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助長效應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助長效應
- 類型:社會術語
社會助長效應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
社會助長效應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定義社會助長效應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普里特研究發現,當別人在場,或參加群體性的活動,...
社會助長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動時,活動效率的提高,這叫共同活動效應,另一種是當他人在場旁觀時活動效率的提高,這叫觀眾效應。定義 個人的活動效率由於他人同時參加或在場旁觀而提高就被稱為社會助長或社會促進。驅動理論 這一理論是由Zajonc扎瓊克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他人在場能夠增強一個人的驅力...
社會助長作用(social facilitation)又稱社會促進現象,是指當他人在場或與他人一起活動時,個體行為效率有提高的傾向。奧爾波特認為產生社會助長作用的原因有這樣幾方面: 1.多數人在一起活動、增強了個人被他人評價的意識,從而提高了個人的興奮水平;2.與他人一起活動,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機會和競爭的動機;3. 減少了...
社會促進(Social Facilitation),也稱社會助長,指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於他人在場或與他人一起活動而造成行為效率提高的現象。例如,當老闆巡視工廠時,工人們會加快工作速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人在場的形式有實際在場、想像在場和隱含在場。與社會促進相反,有時候他人在場,反而會使個體的工作績效降低,這種現象...
社會促進是指一譯“社會助長”。社會心理效應。與“社會抑制”相對。個體因他人在場而提高活動效果的現象。特里普利特1898年發現,多人同時參賽腳踏車競賽,比單個運動員分別計時參賽速度要快。後來的許多實驗,如F.H.奧爾波特的五種工作方式、特拉維斯的追視盤工作等.均證實了這一點。同期研究中,亦發現社會抑制現象...
社會助長和社會抑制,由於他人在場而導致個人作業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現象。解釋 前者稱為社會助長,又稱社會促進;後者稱為社會抑制。心理學家對社會助長問題的實驗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美國心理學家N.特里普利特的工作。他注意到腳踏車騎手在有競爭對手時,比他自己單獨練習時騎得快,因此設計了一項實驗,以驗證兒童在有...
有時表現為社會抑制作用,而發生社會助長作用或社會抑制作用的原因都與作業的性質以及人們完成作業的熟練程度有關係。總結 社會助長作用和社會抑制作用這兩個概念對於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意義。共同活動效應告訴我們,管理人員要根據工作任務的複雜程度、人們不同的熟練程度等,分別安排集體勞動或個別勞動。
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社會助長作用,什麼情況下產生社會抑制作用呢?一般來說,這與作業的性質和人們的成熟程度有關。如果作業比較簡單,而且人們能熟練地完成作業,當有別人在場觀察時會發生社會助長作用。如果作業比較複雜,而且人們還沒有掌握完成作業的熟練技巧,則往往發生社會抑制作用。賽事觀眾效應 運動競賽中觀眾效應...
還有一種與“社會助長”相對的他人對個體行為所造成的影響。當群體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時,群體中的成員每人所付出的努力會比個體在單獨情況下完成任務時偏少的現象,叫“社會惰化”。它一般發生在多個個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績又不能單獨計算的情況下。社會心理學家拉塔奈曾在個體獨自的情況下和...
而在集體中,由於同學們的關心、熱愛集體的行動會在集體中產生互動作用,能喚起學生積極的個性狀況,發展他們的個性,實現學生的自我反思、自行監督、自主調適,加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產生社會的助長作用。發揮集體的“森林效應”教育學生,讓他們在互動的集體中產生互動作用,互相產生監督、調控作用,促進學生在集體中實現...
社會助長 1897年,社會心理學家特瑞普里特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特瑞普里特發現,個體在獨自騎腳踏車的情況下時速是每小時24英里,在旁邊有人跑步伴隨的情況下時速是每小時31英里,而在與他人騎腳踏車競賽的情況下時速是每小時32.5英里。因此,特瑞普里特認為個體在進行作業操作時,如果有他人在場,或是與他人一起從事...
實驗十六 社會助長作用 實驗十七 社會刺激情境差異對社會助長作用的影響 實驗十八 他人評價對社會助長的影響 實驗十九 社會顧慮傾向 實驗二十 社會懈怠效應 實驗二十一 才華敬仰與人際吸引力 實驗二十二 相似性與人際吸引力 實驗二十三 信息的接受和再傳遞 實驗二十四 溝通方式對溝通效果的影響 實驗二十五 第一印象效應 實...
反之,如果人際關係較好的人在場,就可能產生社會助長作用,使他更有效地對付壓力,從而減輕壓力。產生的原因 工作壓力引起 這是引起這一效應的直接原因。引起工作壓力的原因也很多,例如,工作太重太多、工作任務時間緊迫、工作物質條件太差、工作責任重大、工作人際環境緊張、工作分工不明、工作缺乏安全感、工作中與上...
亦稱“社會助長”、“群體效應”。指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於他人在場而提高了績效的現象。他人在場的形式有實際在場、想像在場和隱含在場。與社會促進相反,有時候他人在場,反而會使個體的工作績效降低,這種現象稱為社會干擾,也稱社會抑制。詳細內容 查容克對社會促進作用和社會阻抑作用提出共同的原因解釋。他認為,...
分心-衝突理論,是對社會助長效應的一種解釋。該理論認為他人在場時,個體需要同時努力去注意他人和自己的工作,由此產生的衝突會引起社會助長現象。理論內容 該理論認為他人在場時,個體需要同時努力去注意他人和自己的工作,由此產生的衝突會引起社會助長現象。巴倫(R.S.Baron,1986)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社會性喚起在...
分心衝突說是指解釋社會助長(社會促進)效應的理論。根據這一理論,個人工作時,他人的出現將導致兩種傾向之間的衝突,即既要注意面前的這個人,又要注意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這種衝突會激起個人進行優勢反應的傾向,抑制較弱的反應。所謂優勢反應,是指那些已經學習和掌握得相當熟練,可以不假思索就表現出來的習慣動作...
評價顧慮是對社會助長效應的一種解釋,指被他人評價的顧慮。這些評價可能增力喚起從而導致社會助長。評價顧慮 社會助長的驅動理論認為他人在場是決定社會助長最關鍵的因素,社會助長或社會促進,是指他人在場,可以促進個人活動效率的提高。正是由於他人在場,使得驅力(喚起水平)得到提高,進而影響任務的完成。如果確實如此...
7.社會助長效應//037 第二章 經濟賬與心理賬 // 039 1.損失和收益的轉換//040 為什麼不願意面對損失//040 損失和收益的分界線//044 讓消費者覺得有利可圖//048 2.錢和錢不一樣//051 心理賬戶理論//052 什麼時候捨得花錢//054 3.錯誤為什麼會繼續//056 4.我們的胃口變大了//060 錨定效應//060 ...
七、近朱者赤——社會助長理論 八、自我妨礙——誰會拒絕走向成功呢 九、心理懈怠——在懈怠的慣性中走向覆滅 十、信念固執——為自己的愚蠢狂歡吧 第二章 天下事從來難:情緒和壓力的假象 一、情緒的誘因——穿越情緒和壓力之門 二、意識的幻影——洞穿情緒的迷霧 三、心理擺效應——遊走於情緒的兩極 四、...
第五章 人在社會中的心理學 跟風隨大流——從眾心理 看見人多就來勁——社會助長 人多也會造成困擾——社會干擾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旁觀者效應 三個和尚沒水吃——社會懈怠效應 第六章 心理疾病及治療 初探心理疾病 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 神經症不等於精神病 身心症和依賴症 由身體病患引發的心理疾病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