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道德

資產階級道德是剝削階級道德的最後一種歷史類型。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並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在11 到15世紀資本主義產生的最初階段,已產生資產階級道德的萌芽。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中,一些思想家針對封建傳統思想和宗教神學的束縛,提倡民主和自由、平等、博愛,主張個性解放、人道主義,強調個人物質利益,反對封建特權和禁慾主義。所有這些對資產階級道德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大的理論作用。作為新興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制度的鬥爭中形成的資產階級道德,它在初始階段具有切史進步性。18世紀後半葉,隨著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建立,資產階級道德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並確立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道德原則。進入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以後,資產階級用以調節道德矛盾和各種道德關係的主要原則是合理利己主義,但其實質仍然是利己主義或個人主義。資產階級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性論出發,把追求個人私利作為一切行為的出發點,把追求個人自由和幸福的一切行為作為美德,宣揚金錢萬能和拜金主義,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冷酷無情的金錢關係,並滲透於一切領域和一切社會關係之中。

基本介紹

資產階級道德
【詞語】:資產階級道德
【注音】:zī chǎn jiē jí dào dé
【釋義】:與“無產階級道德”相對。反映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資產階級利益的道德。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其基本原則是個人主義。在反對封建道德和宗教神學道德的鬥爭中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表現為追求個人利益和金錢,維護私有制,並以此作為行為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準則。宣揚自由平等博愛,並標榜其為適用於全人類的道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