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微之文》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祭微之文
- 作者:白居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文學體裁:散文
《祭微之文》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
《祭微之文》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
話有說完的時候,而哀痛之情卻不能終止,你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譯文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祭妹文 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是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交代了寫詩的原因;頷聯直抒對故人長逝的沉痛;頸聯詩人對生與死作了冷靜的分析,得出了正確的認識;尾聯是對白居易的勸慰。全詩沉著穩練,風調自然,格律精切。作品原文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
《祭弟宗直文》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祭文。此文不拘形式,如敘家常,情真意切,悲戚動人。作品原文 祭弟宗直文 維年月日,八哥以清酌之奠,祭於亡弟十郎之靈。吾門凋喪,歲月已久。但見禍謫,未聞昌延。使爾有志,不得存立。延陵已上,四房子勝,各為單孑,慥慥早夭,汝又繼終,兩房祭祀,今已...
又文中丁卯,與公卒年(元嘉四年)相合,是以謂之靖節絕筆。又謂公卒於九月,近泥。陶公本性嫌無病呻吟,而其作莫不有物,乃自感覺身體之衰微,如西山殘日,秋圃荒枝,藉《輓歌》、《自祭》之文以敘其人生觀,偶爾此事屬公之卒年耳。公之遺占,則見顏氏誄,大鶴頗得其原意。考元嘉四年確為丁卯,《宋...
祭亡弟總乾文 嗚呼!紹定之元,先人即世。兄才九齡,弟甫四歲,我生七年,亦未毀齒。母抱群雛,家徒四壁。畫荻而教,采梠而食。食我猶艱,教我誰即。維方氏姑,欲抱汝去,曰勁齋翁,實能訓汝。取諸其懷,涕零而與。獨余從兄,詩書相和。帶經而鋤,飯牛而歌。每嗟予季,謀習若何?更六寒暑,微...
《祭母文》即祭念母親的文章,一般為詩賦歌詞,或配以詩的詩文。《祭母文》聞一多《祭母文》毛澤東《祭母文》張友茂《祭母文》宋定國《祭母文》這裡選擇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四篇《祭母文》:一是毛澤東的四言詩,表現了作者對於母親逝世的懷念,對於母親平凡而高尚情操的歌頌,是偉人《祭母文》之代表作;二是...
祭屈原文¹ 惟有宋五年月日²,湘州刺史吳郡張邵³,恭承帝命,建旟舊楚⁴。訪懷沙之淵⁵,得捐佩之浦⁶。弭節羅潭⁷,艤舟汨渚⁸。乃遣戶曹掾某⁹,敬祭故楚三閭大夫屈君之靈:蘭薰而摧,玉縝則折,物忌堅芳,人諱明潔。曰若先生,逢辰之缺。溫風迨時,飛霜急節。贏、羋遘紛,...
宋代費袞《梁溪漫志·卷六》:退之《祭十二郎文》一篇,大率皆用助語。其最妙處,自“其信然耶”以下,至“幾何不從汝而死也”一段,僅三十句...變化不測。明代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十六:通篇情意刺骨,無限淒切,祭文中千年絕調。清代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昌黎先生全集錄》:以痛苦為文章,有泣...
《祭富池神文》是宋朝詞人陸游寫的一篇雜文。講述作者四處漂泊,遠離故鄉,空自仰慕古人高尚的節操。作品原文 某去國八年,浮家萬里。徒慕古人之大節,每遭天下之至窮。登攬江山,徘徊祠宇。九原孰起,孤涕無從。雖薄奠之不豐,冀英魂之來舉。翻譯 我離開京城已經八年,四處漂泊,遠離故鄉,空自仰慕古人高尚的...
《祭妹文》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篇散文,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祭文珍品。這篇祭文從兄妹之間的親密關係著眼,選取自己所見、所聞、所夢之事,對妹妹袁機的一生做了繪聲繪色的描述,滲透著濃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摯情感。文章記述袁機在家庭生活中扶持母親,辦治文墨,寫她明經義,諳雅故,表現出妹妹的德...
維年月日,守國子祭酒賜紫金魚袋韓愈,謹以清酌之奠,祭於故陝府左司馬李公之靈曰:公學以為耕,文以為獲。發憤孤身,復續厥家。選於吏部,亟以科進。歷臨大邑,惟政有聲。遂丞宗正,日朝帝庭。出輔陝都,吏畏僚慕。子婦諸孫,盈於室堂。公姑悅喜,五福具有。大夫士家,孰不榮羨?如何不常,以至大...
維此乙未仲秋,公曆2015年9月28日,乃至聖先師孔子二千五百六十六年誕辰,吾等華夏胞民,謹具鮮卉果蔬,佾舞雅樂,肅祭聖師,恭獻此文。聖師孔子,生於無道之世,力倡雅頌之聲。承堯舜禹湯文武之餘緒,集禮樂射御書數之大成,設帳授徒,創立儒宗,開百代之聖教,化萬民於春風。聖師之教,垂範至今。以人為...
《秋分日祭百神文》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秋分日祭百神文 維長慶元年歲次辛丑八月甲子朔十八日辛巳,皇帝遣通議大夫行內侍省常侍賜紫金魚袋李某,祭於百神之靈:朕奄宅萬有,亭毒品類,日月所照,永思和寧,上極於天,下蟠於地,包山絕海,窮冥入元,至於毛鱗裸羽之神,鹹秩無文,以祛不...
奠文 奠文,漢語辭彙,拼音為diàn wén ,是祭祀時誦讀哀悼文詞的意思。出自《祭元微之文》。解釋 祭祀時誦讀的哀悼文詞。出處 唐·白居易《祭元微之文》:“無以繼寄悲情,作哀詞二首,今載於是,以附奠文。”
國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ó zhēn,意思是國家的禎祥。釋義 國家的禎祥。例句 南朝 梁 江淹 《王儉為左僕射詔》:“門下端貳樞秘,實惟國禎。緝典宣機,所寄時彥。”唐 許景先 《奉和聖制送張尚書巡邊》詩:“文武承邦式,風雲感國禎。”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惟公家積善慶,天鐘粹和,生為...
”唐·劉禹錫《謝上連州刺史表》:“權臣奏用,蓋聞虛名,實非曲求,可以覆視。”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覆視前篇,詞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新唐書·列傳八十八·穆寧》:“詔御史覆視,實增戶數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勾踐更使人覆視,得尤美者二人,因圖其形以進。”
魄兆,漢語詞語,讀音為pò zhào,指徵兆、先兆。釋義 指徵兆、先兆。出處 《國語·晉語三》:“公子 重耳 其入乎,其魄兆於民矣。” 韋昭 註:“魄,形也。兆,見也。”後因以“魄兆”指徵兆、先兆。《三國志·蜀志·馬良傳》:“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唐·白居易 《祭微之文》:...
誄文,文體名,又稱“誄辭”、“誄狀”、“誄詞”等,哀祭文的一種,敘述死者生平,相當於如今的致悼辭或哀悼文章,起源於西周的賜謚制度,最早有記載的誄,是《禮記·檀弓上》,現存最早的誄辭,為《左傳·哀公十六年》所載魯哀公的《孔子誄》。該文體起源於先秦,是喪祭命謚誄辭與銘頌結合的產物;定型於漢...
12. 辭賦類近似於長詩,可以抒情,可以詠物。本書第十二單元將有專文討論。13. 哀祭類包括哀辭和祭文。二者都是哀弔死者的文章,但祭文則是設祭時拿來宣讀的。誄,就內容來說,是在碑誌與哀辭之間的。《文心雕龍·誄碑》篇說:“大夫之材,臨喪能誄。誄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由此看來,誄...
辭微旨遠 辭微旨遠,漢語成語,拼音是cí wēi zhǐ yuǎn,意思是言詞隱微而表達的意思很深遠。出自《梁書·劉之遴傳》。成語出處 《梁書·劉之遴傳》:“省所撰《春秋》義,比事論書,辭微旨遠。”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說話或文章等
魯公於書,其過人處正在法度備存而端勁莊持,望之知為盛德君子也。嘗問懷素‘折釵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賊盡之矣。’前人於其隱處,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後得之。此二體又在八法六體之外,乃知書一技而其法之眾至此。公《祭猶子文》,殆兼存此體者也。”宋《宣和書譜》:“魯公平...
父輩能文者有韓雲卿。韓愈也說:“愈叔父當大曆世,文辭獨行中朝。”由此看來,韓愈既出生於官宦之家,叔父與兄又都以文章名世,這樣的門第對於他後來的趨向有一定的影響。韓愈時,家道已中落,而且韓會早死,韓愈隨寡嫂顛沛流離,《祭鄭夫人文》云:“就食江南,零丁孤苦。”韓愈二十歲時,赴京師求官,又曾...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同䃽,祭山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注》其祈沈以馬。說文解字 【卷一】【示部】祈 求福也。從示斤聲。渠稀切〖注〗蘄。說文解字注 (祈) 求福也。祈求雙聲。從示。斤聲。渠稀切。古音在十三部。音芹。此如旂字。古今音異。音韻匯集 韻書集成 (參考資料:漢典)...
其五是訓“微”,細小之義。漢代揚雄《法言·學行》:“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也。”宋鹹註:“蔑,微也。”上古音輕重唇未分,故“微”“蔑”得同聲相轉。二字又可同義联用為“微蔑”一語,亦為微小之義。其六是訓“末”,末尾之義。《小爾雅·廣言》:“覆,末也。”末尾叉固然可以視為細微義的引申...
白居易《餘思未盡加為六韻重寄微之》詩中有雲 “制從長慶辭高古,詩到元和體變新。”作者在“制從”句下注云 “微之長慶初知制誥,文格高古,始變俗體,繼者效之也。”白氏在為元稹所作《墓志銘並序》中亦云 “制誥,王言也。近代相沿,多失於巧俗。自公 指元稹 下筆,俗一變至於雅,三變至於典謨,時...
祭名川:祭祀有名的河船。名川,大的河流,指黃河。(6)備禮:完備禮品。饗:餐饗。祭祀時用酒食招待神靈。神祇qí:天神和地神。祇,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為君求福先:預先為君子求福。不勝:敵不住。無法承擔;承受不了。釂jiào祀誠:勸神飲盡美酒才算祭祀至誠。釂,飲酒干杯。喝...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時所誦讀的文章。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經歷,頌揚他的主要品德和業績,寄託哀思,激勵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雜記 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記》、《登泰山記》。(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
於是以所聞習者,編次論說為《古文辭類纂》。其類十三,曰: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誌類、雜記類、箴銘類、頌讚類、辭賦類、哀祭類。一類內而為用不同者,別之為上下編雲。論辯類者,蓋原於古之諸子,各類所學著書詔後世。孔孟之道與文,至矣。自老、莊[3]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