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門小吃店是護國寺小吃事業部旗下的主將引領京城幾十家老字號小吃餐飲的風標。地安門小吃店以經營清真京味小吃為主。它以當年最盛的“西廟”會之小吃精華為原本,經過50餘年的不斷豐富、完善發展,成為有著上百個品種,製作精細、口味豐富的小吃老字號,深受市民和遊客的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安門小吃店
- 外文名:Tiananmen Square eateries
- 所在地區:北京
- 主要種類:廟會經典品種
介紹,特色小吃,饊子麻花,蜜三刀,麻花,
介紹
地安門小吃店的小吃以廟會經典品種為主。經過多年的發展品種也有變化。日常經營的品種有各種黏貨。有各種細餡元宵,清真湯圓,艾窩窩,豆面糕,芝麻年糕,果料年糕,豌豆黃等,炸貨有蜜麻花,開口笑,薄脆,焦圈,流食有豆汁,麵茶,小豆粥,雜碎湯,鮮豆漿,杏仁豆腐,蓮子粥等。該店製作的豌豆黃,艾窩窩,豆面糕,果料糕,蜜麻花,蜜三刀,焦圈,糖火燒,豆餡燒餅,糖油酥,鹹麻醬燒餅等,乾稀、甜鹹,蒸炸煮餃烙等近百個品種。饊子麻花是地安門小吃店的精品。工藝流程繁雜其特點是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與該店的蜜三刀以及麻花於1997年12月同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特色小吃
饊子麻花
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環餅據說遠在戰國時代就有,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製作方法:將明礬、鹼面、白糖、糖桂花和溫水用木槌研化,隨即倒入麵粉和成麵團,揉勻至麵團光潤不粘時,刷上一層花生油餳半小時將麵團搓成圓條,摘劑,搓成約二寸長的長條,蘸上水和芝麻仁,蓋上濕布,再餳40分鐘取小條搓成約一尺二寸長、直徑二分的細條,並從中間對摺成兩根,將合攏的兩端捏在一起橫放好,再取一小條做成同樣的形狀,隨即將兩條的兩端分別捏在一起,抻成一尺二寸長,從中間斜著對摺,使一端的左側壓在另一端的右側上,再輕輕地捏在一起,即成饊子麻花坯子用花生油將饊子麻花坯子炸至金黃色即成。北京地安門小吃店製作的饊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蜜三刀
北京地安門小吃店製作的蜜三刀,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其製作方法將面發成老發麵,對上鹼,和成麵團用乾麵與飴糖和成飴糖面。發麵團一分為二,擀成片狀,飴糖面也擀成片狀。兩層發麵夾一層飴糖面成三層用刀切成小塊,順切三刀連刀油鍋燒至六成熟,下生蜜三刀炸至浮起撈出,下入蜜鍋中過蜜,撈出晾涼即可.蜜是飴糖,是由大麥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成,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的功效。蜜三刀的由來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在徐州任知州時,與雲龍山上的隱士張山人過從甚密,常常詩酒相會。一天蘇東坡與張山人在放鶴亭上飲酒賦詩,蘇東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寶刀,在飲鶴泉井欄旁的青石上試刀,連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蘇東坡十分高興。正在這時,侍從送來茶食糕點,有一種新做的蜜制糕點十分可口,只是尚無名稱,眾友人請蘇東坡為點心起名,他見糕點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隨口答:“蜜三刀是也”。
麻花
麻花是中國的一種特色健康食品,目前主要產地在湖北省崇陽縣。麻花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麻花金黃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膩,口感清新,齒頰留香;好吃不油膩,多吃亦不上火: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小麻花熱量適中,低脂肪,既可休閒品味,又可佐酒伴茶,是理想的休閒小食品。北京地安門小吃店製作的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由於麻花得到很多人的喜愛,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麻花文化.幾千年的中華美食文化中,小麻花是炎黃子孫喜愛的民族傳統食品。苗翠花小麻花是麻花中的一枝奇葩,既秉承了麻花傳統的技法,又將現代科技注入到麻花製作中,使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食品再次煥發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