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習性分布,習性,分布,炮製方法,種植技術,亞種種類,其他相關,
形態特徵
灌木至小喬木,分枝較多,枝擴展或略下垂,刺較少。幼葉有毛,通常呈暗紫綠色,嫩枝扁且有棱,葉身大,翼葉大,葉緣波狀,心臟形或倒卵形,萼片大。花萼不規則5-3淺裂;花瓣長1.5-2厘米;雄蕊25-35枚,有時部分雄蕊不育;花柱粗長,柱頭略較子房大。成熟果實近圓形、梨形或扁圓形;果面橙黃、油胞平,中心柱實;種子楔形、單胚、合點紫色,子葉白色;橘絡甚多,呈網狀,易分離,通常柔嫩,中心柱大而常空,稀充實,飄囊7-14瓣。稀較多。囊壁薄或略厚,柔嫩或頗韌,汁胞通常紡錘形,短而膨大,稀細長,果肉酸。
果質堅實,氣味芳香醇厚。花期3-4月,果期8-9月。
習性分布
習性
分布
1、主要栽培於廣東西部。
2、浙江、福建、廣西等地或有栽培。
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橘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順氣、止渴的藥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中,1個橘子就幾乎滿足人體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量。橘子含有170餘種植物化合物和60餘種黃酮類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數物質均是天然抗氧化劑。
有研究表明,吃橘子的人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的比率比較低。在鮮柑橘汁中,有一種抗癌活性很強的物質“諾米林”,它能使致癌化學物質分解,抑制和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能使人體內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對細胞核的損傷,保護基因的完好。
礞橘可謂全身是寶,其果肉、皮、核、絡均可入藥。
1、礞橘的外果皮含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和柚皮苷,有極好的化痰止咳、潤肺健胃功效。是一味理氣、利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要藥。用於胸隔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口中乾渴、風寒咳嗽及飲酒過度。對咳嗽、痰多、急慢性咽炎、支氣管炎、老年咳嗽氣喘有極好效果,對津液不足、消化不良、傷酒煩渴、慢性胃病、心絞痛等也有較好療效。柚皮苷還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降血壓,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
《本草綱目》中說陳皮(橘子皮)“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可見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橘子的藥用價值了。陳皮可以理氣、除燥、利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
2、橘瓤上的白色網狀絲絡,叫“橘絡”,有通絡、化痰、理氣、消滯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滯咳嗽等症。橘絡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P,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壓,對老人身體很有好處。
3、橘核味苦,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疝氣、腰痛等症。就連橘根、橘葉等也可入藥,具有舒肝、健脾、和胃等功效。
性味歸經:
性味:苦;辛;溫。
歸經:脾經;肺經。
功能:燥濕;化痰;理氣;消食;潤肺。
性味歸經:
性味:苦;辛;溫。
歸經:脾經;肺經。
功能:燥濕;化痰;理氣;消食;潤肺。
功效分類:止咳化痰藥;理氣藥。
主治:咳喘痰多;咽喉癢痛;嘔吐呃逆;食積不化;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主治:咳喘痰多;咽喉癢痛;嘔吐呃逆;食積不化;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炮製方法
1、揀去雜質,刷淨,用時擘碎。
2、蜜制:取蜂蜜文火煉老,加水適量,再將礞橘碎塊倒入,拌包,炒至微黃色時,出鍋,攤開晾涼,每100kg礞橘,蜂蜜18.75kg。
重要意義:
重要意義:
礞橘的形狀特徵屬典型的柚。但礞橘成熟果實味酸苦,與現代栽培柚相比具有明顯的差異。柚有許多品種資源,這些變異源自天然雜交、自然芽變、人工選擇等途徑,研究這些變異的遺傳相似性和基因差異對柚品種選育和弄清他們的分類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礞橘屬柚類種質資源,它與現代栽培柚的親緣關係及其在柚類中的分類地位以及不同品系之間的衍化關係值得進一步研究。土壤中鋁元素及鉀元素對礞橘基因有顯著影響,生產中如大量施用石灰等含Ca元素豐富的肥料或農藥,有可能會顯著影響礞橘果皮中柚皮苷含量。生產中需合理施用礞石,礞石為矽酸鹽類礦石,善治頑痰膠結阻肺之氣逆喘咳、痰積驚癇等症。礞石主要組成元素包括鋁和鉀元素,土壤心土層鋁、鉀元素對礞橘的遺傳距離有顯著影響,提示礞橘的藥效與礞石有密切關係。
種植技術
1、園地的選擇:
必須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建園,pH值4.5~8均可生長,以pH值5.5~6.5為最適宜。柑橘根系生長要求較高的含氧量,以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2%~3%,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適宜。
2.植前準備:
合理安排好小區、道路、糞池、水池和排水系統,做好整地、開植穴、施基肥、改土等植前準備工作,植穴規格2×2×2米,回土每穴加入有機肥、綠肥、表土、少量石灰。最後在種植穴上堆起比地面高750px,直徑2500px的園形定植墩,此項工作在種植前1~2個月完成。
3.苗木繁殖
亞種種類
由於柚的栽培歷史悠久,品種品系繁多。柚與橘同時見於我國文字記載的約於公元前3至4世紀,其時長江一帶已有橘和柚種植,並都被選為貢品。但是,我國古書記載的柚是否與現今所稱的柚同屬一種植物,曾有爭議。早在秦漢以前的我國古書已有柚的記載了(見公元前3世紀的作品《韓非子》和《呂氏春秋》)。就是說,柚一名先於香橙。的確、16世紀時,一些醫學著作,還有少數本草,把柚與橙混淆了,將柚誤認為酸橙以至寬皮橘類。因而《本草唐本志》(公元1578年)特為這個問題作了澄清。至於4世紀時裴淵的《廣州記》,9世紀時柳宗元的詩文中提到的柚,以及12世紀時《桂海虞衡志》、《嶺外代答》等著作中提及的柚無疑都是與現今所稱的柚同為一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