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發展,傳統糕點,時節糕點,店鋪特色,
簡介
祥聚公的店鋪坐落在前門大街路西,回族王殿文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前門外石頭胡同開辦“裕盛齋餑餑鋪”。老北京人曾將糕點俗稱為餑餑,回民也將糕點鋪稱為餑餑鋪。據說王殿文是用五斤香油、五斤糖、五斤麵粉創的業。所以,很多人又將裕盛齋叫三個五餑餑鋪。
開業初車間卻不在前門大街。祥聚公是合資企業,店鋪里銷售的糕點是由掌柜的在裕成齋餑餑鋪進的貨。為什麼祥聚公要進裕齋的貨呢?因為,祥聚公自開張起,管事掌柜的就是王殿文。所以,很多人又都把石頭胡同的裕成齋當成祥聚公的糕點加工廠。
歷史發展
過去,老北京時代吃餑餑講究季節性,到什麼時候吃什麼。如,正月十五要吃元宵;二月二龍抬頭,要吃太陽糕;三月要吃藤羅餅;五月端午要吃粽子和五毒餅;六月、七月要吃綠豆糕;八月中秋要吃中秋月餅;九月九要吃花糕;到了冬天寒冷的時候,要吃芙蓉糕……這些糕點在祥聚公里,按著季節顧客都可以買到。此外,清真穆斯林的把齋、開齋等節日,走親訪友所需要的大、小八件,祥聚公里樣樣俱全,一來二去在北京城裡便出了名。
為了進一步提高祥聚公的服務質量,充分利用前門大街大柵欄這些繁華地點的優勢,王掌柜親自抓餑餑的生產質量,聘請了技藝高超的掌案人和爐工師傅。原料方面,所進的貨都是名優產品,麵粉用仁和碾房的,香油用西紅門的,核桃用西山個大薄皮的,小棗用密雲的,鴨梨用山東的,蜜桃用深州的,金糕用金糕張的,紅糖、白糖和蜂蜜用的都是上等貨,從而保證了糕點的質量。俗話說,糕點是三分做七分烤,所以,祥聚公請的爐工是北京城裡最好的。儘管如此,王掌柜仍親自擔任質量檢查工作,烤製成的餑餑,不經他的檢查不能上櫃檯出售。
由於祥聚公生產的各式清真餑餑選料精、投料足、做工精細、風味獨特,所以深受回漢等各族民眾的歡迎。據老人們說,當年著名的京劇演員馬連良、侯喜瑞、尚小雲、李洪春和著名的中醫大夫趙炳南等,都是祥聚公的老顧客。民國時期,祥聚公開了分店,買賣越做越大。解放以後,祥聚公各分店和原來石頭胡同的餑餑車間及前門大街上的老號,統一合併為一家。文革期間,老字號牌匾被摘除,直到1984年才恢復使用祥聚公老字號。
“祥聚公”於2001年向法院遞交破產申請,是第一批申報破產的北京老字號企業。如今,祥聚公已經成立了糕點廠,北京市各大商場幾乎都設有祥聚公的專賣櫃檯。由於生產的改進和技術的提高,祥聚公不僅年年出新產品,而且年產量已經超過了上千噸,不少產品遠銷至外省市。
傳統糕點
老號祥聚公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