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秉忠

祁秉忠(?—1622年),蒙古族,陝西人。代甘肅右丞朵兒只失結第九代孫。

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襲職任西寧衛指揮同知,後以軍功遷任洪水游擊,改任西寧鎮海游擊,升任甘肅參將;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調補永昌衛(今甘肅永昌)參將,駐防河西。祁秉忠升任涼州副總兵、甘肅總兵官。

天啟二年(1622年)在平陽與女真兵交戰時,統領明軍前鋒的孫得功里通外奸,將後隊祁秉忠等部暴露在前。在混戰中,祁秉忠奮力拚殺,身中三箭兩刀,被親兵扶上馬後,仍堅持戰鬥,突出重圍,但終因傷勢過重,在半路上不幸創裂而亡。明王朝追念他的功勞,追封他為太子少保、左都督、指揮僉事,世蔭三級。運柩數千里歸葬西寧南灘,並在東關大街建起一座“報國輸恩坊”,以紀念這位血灑遼東的蒙古族愛國將領。《明史》有傳,入西寧鄉賢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祁秉忠
  • 國籍:明朝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陝西
  • 出生日期:生年不詳
  • 逝世日期:公元1622年
  • 職業:官員
  • 主要成就:參加西寧西川之戰
  • 代表作品:手刃三虜
基本資料,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史籍記載,藝術形象,影視形象,文學形象,

基本資料

祁秉忠,字愛宇,生年不祥,卒於1622年,是蒙古人後裔,先祖朵爾只失結,為第十一代東祁土司,世居甘肅碾伯縣(今青海省樂都縣)。
明神宗萬曆十九年(1591年),襲西寧衛指揮同知世職。二十三年率500土兵參加對西海蒙古的西寧南川、西川之戰,因有勞績升任甘肅洪水營游擊。後改任西寧鎮海營游擊,不久又升任甘肅參將。四十四年,改補為永昌衛(今甘肅永昌)參將。任內,御河套蒙古有功,得邊民稱頌,譽之為“勇公”。四十六年,授涼州總兵,不久升總兵官,加太子少保,駐鎮甘肅。次年,遼東經略熊廷弼以其為“西陲健將”,因所部士兵能征善戰,遂奏請派其援遼,抗擊後金兵。繼之,經略袁應泰亦以其“智勇兼資,威名夙著,且多蓄健卒”,令其率軍1萬防守蒲河要衝(今瀋陽東北)。尚未到遼,遼陽蒲河均為後金兵攻陷。旋授援遼總兵官,率兵萬餘駐守聞陽(今遼寧錦縣東北)。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後金兵大舉進攻西平堡,守將羅一貫力戰不敵,自殺殉職,巡撫王化貞祁秉忠前往救援。他率軍在平陽與後金軍遭遇,但會同增援的孫得功與祖大壽部遇敵退卻,明軍潰敗。祁秉忠力戰不敵,身受重傷多處,突圍後不久即歿于軍中。明廷為彰其功,追贈為太子少保、左都督、指揮僉事。

人物生平

樂都祁氏原為蒙古族
祁秉忠的祖上多爾只什結本為駐紮在甘肅張掖一帶的蒙古族部落頭領,直到明朝末年,多爾只什結才率部移居河湟
明太祖時,多爾只什結歸順朝廷,並為明朝開國立了大功,因此被明王朝授予宣威大將軍,世襲西寧衛指揮僉事,並受封成為了湟水流域的一個大土司
多爾只什結的兒子隨軍打仗時戰死沙場,明太祖因此召見多爾只什結以示撫慰。明太祖問多爾只什結青海最著名的是什麼山,多爾只什結回答是祁連山,於是皇帝便賜多爾只什結姓祁,這也是樂都祁氏的由來。
傳說雖不可考,可是明朝時祁氏土司在河湟流域的勢力卻不是一般土司能比的。明朝祁氏家族當年的統治勢力囊括了樂都全境以及周邊部分地區,這裡是河湟流域氣候最溫潤、物產最豐饒的地區之一。
少年失怙 奮發圖強
祁秉忠的祖父去世時,他的祖母才十八歲,年輕的祖母忍辱負重終於將兒子拉扯成人,沒想到祁秉忠的父親來不及光宗耀祖就離開了人世,這一年祁秉忠年僅八歲。祁氏家族的兩代寡婦苦撐日月,終於將祁秉忠撫養成人。
祁秉忠剛剛長大成人,青海湖邊的蒙古族部落便屢屢侵擾西寧衛,朝廷下令祁氏家族奮力征剿,年輕的祁秉忠率領家丁開始了軍旅生涯。
萬曆十九年(1591年),十八歲的祁秉忠襲父親西寧同知之職,成為了祁氏家族的第十一世土司。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重陽佳節,蒙古族軍隊兵犯西寧南川,時任把總的祁秉忠率五百多家兵埋伏在今湟中縣上新莊附近,奮力殺敵,建立功勳,兵部尚書石星上書朝廷,希望對祁秉忠予以嘉獎。沒過多久,祁秉忠又率兵在西寧南川打敗聯軍,得到了明王朝統治者的賞識,戰役結束後,祁秉忠就被擢升為甘肅洪水營游擊。
勒碑紀念祁秉忠功績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祁秉忠榮升為甘肅永昌參將;10月,阿拉善蒙古族的千餘騎兵兵犯河西,考驗祁秉忠的時候來臨了。
祁秉忠為了贏得戰機,他率三百騎兵迎戰。
蒙古族騎兵比祁秉忠的騎兵整整多出三倍,他們將祁秉忠團團圍住。面對這種危急情況,祁秉忠毫不畏懼,他一馬當先,揮劍衝鋒,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祁秉忠平時對部下十分厚待,見到這種情形,祁家軍越戰越勇,沒有絲毫妥協。
這是一場長達兩天兩夜的血戰,在這場戰役中,祁秉忠揮刀斬下三顆敵軍將領的首級。隨後,在甘州(張掖)總兵的幫助下,祁秉忠一鼓作氣,擊退蒙古族騎兵,奪回了蒙古族騎兵掠奪的百姓財物。當地百姓感念祁秉忠的恩德,在永昌為他勒碑為念。
三邊總督劉敏寬上書朝廷稱“本官血戰拒堵之勞,公論之,不可泯。”乞求朝廷對祁秉忠嘉獎,祁秉忠隨後被擢升為甘肅總兵,統兵五萬九千餘人。
浴血遼東戰死沙場
自明朝中葉以後,女真族建立的後金逐漸強大起來,他們很快奪取了明朝的遼寧地區,一時間遼寧戰火不斷。
明天啟元年(1621年),遼東經略使袁應泰向朝廷舉薦祁秉忠赴遼寧殺敵,朝廷遂命祁秉忠防守遼東蒲河。沒想到當祁秉忠奉命趕往遼寧時,遼河以東的遼陽等七十餘座城池已全被後金攻占,袁應泰兵敗自殺,當地軍民紛紛逃去閭陽(今遼寧北鎮縣西南),祁秉忠只得中途待命。
沒過多久,明熹宗任命祁秉忠為援剿總兵官,率兵萬人駐防閭陽。
天啟二年(1622年)三月,努爾哈赤看到時機成熟,再次大舉進攻北鎮縣以東的西平堡,明朝守將羅一貫負傷自刎,巡撫王化貞聽信游擊孫得功的計謀,以孫得功和祖大壽為前鋒,命祁秉忠率閭陽守軍會合孫得功支援西平堡。
明軍前鋒在平陽與後金軍遭遇,統領明軍前鋒的孫得功原是早已被後金收買的內奸,兩軍相遇時,他突然將所率軍隊兵分兩翼後撤,將後隊祁秉忠等部暴露在前。祁秉忠當即與後金兵展開激戰,奮力拚殺。正在此關頭,孫得功又邊跑邊喊:“兵敗了!兵敗了!”戰士們不明真相,紛紛後退。混亂中祁秉忠奮力拚殺,不幸身中兩刀三箭,他被親兵扶上馬後依然堅持戰鬥,成功突出重圍,但終因傷勢過重,在半路上不幸身亡。
明王朝為了褒揚祁秉忠的功績,贈封他為太子少保、左都督、指揮僉事,歸葬青海。
祁秉忠的靈柩歸鄉,西寧民眾特在東關大街建了一座牌坊,以紀念這位血灑遼東的蒙古族戰將。

主要成就

軍事
西寧衛蒙古族土官祁秉忠率所屬土兵多次參加抵禦“西海蒙古”的戰爭,榮升為甘肅總兵官並成為一代名將。

人物評價

總兵劉渠、祁秉忠率軍出戰,兩位司令十分勇猛,親自上陣,竟然打得後金軍隊連連敗退。(網路作家、《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評)

史籍記載

羅一貫甘州衛人。以參將守西平堡。遼陽陷,西平地最沖,一貫悉力捍禦。
巡撫王化貞言於朝,加副總兵。時化貞駐廣寧,經略熊廷弼駐右屯,總兵劉渠以二萬人守鎮武,祁秉忠以萬人守閭陽,而一貫帥三千人守西平。已,定議,各繕 隍堅壘,急則互相援,違者必誅。明年正月,大清兵西渡河,經撫戒勿輕戰。兵漸近,參將黑雲鶴出擊。一貫止之,不從。明日,雲鶴戰敗,奔還城,追兵殲焉。
一貫憑城固拒,用炮擊傷者無算。大清樹旗招降,且遣使來說,一貫不從。又明日,騎益眾,環城力攻。一貫流矢中目,不能戰。火藥矢石盡,乃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遂自剄。都司陳尚仁、王崇信亦死之。化貞知城未下,信游擊孫 得功語,盡發廣寧兵。以得功及中軍游擊祖大壽為前鋒,令會秉忠赴援,廷弼亦遣使督渠進戰,遇大清兵於平陽。得功懷異志,欲引去。乃分兵為左右翼,稍卻,推渠、秉忠前。渠等力戰,頗有殺傷。得功及副將鮑承先走,後軍見之亦奔,遂大潰。渠戰死。秉忠被二刀三矢,家眾扶上馬,奪圍出,創重,卒於途。副將劉征擊殺十餘人,乃死。大壽走覺華島。得功遂降。越二日,廣寧即破。事聞,贈一貫都督同知,世蔭副千戶;渠、秉忠少保,左都督,增世蔭三級,再蔭指揮僉事。皆賜祭葬,建祠並祀。
渠,京城巡捕營副將也,以御史楊鶴薦,擢總兵官,援剿遼東。遼陽被圍,廣寧總兵李光榮不能救,反斷河橋截軍民歸路,總督文球劾罷之,即以渠代。西平告急,帥鎮武兵往援,遂戰歿。
秉忠,陝西人。萬曆四十四年為永昌參將。銀定、歹青以二千餘騎人塞,秉忠提兵三百拒之,轉戰兩晝夜。援軍至,始遁。秉忠追還所掠人畜,邊人頌之。
擢涼州副總兵。經略袁應泰薦其智勇,令率私卒守蒲河。至則遼陽已破,命為援 剿總兵官,駐防閭陽,援西平,竟死。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朵爾只失結,蒙古人。元甘肅行省右丞。明洪武四年,投誠。六年,授西寧衛指揮僉事。子端竹襲。旋調守西寧衛。建文元年,從南軍征北平,陣亡。子祁震襲,始以祁為氏。祁秉忠明史有傳。秉忠侄國屏,襲都指揮同知。崇禎十六年,流寇蹂西寧,力抗之。清順治二年,歸附。五年,甘州回陷甘、涼、肅諸州,國屏隨總督孟喬芳進剿,復甘州。九年,授西寧衛世襲指揮同知。子伯豸襲。吳三桂反,平涼提督王輔臣叛應之。逆黨陷鞏昌、臨洮、蘭州,伯豸統各土司隨西寧鎮總兵王進寶東征,平蘭州,累官至鑾輿使。聖祖親征噶爾丹、仲豸扈從,擢署溫州鎮總兵,回籍以原官署理指揮同知印務。雍正元年,青海酋羅卜藏丹津叛,大將軍年羹堯檄祁在璿守大峽口。撒拉陷河州,璿侄調元率土兵守碾伯城。鹽茶回田五作亂,調元守魯班峽。同治元年,撒回作亂,調元曾孫承誥協同防禦。以勞疾卒,承誥妻劉氏護理印務。光緒十一年,子貴玉襲。祁氏世居勝番溝(今青海省樂都縣壽樂鎮引勝溝)。
——清史稿·列傳三百四 土司六 碾伯縣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影視名稱
2017年
舞台劇
《土族元帥》

文學形象

在土族民間敘事長詩《祁家延西》中,歌頌第十一代東祁土司祁秉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