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規格】7.5×15.0×3.5㎝
【技法】初山微畫雕
【作者】初山
【年代】1993年
【編碼】S028
【材料】五彩石
作品賞析
《神女雕》這件藝術作品從外觀看,酷似一尊無比偉大而又莊嚴的女性身體, 她仰臥著,我們閉眼都能想到這是“大地母親”。她用高聳的乳房哺育著中華兒女,她那裸露的膝蓋足以證明了母親的無私奉獻…再詳細看看:這件雕件四面都刻滿了景物,可也密中有疏,疏中有景,幾條彎彎曲曲的道路暢通無阻,有如人體上動脈延伸擴展。而每條路上風光都迥然不同。各型建築數以百計,隱約可見人物故事充滿其間…其雕刻工程之浩大,花時之久長,讓人
瞠目結舌!
我們可以從這件雕品中清晰看到如下幾條脈絡,即前面說到的“幾條彎彎曲曲的道路”:
仰臥的神女
從遠處看,這是一尊極其偉大而尊嚴的仰臥的神女。隨著視線不斷移近,我們在《
神女峰雕》上部讀到了一碑刻:
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
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這是清《滄海日長聯》。於是我們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墜入了這方寸之中的大千世界。
女媧補天平地造人之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是一片混沌。它無邊無沿,沒有
上下左右,也不分東南西北,樣子好像一個渾圓的雞蛋。這渾圓的東西當中,孕育一個人類的祖先——
盤古。
盤古開天闢地後,天地間只有他一個人。因為天地是他開闢出來的,所以他的情緒有什麼變化,天地也跟著發生不同的變化。他高興的時候,天空晴朗;他發怒的時候,天空陰沉;他哭泣的時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匯成江河湖海;他嘆氣的時候,大地上颳起狂風,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現閃電;他發出鼾聲,空中響起隆隆的雷鳴聲。不知經過多少年,
盤古還是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頭部隆起,成為東嶽
泰山;他的腳朝天,成為西嶽
華山;他的肚子
高挺,成為
中嶽嵩山;他的兩個肩胛,一個成為南嶽
衡山,另一個成為北嶽
恆山。至於他的頭髮和汗毛,全變成了樹木和花草。 後來,天塌地陷,
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並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而後才有了
傳說中的遠古
帝王——
三皇,即
天皇、
地皇和
人皇。
另
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
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笙樂奏起,男男女女在歡樂聲中盡情歌舞,談情說愛。《
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
女媧的
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
右圖:
女媧以黃土和泥用雙手捏起泥人,還製造了一種叫
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笙樂奏起,男男女女在歡樂聲中盡情歌舞,談情說愛。
最早記載
女媧補天造人神話故事的書籍當推《
淮南子》了,《淮南子》是我國西漢時期
創作的一部論文集,其寫作時間約在公元前140年。千百年來,有關
女媧“神話
傳說廣泛流傳、膾炙人口。對於
美麗動人的故事
傳說,人們只是局限于欣賞、陶醉或玩味、品評,並沒有什麼人去認真地追究和嚴肅地思考這些傳說故事的產生原因和來
龍去脈。“神話
傳說是歷史的影子”,而也一直停留在“影子“階段,這不能不感到遺憾!
在這件《
神女雕》中,
創作者以史實為依據,用
傳說來美化,始終沿著自己的思路,以極其清晰的脈絡和嫻熟的刀法,用微畫雕表現方式,用畫面來闡述中華神女-
女媧補天造人故事。
女媧身為
中華民族偉大母親的崇高地位及其對
中華民族古代文明進步事業做出的偉大貢獻將流芳萬古、永垂史冊。
中華定都之路
從考古學發現可以推斷,中國
原始社會,
約從一百多年前的元謀人開始,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夏朝建立前夕為止,其間經歷了十分漫長的
原始人群和
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讓我們從“笙樂奏起,男男女女在歡樂聲中盡情歌舞,談情說愛”這畫面,向左旋轉《
神女雕》,我們見到沿著這件《
神女雕》底部,有一條由
原始人群逐漸向母系
氏族公社過渡的畫面,他們以穴洞為居所,以躲避大自然風沙暴雨和酷熱嚴寒。從
原始社會夏朝建立前夕,其間經歷了十分漫長的原始人群和
氏族公社階段,大約到距今四、五千年前,也即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由於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男子逐漸代替了婦女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這時,人們以父親的血統來確定親屬關係,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差異。
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代之有了
奴隸社會。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
洛陽城”,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就在這洛陽建都。
創作者用畫面歷述了從夏朝始,先後經歷過商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二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定都之路也隨著畫面逐一展開,它們是洛陽--鄭州-
安陽-西安-開封-南京-杭州-北京,也就是人們所說的
中國八大古都。
創作者在這裡依據史料,並以自己的想像,雕刻出一座座古都復原圖,讓人大飽眼福。
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的都城,一千多年來,始終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這裡曾建造了許多優美的園林,
玉泉也稱天下第一泉。明初王英有詩形容:“山下泉流似
玉虹,清泠(音零)不與眾泉同”。
中國古建築變遷
中國古代建築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
創作者用雕刻畫面向我們展示出:從中國原始人利用天然的洞穴作為棲身之所,到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權的
大帝國後建造的阿房宮,後來有兩晉、南北朝佛教建築的傳入,以及隋煬帝時期在建築上的特別貢獻,都奠定了中國古建築的基礎。明清兩代距今最近,許多古代建築佳作得以保留至今,留給我們許多寶貴的“房產”。 許多畫面讓人讀後頓感其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
名山宗教與文化景觀
佛教自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入中國,佛家與山便結下了不解之緣。凡是修寺築廟的地方,居多都是山清水秀,蒼松翠柏,四季長青,風景優美之處,所以人們說:“天下名山僧占多”,並且事實上,的確如此。
名山是神話
傳說最多的地方,從
三皇五帝、君王大臣到民間的
凡夫俗子,都留下了或喜、或悲、或怒、或怨的美麗傳說,名山也因此而充滿了靈性;而歷代名人留下的詩詞題賦則更增加了這些名山的文化底蘊,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遐想。
長江、黃河流域的
華夏民族對山嶽的崇拜,來自“
萬物有靈”的自然觀。從“禹封九頂”算起,祭祀山神的聖典,在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禮記 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至於那些高入霄漢,形象奇特,難以攀登的險峻山嶽,更認為是通天之處,為神靈仙人所居。《
山海經》上說:“崑崙之丘,實惟帝之下都。”他們認為那最高的崑崙山,‘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從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到秦漢時代的“自然
比德”,則來源於更深層的“天人合一”意識。這種“
天人合一”觀念,分明把人的感情、意志、倫理透射在外部世界,自然山山水水也被打上了人文精神的印記。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千百年來,宗教幾乎無所不在,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各個方面。宗教與地理的關係極為密切。在名山、建築、聚落等文化景觀上,它表現出獨特的風格。也是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
初山先生為什麼把這作品命名為《
神女雕》呢?請讀他的自白:“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歷數萬年繁衍生靈,後有
女媧鍊石補天之說。本人尊
女媧為第一神女也!君不見悠悠千古,幾經滄桑,幾多朝代,其間扮演出多少人間故事…”。
《
神女雕》也被人們稱為《神女峰雕》,這裡“峰”的意思呢?
創作者引用(唐)
羅隱詩《峰》:“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顯然,微畫雕作品《
神女雕》也被稱為《神女峰雕》中的“峰”字,是指“偉大”、“高聳”之意吧,而非指某山某峰的。而羅隱這詩恰恰也是對中華母親-
女媧的最好寫照。
藝術特色
從《
神女雕》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出幾個鮮明的藝術特色:
1、作者嘗試將時光圖像化,用微畫雕表現形式將時間濃縮在各條歷史長河中,場面宏偉,時間跨度長。如畫面顯示的“中國古建築變遷”,由中國原始人利用天然的洞穴作為棲身之所,到明清兩代許多建築佳作得以保留至今,用畫面展示中國古建築發展史,以刀代筆,讓讀者能親自目睹到一座座建築由低級向高端發展的過程。
2、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如畫面顯示的“中華定都之路”,從夏朝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都北京這一巨幅畫面,如同其它初山微畫雕作品一樣採用了“散點透視”法來雕刻。這種雕刻技法使得雕刻觀察點不一定固定在一個地方,也不受下定視域的限制,而是根據需要,移動著立足點進行觀察,凡各個不同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可組織進自己的畫面來,使其具有立體感和遠近空間感。
3、由於用來雕刻的材質多為彩石(如壽山石),雕刻面不一定是平面,可能凹凸不平,或弧度變化較大。所以在《
神女雕》中,作者時而也採用了西洋畫中的“焦點透視”法,讓觀察者固定在一個立足點上,把重要物象如實雕刻出來,而故意讓視域以外不很重要的事物顯得模糊,這種朦朧的寫意也是《神女雕》藝術特色之一。
4、結構嚴謹,繁而不雜,多而不亂。《
神女雕》中見到各型建築數以百計,隱約可見人物故事充滿其間…其雕刻工程之浩大,花時之久長,讓人
瞠目結舌!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
創作者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其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刀工章法都非常巧妙。
5、《
神女雕》不僅僅用微畫雕方式來對歷史事件進行描述,而也用突出的畫面對
歷史人物做出個性的評價。如武則天、阿房宮、
隋煬帝等等。評論家
徐林在《神女峰雕》花絮(4) 中對此極為讚賞,指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和研究歷史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或發展完善,或甚至也歪曲、捏造。隨著人類逐漸進步和文明,中國歷史必將更加完善、更加真實。與此同時,對
歷史人物的評價也必將越來越公正。”
各方評價
陳篇祖在《初山微畫(雕)》中說《
神女雕》:“…初山將三十六重天下
女媧氏補天之時的
青埂峰,更名為神女峰,神女峰下崑崙磅礴,峨嵋橫絕,蓬萊縹緲,匡廬奇秀,東海西域,黃河長江,秦關漢月,神仙洞府,千年塔,萬里橋,超越時空,超越常識,盡收眼底。初山展現給我們的是集遠古、現代、虛構、真實諸元素的山水景觀,並將時間凝固在他的作品中,與山水的三維空間一起構成“四維時空”,即“四維空間”。”對
創作者初山在《
神女雕》中嘗試將時光
圖像化的創作格外欣賞!
杭州品味人生:“大千世界都濃縮在這方寸之中,作者思維縝密,用心良苦,刀法嫻熟,布局合理。”。
fgsxd:“作品太精微細小了,肉眼只能見到大概,用五倍、十倍、二十倍…放大鏡觀賞才知道其內涵竟這般豐富。我足足讀了好多天才恍然大悟:這可是一部中國的創世之說呢!
女媧補天只停留在神說
傳說中,《
神女雕》卻用微畫雕表現形式將時間濃縮在各條歷史長河中,堪稱一絕喔!”
藝術評論家徐林說:“…有幸親自目睹了這件作品,並在放大鏡下足足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細細品味其中的奧妙。讀著、讀著,我的心情呀,跌宕起伏,時而淚流滿臉,時而狂笑歡樂,…情不自禁地為這作品拍案叫絕!” “看到這裡,我隱約省悟到,也許
創作者正試圖想編輯一部中國本土的《創世說》,並且“以刀代筆、用石作紙”,其難度不想而
知了”
微畫雕_
中文百科:“微畫雕作品最大不足之處在於很難拍出好照片,其次,放進櫃檯不怎么奪人眼球,但意境深遠,表達思想深刻,平時要是用放大鏡細細品賞,透過畫面,其朦朧的寫意雕法給人產生無限暇想和想像空間。幾乎每次讀之都有不同的感受。這與一般傳統的雕品很不一樣,後者看幾眼也就足夠了。”
雕刻時光:“這件作品比《三山繾綣幾千秋》更精微細小,雕刻難度更大,而所敘述的場面更雄偉,時間跨度更久遠!在放大鏡下逐級放大,大千世界一二呈現在我們眼前…… 作者技法嫻熟,用刀細緻,結構嚴密,凝重老練。精純的微畫雕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才華令人佩服!”
……
對《
神女雕》評價散見於各類煤體和網站,這裡就不一一枚舉了。
作品創作過程與發表後
藝術作品《
神女雕》是微畫雕典型的代表作之一。雕刻者初山。該作品歷經十六年雕刻修整,於1993年完成。該作品完工後,曾於1993年夏在福建電視台《假日晨曲》中播放,反響極為熱烈。後又被某些院校做為中國歷史課外參考教材展示。現收藏在初山微畫雕
創作室。初山先生雕刻這作品用了十多年時間,在1984年該作品就已雕刻完成了,可一直沒有公開展示,而後又經過八年時間反覆修改,於1993年才第一次被人觀賞。這一次是初山先生被邀在福建省電視台《假日晨曲》中,說述《寶石》時被播放出去的。儘管播出之後,反響極為熱烈,普通認為這是一件難為難尋難得的藝術品。電台也想給初山先生安排一次專訪,但初山先生是低調的,他都以“初作”為由
婉言謝絕了,錯過了一次向更多人展示這作品的機會。
作品於2011-01-10在網上公開展示,其圖片廣為流傳,許多網站和部落格紛紛轉載其照片,繼之便有許多評論文章出現在各種媒休上,徐林的“《神女峰雕》花絮”簡明扼要地對《
神女雕》進行解讀。
《
神女雕》公開發表後,很多微畫雕愛好者從這件雕品中學到雕技,不少微畫雕作品相繼問世,從這些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神女雕》作為微畫雕藝術作品最具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其影響深遠。
許多讀者都很想讀到有關這件藝術品更多的介紹和評論,它的姐妹篇“三山繾綣幾千秋_
中文百科”值得一讀。
為題神女費周章,
鐵筆徐徐有主張。
步出山林新世界,
【作者】初山
【年代】2001年
這詩是
創作者初山,在《
神女雕》這件微畫雕作品完成後,對自己的創作觀賞有感。回憶
創作之初搜尋關於神話神女(
女媧)所有歷史資料和民間
傳說,是多么“費周章”,而後用特製的精細刀具在一塊壽山石上逐漸鋪展開來,“鐵筆徐徐”,心有主張。第三句寫神女開天闢地造人之後,“步出山林”,終於見到了自己創造的“新世界”。
尾句:作者為能把大千世界的發展濃縮在這件《神女峰》中,獻給這位
中華民族偉大而美麗的母親感到由衷的欣慰。
作者簡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於
福州馬尾
朏頭村,居福州市
鼓樓區。八十年代開始便致力於
微觀雕刻藝術的研究,走出一條用現代畫技巧來表現文化、歷史、社會、人生和科普知識的
微畫雕技法。題材廣泛,寓意深刻,每個作品都流露出鮮明的個性。其作品文化底蘊深厚,深受藝術愛好者推崇和喜愛。 代表作品有《
神女雕》、《
三山繾綣幾千秋》、《
中國八大古都》、《
歲月雕》、《阿房宮雕》等等。詳見:初山_
中文百科。
神女雕塑將在月底揭開神秘面紗,關於她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21日,區新城建管委有關負責人向我們娓娓道來。
不僅是一項精美的文化工程,更是一項漂亮的民生工程
據傳,茶山神女是玉皇大帝最小的義女,叫青瑟顏,茶藝精湛,專門負責天庭司茶一職。在王母誕辰那天,眾仙談人間奇事。二郎神說,
昌州地帶有一箕山,
綿延起伏,四季雲霧繚繞,長年百花盛開,如人間仙境!青瑟顏聽之,席散,向玉帝、王母請求下箕山教百姓種茶,以恩惠百姓,七日為期。玉帝、王母許。
當地山民見青瑟顏整日種茶,遂稱她“茶姑”。 一日,山中孝子張小郎,為病母採藥不幸被毒蛇咬傷,命在旦夕。青瑟顏急忙采來綠茶煎湯叫小郎喝下,又用茶膏敷傷口處。不一會,小郎傷痛霍然而愈。
青瑟顏又送給小郎仙藥仙茶,叫他拿回家給母親治病。小郎母親喝下茶藥後,一身病痛迅速痊癒。山民們聞聽此事,紛紛前來向青瑟顏討藥治病。趁此機會,青瑟顏向山民們講解茶的妙用,她一邊傳授種茶制茶之技藝,一邊讓鄉親們種竹。就這樣,年復一年,茶竹成林,形成了
茶山竹海的奇特景觀。
轉眼間,天上七天,人間七年。青瑟顏在眾仙的歡迎下,回到天宮。山民看到這一幕後,才知昔日的茶姑竟是仙女,於是把青瑟顏住所改建成一座神廟,奉青瑟顏為“茶山神女”。
“今天,我們雕塑神女像、修建神女湖和神女廣場,看似在紀念茶山神女,實則傳達出的是一種感恩的思想。”新城建管委有關負責人說,打造這樣一個文化綜合景觀,是為了給永川市民提供一個優雅、舒適、富有文化品位的休閒、健身、審美場所。“ 這不僅是一項精美的文化旅遊工程,更是一項漂亮的民生工程。”
茶山神女,楚楚動人,婀娜多姿,氣度不凡,她的原型是誰?引來眾人猜測。據廣州美術學院負責茶山
神女雕塑
創作的雕塑家介紹,為突出茶山神女的地域特質,雕塑家深入永川,對永川眾多美少女的特有氣質和形象特徵進行了細微觀察、概括提煉,從而塑造出了身披薄紗,雙目如秋水,飽含慈悲之意;朱唇輕啟,吐露濟世福音以及左手挎竹籃、右手執茶花、腳踏祥雲的神女形象。
雕像以寫實與寫意的表現手法相結合,主體線條流暢、簡約、明快、大氣。構圖內容融入茶山、茶葉、茶樹、竹、石,以及永川女子的服飾、首飾紋樣,流露出永川女子之活力。
“茶山神女,原是永川眾多美少女的化身。”新城建管委有關負責人說。
凌空手臂重達20噸,提籃重達120 噸,茶山神女並非一般“神人” 你知道茶山神女那隻凌空
手臂、提的那個竹籃有多重嗎?答案可能讓你吃驚,僅她執花的右手臂就有20噸之重,她左手提的那個籃子更重達120 余噸。“ 可見,茶山神女並非一般神人。”新城建管委有關負責人打趣地說。茶山
神女雕塑是用花崗岩石塊雕刻砌成的,要讓一隻20噸之重的
手臂凌空並非易事。雕塑家可謂是費盡心思,在神女胳膊上設計了一條飄帶,巧妙地解決了力學支撐問題。
自重1000多噸,總高51. 9 米,1160塊花崗石組成
茶山
神女雕塑材質選用的是花崗岩,自重1000多噸,加上基座和內部的鋼筋混凝土,總重達3600餘噸。這只是重量,再說她的高度,茶山
神女雕塑本身高29米,因基座與雕塑連為一體,如果加上廣場、基座高度,總高度就達到51. 9 米。
如此浩大的雕塑工程,是如何完成的呢?廣州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告訴記者,雕塑先以一定的比例塑泥稿,然後根據
泥像進行三維立體掃描並切割分塊,分成1160塊,再由 1160塊花崗石根據比例加工製成,最終將雕刻好的雕塑分塊運輸到現場進行澆鑄成型。
成為我區環境藝術綜合打造的一個典範
雕塑既是視覺藝術,也是環境藝術。怎樣才能讓周圍環境與茶山
神女雕塑完美融合,這是擺在設計人員面前的一個問題。
為表現我區茶文化,讓周圍環境與
神女雕塑相融。在設計時,設計人員依山設計了廣場、
迴廊、石階,層層疊疊,曲直迴環,配以大量不同品種的茶樹,不僅增添了神女的神秘色彩,還增強了廣場的健身怡情功能。在神女下方的基座面上,還運用浮雕的形式,刻畫了
茶山竹海、
大碗茶、古代茶典與作者像、古代茶具圖覽、古代茶詩意畫、香茶流程圖、永川茶禮風俗、永川古老茶故事等一個個與茶有關的生動故事。
茶山
神女雕像、神女廣場和神女湖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成為我區環境藝術綜合打造的一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