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
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
團隊精神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和
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體系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指社會主義道德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行為規範有機結合起來的整體。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範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範、具體的內容,各種規範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處於第二層次的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具體概括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處於第三層次的是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處於第四層次的是
共產主義道德。這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這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有機結合,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
首先,由於社會主義時期的經濟基礎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種利益主體並存,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是多種層次並存。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全民(國家)所有制、
集體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
個體所有制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必然出現多種利益主體,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私人利益、個人利益等等。私人利益也是個人利益,但這不是一般的個人利益,而是對
社會財富占有量相對較大的人的個人利益。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40%以上的財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裡。這1%的人的個人利益與一般的個人利益是
不可同日而語的。由於存在著多重經濟成分和多重利益主體,決定了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必須要有適應多重利益主體的道德要求。
第二,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著封建道德糟粕殘餘的影響,還存在著西方
資產階級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足以完全抵制和消除這些影響的程度,這也決定了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而要有適應不同覺悟程度的人的道德要求。在“極左”時期,我們曾經企圖用一種美好的、理想化的道德去要求每個人,結果造成道德要求與道德現實脫節,道德承諾與道德行為背離,並沒有也不可能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局面。
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團隊精神為原則”。
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衛團的一名叫
張思德的戰士在陝北
安塞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不幸犧牲。9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專門為紀念張思德召開了追悼會,
毛澤東在追悼會上作了演講,這就是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做人的根本問題,也是區分
無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與資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標準。無產階級的使命不僅僅是為了解放自己,而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它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謀利益。所以毛澤東說:“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04—1005頁)。總之,是為人民而不是為自己。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在無產階級看來,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奉獻,在於為社會、為他人多作貢獻,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做人的其他問題才有可能正確解決。比如對待利益、榮譽、金錢、地位、苦樂、幸福、生死等等,只要首先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就會找到正確的答案,就容易正確對待,正確處理。
其次,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為人民服務水平的高低,貢獻的大小,不僅與他的人生價值觀相聯繫,也與他的知識、素質為基礎的能力相聯繫。我們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才有可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有的人不注意努力學習和鍛鍊,自己的能力素質提不高,志大才疏,他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貢獻。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今天,加強學習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掌握的科學技術越多,他的能力就可能越強,也越有可能做出驚人的貢獻。
第三,要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能力靠實踐來顯現,價值靠實踐來創造,成果靠實踐來獲得,貢獻靠實踐來完成,如果他消極、懶惰,大事作不來,小事又不做,那么他的願望將是空的,能力將是廢的,價值也只是潛在的。毛澤東十分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動員人們積極實踐,他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束之高閣,並不執行,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第四,要正確處理
個人利益與
人民利益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鬥爭。
基本原則
一、
“團隊精神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首先,團隊精神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
共同富裕本質的要求。社會主義
按勞分配原則是解決經濟利益分享的基本原則,以勞動者為社會所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給相應的物質利益,既保證了個人利益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又鼓勵個人勤奮勞動為社會多創造財富,保證社會集體利益的穩定發展,體現了調節
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
個人利益的公平合理。團隊精神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就在於它把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而不是絕對對立起來。與此同時,也有於它把每一個人的利益在集體利益中的實現,建立在付出了同等的勞動,獲得同等報酬的原則基礎上。更主要的在於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決反對任何特權利益,力求實現利益的公平,因而依據團隊精神原則能夠在總體上解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公平和效率問題。
其次,團隊精神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設就是實現公民的政治平等,讓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力來保證自己的權利。社會主義的公民只有具備團隊精神精神,才能真正使自己進入主人角色,行使主人權力。社會主義的團隊精神體現了
個人與社會的不可分割性,社會形成了個人與集體的統一體,社會不僅不可能離開每個人而存在,同時,個人也離不開社會而存在。因此,
社會主義民主依賴於每個公民都有自主選擇的民主權利,包含著對個人權利、個人利益、個人價值的尊重的保障,它反對只顧個人不顧集體的
個人主義。
再次,團隊精神植根於經濟生活的公平要求,它也是公民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必然形式。社會主義創造的公平合理的經濟發展道路,就是在不斷為人的全面發展,自由地施展個人的個性和才能創造條件,就是不斷培養和造就新人,在全社會弘揚團隊精神道德文化。反對把任何個人看做目的,反對把社會和他人看做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的不道德行為。我們主張追求正當的個人利益,要把這種追求建立在不得損害集體、國家和他人的基礎上,也就是建立在
遵紀守法的基礎上。因此,必須反對把個人利益任意無限誇大,搞
極端個人主義。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實現自由而全面地發展,公民必須有團隊精神精神。因為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沒有團隊精神精神,不可能有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地發展。
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由於體制的轉型和利益關係的調整,因而出現了不同利益主體在價值觀、價值取向上的不同選擇。面對這種新情況、新問題,有人認為團隊精神價值觀已經不必要了,甚至認為提倡團隊精神價值觀會抹煞個人利益,壓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第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團隊精神。市場經濟的性質取決於與它相結合的社會制度。我國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它的社會主義性質,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的團隊精神價值觀與其相適應,並為之服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的在於,在國家的巨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不同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只有把個人勞動轉化為
社會勞動,提供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獲得自身利益。人與人之間只有建立起平等、互助、團結、合作的同志式關係,才能凝聚成實現共同目標的強大力量。這些無疑都是符合團隊精神價值觀的要求的。
第二,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團隊精神的調節作用。以追求利潤獲取自身利益,去激發不同的利益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驅動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機制。但是,如果離開自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
社會群體,不顧甚至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那就會導致整個社會陷人利益衝突的混亂之中,市場經濟就無法正常運行。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也需要用團隊精神進行規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文明有序的經濟形式。由於
社會分工和協作的關係,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是相互聯繫,作為市場主體的任何個人、企業、部門和團體的經濟行為,必須遵守價值規律和市場規則。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除依靠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外,還必須用團隊精神規範市場主體的行為,使其遵循社會土義職業道德,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創造穩定有序的市場環境。
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質,需要團隊精神進行調節。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常常發生矛盾。由於利益主體多元化、分散化,以及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市場法規尚不健全等,因而在市場經濟領域,必然存在著複雜的矛盾。這就需要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和道德的手段去解決,就道德而言,就是要按照團隊精神的要求去處理,做到個人利益、局部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全局利益,以促進個人、局部與集體、全局的協調發展。
在解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時,團隊精神的作用是:它一方面促使各種經濟法律和法規的貫徹,使國家整體利益得以保障,使個人和集體的合法利益得到實現;另一方面,它要求各市場利益主體必須從國家大局、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去處理相互之間的矛盾,以便實現各自的利益,克服地方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個人主義,保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三、新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團隊精神,反對個人主義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社會利益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對二者關係的處理幾乎成了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理所當然也是公民道德建設中的根本問題。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要求公民應當具有團隊精神精神。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要堅持團隊精神的價值取向,總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生活中堅持團隊精神。
首先,要正確處理個人和他人的關係。
第一,要尊重人。
社會成員在學識、能力、性格、氣質等方面會有差別;社會分工也各不相同,但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尊重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以及他人的勞動、興趣、愛好、個性、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等。
第二,要主動關心人。關心別人就是要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給別人以熱情的幫助,把別人的困難和憂患當成自己的困難和優患,熱情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當利益。個人正當利益是指個人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條件,例如,個人身體的健康,個人起碼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和學習條件,個人才能的發揮和發展等。個人正當利益應該得到尊重和維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歸根到底是利益關係。在我們的
社會主義社會里,為保護他人的正當利益、生命安全挺身而出、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的英雄模範人物,層出不窮。
其次,要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或本位主義。
在我國社會生活中,
小團體主義的主要表現是:脫離實際,急功近利,只從本地區、本部門的利益出發,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犧牲長遠的全局的利益。小團體主義實質上是極端狹隘的個人主義,它的蔓延還會渙散人心,帶來社會的不穩定,妨礙現代化建設的正常進行。克服小團體主義的辦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團隊精神精神,著眼“全國一盤棋”,堅決維護中央的權威。
再次,要堅持團隊精神,反對個人主義。
團隊精神的基本內容之一,就是要把國家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結合起來。但是,有的人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宣揚個人中心、個人至上,甚至錯誤地主張“為個人主義正名”,用“個人主義原則”代替團隊精神原則。少數人由於個人主義膨脹,公然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要堅持團隊精神,就必須反對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個人主義是同西方
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適應的。雖然它在反對封建專制和宗教神學的鬥爭中曾經產生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具有很明顯的
階級局限性。
第一,從出發點看,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片面強調個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顧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利益。它對人們的思想產生極大的腐蝕作用。第二,從結果看,個人主義把個性解放、個性自由作為人生追求的唯一價值目標。這種只顧個人不顧他人和社會的競爭觀念和生存原則,必然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殘酷鬥爭,危害社會穩定。第三,個人主義片面強調個人興趣、愛好的至上性,導致人們對社會主義團隊精神的信仰危機,我行我素,乃至違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在我國當前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在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條件下,個人主義有所滋長,並成為不正之風的思想根源之一。在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有極少數人否定人的社會性,主張個人本位、個人絕對自由,結果走上邪路。為了個人的健康成長,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團隊精神,反對個人主義。
重點
誠實守信
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
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也是不同國家間即國際社會交往應遵循的原則。
誠實守信是人際互動的基本規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講的辦事要講“信用”,不能“背信棄義”,指的就是誠信原則。它是完善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在
家庭美德領域,我們強調夫妻間要忠誠、守信,在相互溝通中融洽關係,不能相互猜忌、無事生非,這不僅僅是夫妻雙方應盡的義務問題,而且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人際氛圍所必需的。在職業道德領域內,無論你是產品的生產者,還是服務者都有一個為客戶、為服務對象、為
社會公眾誠信服務的問題,都有一個恪守承諾,取信於民的問題。在
社會公德領域內,人們在更廣闊的
社會空間中交往、互動,誠實守信就顯得更有價值。人們在社會公共交往中如果更能信守契約、遵守契約,
言必信,行必果。那么,我們社會公共生活將會更有效率,人們之間的關係將更融洽。誠實守信作為一種規範,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規則。因此,每一個公民都要養成自覺遵守誠實守信規則的習慣。這是首先必須做到的。但僅做到遵守規範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把誠信作為一種崇高的價值觀念來追求,作為一種理想與信念來嚮往。對誠信有一種信仰感、敬畏感,使誠實守信成為一種崇高的道德力量。
誠信原則
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高級發展階段,是一種現代經濟式它是以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經濟。市場經濟作為一種交換經濟,在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誠信。但在其高級發展階段,誠信的作用更為突出。在以物易物的初級商品交換階段,以貨幣為中介的中級商品交換階段,由於都是直接交易,即使誠信缺乏一些,對交易雙方的損失也不會太大。但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交換的範圍擴大,交換的品種與數量急劇膨脹,交易對象具有陌生性、間接性。因此,交換的風險程度加大。一旦失信,造成的損失也特別巨大。因此人們對誠信的呼聲很高。我們現在發展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建立誠信原則更是市場建設的應有之義。
在已開發國家,個人、企業或社團,其誠信的程度和表現已成為自身的無形資產,成為其經營、發展的無形資本,一個人或企業信用好,沒有資金可以借到資金,沒有設備也可賒到設備,而一個缺乏信用的個人或企業則會寸步難行。所以有的經濟學家把市場經濟發展高階段出現的這種交易形式,稱作“信用經濟”。而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誠實守信也已成為維護社會生活正常運轉的道德力量。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誠實守信的道德體系,因為市場經濟不僅是法制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並在全社會開展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動,促進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在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中,以廣大人民民眾耳熟能詳的語言,將我國公民應遵守、需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的基本道德規範概括為20個字,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些規範是第一次系統地、集中地作為我國公民地基本道德規範被提出來,應當引起全社會地高度重視。在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綱要》地過程中,需要把這20個字當作一個重點,使這些基本道德規範真正深入到每一個公民地內心,並落實在具體的道德行為上。
《綱要》提出地20個字可以再細分為這樣10個道德規範即: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公民道德這10個基本規範,在調整整個公民個人與社會、與國家,與他人的關係中,各有不盡相同的功能,大致說來可以對這些功能作這樣的認識和劃分:“愛國”主要是規範公民與國家的關係;“守法”是“愛國”規範的延伸,規範的也主要是公民與國家的關係,即把“守法” 作為公民對國家的道德責任的“底線”;“明禮”主要是規範公共場合的公共道德行為,文明禮貌是公民在公共場合應當遵守的最基礎的道德準則;“誠信”主要也是規範公共關係中的道德行為,是對“明禮”規範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即古人所說的“禮於外,誠於內”;“團結”主要是規範公民與公民之間的
道德關係,強調公民之間的親和力;“友善”與“團結”是同一層次的道德規範,功能也是相類似的,但更加注重公民個人之間的道德關係;“勤儉”主要是對公民個人提出來的道德要求,勤儉的道德素質更多地在公民個人的行為中表現出來;“自強”主要也是對公民個人的道德素質提出要求,與“勤儉”是同一層次的道德準則;“敬業”主要是規範公民與職業的道德關係;“奉獻”主要是規範公民與社會的道德關係,並引申出公民對待他人的道德責任。
社會公德
公共活動中必須遵循的一些簡單的、起碼的行為準則,它的適用範圍很廣泛,涉及到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隨著現代社會生活領域的不斷擴大,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別是隨著現代高科技的日益發展及其成果的廣泛運用,人們活動空間及道德視野的更加廣闊,社會公德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比如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甚至人在外層共建活動應當遵守什麼樣的倫理規則問題等等,也顯得越來越突出了,在這方面,社會公德的阿新內容主要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倫理關係。從我國社會的實際出發,結合當前整個世界人類生活發展的要求,現代社會的
社會公德規範,主要有下述的一些內容。
1、文明禮貌,提倡人們互相尊重。
2、助人為樂,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
3、愛護公物,增強社會主義主人翁的責任感。
4、保護環境,強化生態倫理觀念。
5、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公共秩序。
職業道德
《綱要》規定“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民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
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作一個好建設者”。《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徵,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所以,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
1、愛崗敬業
2、誠實守信
3、辦事公道
4、服務民眾
5、奉獻社會
實施方法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整個
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創建活動作為吸引和組織廣大民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載體,必須把思想建設突出出來,貫徹始終。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各項創建活動的工作安排和內容設計,都要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使活動的過程成為灌輸道德教育、弘揚道德新風的過程。
學習典型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它代表積極向上健康的力量。無論在 革命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都體現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 和時代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各行各業都湧現出一批先進的人物和 集體,如,
雷鋒、
焦裕祿、
王進喜、
孔繁森、
袁隆平、
吳文俊、
李國安、
范匡夫、
徐虎、
李素麗等先進人物和民航總局國航飛行大隊、漳州報警服務台、哈爾濱市派出所、山東濟南交警支隊等先進集體。在他們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的
傳統美德、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體現了黨和政府倡導的革命精神、道德情操和價值觀念,反映了人民的願望,代表了社會前進的方向,他們是實踐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 楷模。
在革命時期,
毛澤東同志用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張思德同志“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劉胡蘭同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英雄氣概,激勵著人們對中國的解放事業英勇奮鬥。解放後,又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
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近40年來,學雷鋒活動伴隨著時代的前進步伐,經久不息、歷久彌新,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各行各業湧現出了一大批學雷鋒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使雷鋒的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光大。抗洪烈士
李向群為什麼能以20歲的短暫的人生,僅僅8天的黨齡,就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呢?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在發展社會主義的新形式下,追逐實惠還是勇於奉獻,是擺在每個同志面前 的新問題,繼續發揚奉獻精神,經受新的考驗,革命的人生價值才能迸發出絢麗的時代光輝”,這是最好的答案。
新時期宣傳弘揚雷鋒精神,就要奮發向上、艱苦創業,就要揚清激濁、弘揚正氣,這對於克服惟利是圖、損公肥己、金錢至上、腐化墮落等社會醜惡現象,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設,都具有深遠的意義。概括先進典型的精神特點,突出表現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持之以恆,艱苦奮鬥,知難而退,奮力拚搏,自強不息的意志;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勤於學習,刻苦鑽研的作風;站在時代前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的勇氣;廉潔自愛,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的品格。
陶冶情操
各種重要節慶、紀念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將寓於多種生動的 活動之中,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充分利用這些道德教育資源對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於公民在參與活動中增強對祖國、對家鄉、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豐富思想感情,陶冶情操,使道德內化為自律的行為。
中華民族的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積澱和歷史的結晶。運用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進行道德情操的陶冶,是道德時間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國作為悠久的 世界
文明古國,在數千年的 歷史發展進程中,56個民族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湧現出了許多的先進人物,她凝聚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情,對祖國的愛,對 祖國的自豪,在傳統節日裡進行道德教育易受到良好的效果。
端午節起源於紀念戰國時代的偉大愛國詩人
屈原,屈原一生熱愛祖國,銳意改革,面對被貶的遭遇,絲毫沒有改變報效祖國的決心,最後以身殉國。他以熾熱的感情寫下的《離騷》等千古流傳的愛國詩篇,激勵著每一炎黃子孫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現階段 就要將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激勵人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奮鬥終身。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利用
重陽節在全社會,特別是在青少年中開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樹立社會主義倫理意識,這對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民族道德素質有重大意義。同時利用每年的清明節和“五一”、“五四”、“七一”、“七七”、“八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節假日、紀念日,組織民眾和青少年祭掃
烈士陵園、參觀相關的紀念場館等愛國主義基地。
加強教育
禮儀是人類為維持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 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 反映。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禮儀。在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育人們成為有思想、有追求的現代人 ,而且要通過禮儀的教育,規範人們的言行舉止,做到舉止文明,處事得體。由於歷史的原因,在現實中,禮儀教育有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 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人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行動上稱為禮貌。從理論上講禮儀、禮節、禮貌雖然不是深奧的東西,說起來容易,但在實踐中做起來較難。在重大場所和重大活動中升國旗、唱國歌,是一個國家、民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和禮儀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我們應該掌握基本的禮儀原則,其一是敬人的原則,尊重他人是在交往中取得成功的 重要保證。其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願自覺,禮貌待人、表里如一,不要妄自尊大,口是心非。其三是適度的原則,在交往過程中牢記過猶不及,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其四是 真誠的原則,在交往中要誠心誠意,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作假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