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佛毯
- 外文名:blanket for praying
- 用途:禮拜鋪墊
- 材質:各種布料
基本詞義,史料記載,辨析,
基本詞義
禮佛毯
lǐ fó tǎn
史料記載
南宋 無名氏 《百寶總珍集》:“禮佛毯 西夏織成禮佛毯,五色毛線染造成,此物秋冬多人要,牽春滯主不看錢。此物西夏織成,此間關西子土織錦。羊退毛時用剪羊刀採取,捻線染成。雜色織八六闊夏或獨臥。此物自九月至冬節前旺月,每床賣著三十千或二十千,看官員要否,如大八六別作價直。到春深有十五千,胡亂賣了者。貴人有作冬馬或座子者。”
辨析
禮佛:頂禮於佛,拜佛。《南史.張暢傳》:“百姓有罪,使禮佛贖愆。”《新唐書.傅奕傳》:“至有身陷惡逆,獄中禮佛,口誦梵言,以圖偷免。” 明 李贄 《豫約》:“除挑水、舂米作務照常外,其餘非禮佛即靜坐也。” 張懷奇 《頤和園詞》:“年高禮佛愛山莊,春老役靈移海市。”禮佛毯即一種拜佛時的座毯,但僅見於南宋時的記載。禮佛時坐在什麼毯子上應該都不是問題,這樣的稱呼顯然是對宮廷中一種專用的高質量氈毯。
此毯用“五色毛線染造成”。西域的毛織品自古就是貢品,史書多有記載,多稱作氍毹、毾㲪。《裴注三國志 魏書》“魏略西戎:大秦......黃白黑綠紫紅絳紺金黃縹留黃十種氍毹、五色毾㲪、五色九色首下毾㲪、金縷繡、雜色綾。”大概禮佛毯就是五色毾㲪。《說文》“毾,毾㲪也。”“㲪(登毛),毾㲪也,從毛登聲。”“氍,氍毹、毾㲪,皆氈緂之屬”《通俗文》“氍毹之細者名毾㲪。”可見氍毹已是很有名氣的毛毯,而毾㲪則更好。
現今保存下來的古毯仍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以波斯毯為最。而早在宋代,“八六尺”大約現在的2X1.6M的毛毯市價就高達約銀20-30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