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簡介
福建工程學院法學系成立於2002年8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牢固樹立“以教學為中心、專業建設為先導、育人為目的”的理念,秉承“博學、崇法、厚德、篤行”系訓,努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研室等建設,實行規範化管理,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社會美譽度不斷提升。從2008年起,該系青年學生在全國和福建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有巨大的進步,曾獲09年第九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曾獲 “福建省高校‘嘉庚杯’法律知識競賽”團體總分第三名;獲榕城高校首屆法制課件暨課說課大賽一、二等獎;獲由福州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四家單位聯合主辦的“我與福州法治建設”大學生演講比賽最佳組織獎;法學系學生參加司法考試,通過率也逐年遞增,2005級通過率為18.75%;2006級21.57%;2007級36.62%。學生參加研究生考試人數逐步增長,2005級學生5人,2006級學生3人,2007級學生18人考上研究生。建系以來,師生員工辛勤耕耘,桃李滿園,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畢業生遍及省內外,不少學生成為公、檢、法、政府機關、
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的骨幹,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四年畢業生就業率均達100%。系設有
法學院研究所、工程法教研室、
民商法教研室、法學基礎教研室。設有法學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768人。(資料截止2011年9月23日)
校園風景 師資力量
全系共有教職工28人,其中專任教師18人。系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其中正高職稱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16.7%;副高職稱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16.7%;中級職稱1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61.1%;初級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5.5%;具有
博士學位教師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11.1%;碩士學位1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66.7%;“雙師型”教師(擁有
教師資格證和
律師資格證)14人,占77.8%。校教學名師1人,校“三育人”2人次,校優秀教師2人。
教研室名稱
| 職務
| 姓名
|
---|
民商法教研室
| 教研室主任
| 高榕
|
成員
| 王鳳民、黃淮舒、朱丹
|
工程法教研室
| 教研室主任
| 王崇能
|
成員
| 許步國、江瑤、何曉榕、熊建軍
|
法律基礎研究室
| 教研室主任
| 鄭華聰
|
成員
| 官玉琴、李牧、黃宏生、劉洋
|
智慧財產權教研室
| 教研室主任
| 梁開斌
|
成員
| 李文康、黃雀鶯、周德盛
|
法學綜合實踐中心
| 副主任
| 李文康
|
資料來源於官網
|
人才教育
根據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需求,立足
海峽經濟區人才需求和福建工程學院實際情況,以本科教育教學為中心,以民商法、工程法等學科的穩步發展為支撐,大力開展法律科學研究;探索法學套用型人才的有效培養模式,認真實施法學專業的創新教育,為
國家機關、
企事業單位、
社會團體輸送高素質的套用型、複合型法學人才。積極發展面向土木、電子、機電等行業的法律職業教育;依託該校行業資源優勢,加強理論法學和部門經濟法學的教學與研究,構建套用性特色鮮明的教學科研體系,師資結構比較合理,專業規模適度拓展,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逐步提高,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明顯提升,始終堅持套用型、複合型的專業特色,為建設國內同類院校有影響力的法學院創造條件。
南校區大門人才培養層次定位:本科層次套用型人才為重心,適度發展研究生層次人才教育。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面向基層的法律套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服務面向定位:立足福建省,面向海西,樹立主動服務意識,以為基層單位服務為主。
專業介紹
本專業面向21世紀經濟發展,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法學基本理論知識、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需要的法律實踐能力,掌握建築工程基礎理論,具備創新觀念,能在公、檢、法、司等國家機關、
企事業單位和
社會團體,特別是在
建築、
房地產、涉外經貿等行業從事法律工作, 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套用型高級法律專門人才。本專業開設
工程法和涉外商務法兩個方向,通過四年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紮實法學基礎理論,而且還具備嫻熟專業技能與實踐套用能力。
主幹課程: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行政法學和行政訴訟法學、民法學、商事法學、經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智慧財產權法、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
工程法方向主要課程:建築法、房地產法、建築概論、工程經濟學、建築識圖、建築施工、土地與環境保護法、招投標法等。
涉外商務法方向主要課程:國際金融法學、國際商務函電、世界貿易組織法、海商法學、國際稅法學、涉外投資法、電子商務法學、涉外保險法學、國際商事仲裁法等。
本專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4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學科建設
2008年法學專業被評為福建工程學院首批八個重點專業之一;2008年該院申報成功《民商法》校級重點學科;2008年法學專業獲批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1年獲批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科專業建設得到不斷增強,極大促進了院學科專業發展水平。
學院現有《婚姻繼承法》一門省級
精品課程和《
經濟法學》、《
法理學》、《
契約法學》三門校級精品課程,是全校精品課程比例較高的學院。主編、參編教材有《物業管理法》、《契約法》、《經濟法》、《
企業經營管理法律實務》、《契約法理論與實務》、《律師法學》等共十部。獲校級教學成果三等獎三項;許步國教授主編的《契約法學》獲省級優秀教材一等獎。
科研成果
近年來,教師積極承擔國家級、省級、廳級和校級科研課題,積極撰寫論文,取得較豐碩的成果。2007年來教師承擔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4項,廳級項目10項,校級項目19項,撰寫論文80篇,主編教材10部。教師們能不斷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充實、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科研緊密結合,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套用型號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實驗室
學院設有法學綜合實踐中心和福建省法律援助中心福建工程學院法律援助站。已建成“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物證鑑定實驗室”三個實驗室實驗中心現有實驗室總面積371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約為80多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2件,5萬元以上設備1件。法學綜合實踐中心主要承擔該院所有本科學生的專業實驗和實踐任務,同時通過選修課形式對全校其它專業學生開放。本中心的建設目標:以促進學生人格、心理健康和潛能發展為前提,讓學生在掌握理論技術的同時,為學生搭建接觸法律實務、辦理實際案件的平台,實現對現有教育模式的創新和突破。
實踐基地
為進一步拓寬辦學渠道,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該院建立了12家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創造良好的實踐教學基地。每學期該院都定期安排學生到實踐基地實習,每學年與共建單位開展現場庭審活動,真實地再現法庭規範審判的全過程,使學生較好地熟悉法庭審判的相關規定和流程,很好地將“學”和“用”結合起來。省法律援助中心還在該院設立法律援助站,該院積極與省婦聯、省法律援助中心在專業教研、學生實踐等各方面開展相互協作,為該院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台。院部還先後邀請律師事務所律師、中院法官等多家基地資深專家來該院作講座。
機構設定
法學院黨總支 |
---|
秘書
| 周躍龍
|
院辦公室
|
辦公室主任
| 吳學晶
|
教學秘書
| 王平陽
|
教務秘書
| 暫缺
|
行政秘書
| 李韻璇
|
資料員
| 郭雪峰
|
院學生工作處
|
分團委書記
| 周躍龍
|
輔導員
| 柯凱鈇、李山河、施煒、鄭莉
|
資料來源於官網
|
學院文化
博學 · 崇法 · 厚德 · 篤行
注釋:
博學: 博學乃指學識廣博,即寬厚的基礎理論、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納,專業領域遊刃有餘,高質量、複合型,德智體全面發展。
崇法:崇法乃指法科學生在寬厚的知識基礎之上不僅要通曉法律,具備法學的知識結構體系,而且要對法律敬仰,視法律為人生與事業的最高原則,成為昌明法治的主力軍,帶著對法治的崇高感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
厚德:厚德乃指做為一個高尚的人,在氣節、操守、品德、治學等方面都應不屈不撓,戰勝自我,永遠向上,力爭在事業與品行兩個方面都達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應該順應自然,胸懷博大,寬以待人,承擔起宏偉的歷史任務。教育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則是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
篤行:篤行乃指做事要實事求是,不尚空談,努力實踐,堅韌不屈,執著追求,樂於奉獻。
聯繫方式
具體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大學城學園路3號福建工程學院旗山校區
百度地圖
郵政編碼
3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