陸,雖然登記在冊的有32種(不包括馴化的狗,貓,豬,山羊,驢,馬和牛),事實上,只有5種哺乳動物被視為原產於島嶼:加拉帕戈斯海獅、聖達菲稻鼠、加島稻鼠、加拉帕戈斯灰蝠、加拉帕戈斯紅蝠。其他可以加上在保護區進出的水生哺乳動物——海豚和鯨魚。
加島哀鴿 ●
弱翅鸕鶿(加拉帕戈斯鸕鶿) ●
紅石蟹 ●
海洋動物: 科隆群島的位置極其特殊,正處在寒暖洋流交匯處,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匯於此,因此,這裡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這裡有加拉帕戈斯鯊魚、直翅真鯊、
加拉帕戈斯招潮蟹 、
紅石蟹 、
刺鰩 、
海鰻 、白頭礁鯊魚、
鯨魚 、
鮪魚 ,
蝠鱝 、
錘頭鯊 、
綠海龜 和
玳瑁 等。近20 %的海洋生物是地方性的,是當地特有物種。
加拉帕戈斯蝸牛 ●
進化論誕生地 1835年,
英國 博物學家26歲的查爾斯·達爾文在乘坐"小獵犬"號的環球航行中,於1835年中途停靠在
加拉帕戈斯群島 。他被400餘種群島所特有的奇特生物吸引,在這裡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考察研究。通過對比該群島物種與南美大陸物種的相似與差異性,最終得出了舉世聞名的"進化論"。
船長羅伯特·菲茨羅伊是一位
博物學家 ,正在繪製圍繞南美的航行圖表。於1835年9月15日在橫跨太平洋的回程中,小獵犬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下船,9月17日至22日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島,9月24-27日在聖瑪麗亞島,9月29日至10月2日在伊莎貝拉島,10月8日至17日在聖地亞哥。這期間菲茨羅伊船長和他的人馬在群島上更新航海圖表,而達爾文在島嶼上收集地質和生物標本。他在島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採集標本,島上一些物種的差異和特異想像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並令他百思不解。這為他1859年發表的《物競天擇的物種起源》一書提供了原動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科隆群島成為生物學專家和愛好者必去的“聖地”,也改變了該島的命運。
毫無疑問,給達爾文靈感的就是加拉帕戈斯的成群結隊的雀形目的鳴鳥。所有這些鳥都是偶然從南美洲飛抵這裡的古老品系的後代。它們在整個島上找到了許多閒置的適於棲息的生態環境,並進化成能在體形大小、鳥喙形狀、羽毛顏色、聲音、飲食和行為等方面各有不同的13個物種。不同物種的鳥,其嘴部的差異性就是這種適應性傳播的最好證明。有些鳥具有典型的食籽喙,另一些以仙人掌植物為食的鳥長有一種長而尖的嘴,還有一些以昆蟲為主食的鳥擁有一個小乳頭狀的鳥喙。啄木鳥不僅長有一個專門的喙,而且還形成一種複雜的行為模式,包括用仙人掌刺去捕獲裂縫中的幼蟲。
達爾文發現這裡的動植物為適應自然環境而發生變化,如生活在各個島上的同一種鳥類和海龜的形態和習性大不相同。這個發現使他認識到自然也能對物種進行選擇,為他的“適者生存”的進化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達爾文,在島上建起了
達爾文 的半身銅像紀念碑和生物考察站,這個島又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出版於1859年的著作《物種起源》,改變了人們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自然遺產 科隆群島在1978年,根據自然遺產評定標準(vii)、(viii)、(ix)、(x)被評定為
世界自然遺產 。規定保護的海域面積為7000平方公里。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科隆群島主要由19個
火山島 組成,從南美大陸延入
太平洋 ,約1000公里,被人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現存著一些不尋常的動物物種。例如陸生
鬣蜥 ,巨龜和多種類型的雀類。島上到處是千姿百態的仙人掌樹,高大挺拔枝葉繁茂。1835年
查爾斯·達爾文 參觀了這片島嶼後,從中得到感悟,為
進化論 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今天的科隆群島已經被規劃成國家公園,自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後更受到厄瓜多政府的重視,來這裡的遊客的數量被官方嚴格控制,以確保島上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厄瓜多政府於1935年和1959年先後把科隆群島部分地區劃為野生動植物保護地。保護地於1968年成為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由厄瓜多在建在聖克魯斯島上的達爾文生物站的協助下進行管理,
生物 站的宗旨是促進科學研究和保護科隆群島上土生土長的
動植物 。
生態保護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不同的人影響了加拉帕戈斯群島。這些島嶼吸引了海盜、捕鯨、海豹毛皮交易、漁民、科學家、殖民者和遊客,這些社會和經濟利益的驅動都已經影響到島嶼的植物群和動物群。由此產生的生態變化,包括海狗、巨龜、石斑魚、龍蝦、海參、鯨魚種群的獵取;新的超過1,400種的植物和動物的到來;和大規模的改變近岸海洋和高原生態系統。人們改造並移民各島嶼,包括聖瑪麗亞島、聖克魯斯島、聖克里斯托瓦爾島、巴爾特拉島和伊莎貝拉島,並在艾斯潘諾拉島,聖地亞哥島,平塔島和平松島新進行的旅遊開發,這一切都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系統。
群島上生物資源異常豐富,並且大多數保持著原始風貌,它們正面臨嚴重的威脅。第一,偷掠者盜掠島上有經濟
價值 的動植物,捕撈稀有
魚類 和海生動物;第二,家養動物變得孤僻而粗野,嚴重地破壞島上的動植物
資源 。國家公園管理部門也採取了積極措施加以保護,如消滅外來物種、限制遊人數量和活動範圍等,正在殲滅家養動物,特別是
山羊 ;第三,就是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被引進,導致當地生物鏈紊亂。
群島的首府海港外的萊克灣(Wreck Bay)是群島最重要的漁業港口和第二大遊客進出入港,海龜與進出港的船隻碰撞的事故日益增加,20%的已識別的海龜都有因與船舶碰撞而導致的外傷。海龜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因此,守望地球的加拉帕格斯海龜監測項目的目標是對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龜所受威脅、疾病、遷徙路線和種群數量予以密切監測,從而為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群島周邊是世界上鯨類最豐富的熱點地區,也是東太平洋熱帶海域鯨魚和海豚最多樣性的地區,是太平洋最重要的鯨魚棲息地。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抺香鯨和鬚鯨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面臨瀕危滅絕的險境。1985年國際禁止捕殺鯨魚以來,這些鯨魚的數量有所上升,但全球氣候變化,又給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鯨魚帶來新的威脅。
1959年在《物種起源》發表100周年之際,厄瓜多政府在國際達爾文基金的資助下,在聖克魯斯島上建立了達爾文考察站,研究生態體系,同時保護現存的珍奇生物種群。1978年,它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宣布為“世界自然遺產”。長期以來,該群島一直是厄瓜多諸多研究機構和自然保護項目,以及外籍科學工作者關注的目標。
登島須知 不要對園區的植物,動物,或上述遺骸(包括貝殼,骨頭,木塊),或其他自然對象移動或觸碰,使之不安全。
不允許運輸任何活的生物進入海島,或從一個島嶼攜帶到另一個島嶼。
不要投放任何食物到無人居住的島嶼。
請勿觸摸或處理動物。請不要給動物餵食。這對它可能是危險的,從長遠來看會破壞動物的社會結構和繁殖習性。不要驚嚇或追逐任何休息或築巢點的動物。
在公園指南中指定的地區逗留。
不要將任何島嶼上的枯枝落葉,或你的船隨意丟下。不要污損石頭。
不買以島嶼的植物或動物製成的對象或紀念品。
按照國家公園指南旅遊,不要進入限制行進區域和訪問未標定的島嶼。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