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根(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

硃砂根(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硃砂根(學名:Ardisia crenata Sims)是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灌木,高可達2米,莖粗壯,葉片革質或堅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皺波狀或波狀齒,兩面無毛,葉柄長約1厘米。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著生花枝頂端;花梗無毛;花萼僅基部連合,萼片長圓狀卵形,頂端圓形或鈍,兩面無毛,花瓣白色,盛開時反卷,外面無毛,花葯三角狀披針形,子房卵珠形,果球形,鮮紅色,5-6月開花,10-12月結果(有時2-4月)。

分布於中國、印度、緬甸、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和日本;在中國分布於西藏東南部至台灣,湖北至海南島等地區。生長於海拔90-2400米的疏、密林下蔭濕的灌木叢中。

硃砂根為民間常用的中草藥之一,根、葉可祛風除濕,散瘀止痛,通經活絡,用於跌打風濕、消化不良、咽喉炎及月經不調等症。果可食,亦可榨油,土榨出油率20-25%,油可供制肥皂。亦為觀賞植物,在園藝方面的品種亦很多。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扦插,壓條,組培,栽培技術,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園林,生態,經濟,藥用,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稀達3米;莖粗壯,無毛,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葉片革質或堅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長7-15厘米,寬2-4厘米,邊緣具皺波狀或波狀齒,具明顯的邊緣腺點,兩面無毛,有時背面具極小的鱗片,側脈12-18對,構成不規則的邊緣脈;葉柄長約1厘米。
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著生於側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近頂端常具2-3片葉或更多,或無葉,長4-16厘米;花梗長7-10毫米,幾無毛;花長4-6毫米,花萼僅基部連合,萼片長圓狀卵形,頂端圓形或鈍,長1.5毫米或略短,稀達2.5毫米,全緣,兩面無毛,具腺點;花瓣白色,稀略帶粉紅色,盛開時反卷,卵形,頂端急尖,具腺點,外面無毛,裡面有時近基部具乳頭狀突起;雄蕊較花瓣短,花葯三角狀披針形,背面常具腺點;雌蕊與花瓣近等長或略長,子房卵珠形,無毛,具腺點;胚珠5枚,1輪。果球形,直徑6-8毫米,鮮紅色,具腺點。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有時2-4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2400米的疏、密林下蔭濕的灌木叢中。喜溫暖、濕潤、蔭蔽、通風良好環境。適宜生長溫度。不耐旱瘠和暴曬,在全日照陽光下生長不良,亦不適於水濕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疏鬆濕潤、排水良好和富含腐殖質的酸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上並有蔭蔽下生長良好。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緬甸、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和日本;在中國分布於西藏東南部至台灣,湖北至海南島等地區。
硃砂根硃砂根

繁殖方法

播種

採種處理:硃砂根的果實呈鮮紅色且堅硬時,表明已經成熟。可將成熟的果實採收下來,與細沙混和搓揉,在水中漂浮去果肉、果皮和不成熟的種子,撈起乾淨的種子陰晾濾掉浮水。
科學播種方法:在做好的畦床上,按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進行點播,覆蓋1.5-2厘米厚的細土。床面上架設塑膠薄膜拱棚,氣溫很高時稍加遮陽,床土要保持濕潤。溫度控制在20-28℃之間,20天后即可發芽出土生長。當幼苗具有3片真葉時,要停水蹲苗7天,方可起苗移栽於花盆中放室內管理。這是中國北方地區的春播。中國南方地區可將秋天採下來的種子與沙1:3混合保濕,埋入地下,至來年3月份取出點播,出苗後適當間苗,當年或第二年春移栽。

扦插

切取1-3年生健壯的主莖枝作插穗,用生根劑200倍液浸泡插穗基部15秒,插床基質用疏鬆的沙質壤土或混以50%河沙的營養土均可,插後澆水並保持插床濕潤和遮蔭。扦插時間在春秋兩季均宜,但以春夏間3-5月扦插的成活率最高(可達85%)。

壓條

與扦插繁殖方法相似。硃砂根還可採取壓條繁殖,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20-30厘米處把樹皮剝掉1圈。傷口寬度在1厘米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厘米、寬5-8厘米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4-6周即可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連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1株新的植株。

組培

無性繁殖除常用的扦插方式外,有幼嫩分生組織通過培養誘導出幼苗的報導,以用愈傷組織誘導幼苗並鑑定其藥用成分,或用半木質化的莖段作外植體獲得了100%成活率的組培苗,並通過多組培養基試驗發現1/2MS+NAA0.5+3%蔗糖+0.65%瓊脂,pH5.8的培養基上誘導的根較其它培養基上粗壯,生根率最高,達89%。

栽培技術

選地施肥:硃砂根宜於肥沃的沙質壤土栽培,不宜在黏土上栽培。選好地塊後,每畝撒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銨硫酸鉀各25千克,翻耕後耙平耙細,做1.5米寬的畦床備用。
肥水管理:硃砂根喜大肥大水,夏天氣溫高,早晚兩頭各澆1次水,使盆土保持濕潤。每月初應追施1次磷酸二氫鉀,每盆5克。
光照管理:硃砂根比較耐陰,非常適合在室內盆栽,生長適應性較強,可長期在室內擺放。硃砂根生長期間在散射光環境下生長良好,如任其日光暴曬,易得日照病。
其他管理:硃砂根的其他管理都比較粗放。冬季在室內越冬,溫度應保持5℃以上,並要做好控肥控水工作。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

病蟲防治

病害

危害症狀:該病主要危害根部。側根和鬚根被侵染後,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根瘤;鬚根減少、根毛稀少、根尖腫大。根瘤初呈黃白色,後逐漸變成褐色,最終腐爛。根系受害較輕時,病株地上部無明顯症狀;受害加重時,地上部表現枝梢短弱,葉片變小,長勢衰退,如缺肥狀;受害嚴重時,葉片發黃,無光澤,葉緣捲曲,如缺水狀,最後葉片乾枯脫落,枝條枯萎,甚至全株枯死。此外,重病株還常表現開花多、掛果率低,果實小,葉片呈缺素花葉。主要侵染來源是病苗、攜帶線蟲的水源、基質和病株殘根。日平均氣溫20-30℃時有利此病傳播,一年發生多代,可重複侵染。此病在各種栽培基質中都會發生,一般在通氣良好的栽培基質中發病較為嚴重。目前幾乎所有的栽培品種皆可感病,新種植花農往往未注意防治該病,等到該病發生,為時已晚,造成損失10-30%,個別種植園損失高達50%以上,是眾多花農不敢種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
①培育無病苗選擇不帶病原線蟲的地塊建圃並使用不帶病原線蟲的水源。
②曝曬栽培基質並按每立方米栽培基質用3%呋喃丹顆粒劑200克、或3%米樂爾200克、或10%克線磷顆粒劑200克拌勻後覆蓋塑膠薄膜堆悶10-15天后種植。
③在擺放盆栽硃砂根前進行土壤消毒,每畝撒施3%呋喃丹4-5千克、或10%滅線磷4-5千克或3%米樂爾4-5千克。
④拔除病死株連同栽培基質一起銷毀,並及時施用下列藥劑:3%呋喃丹600倍液,或10%滅線磷6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800倍液等。連續施藥2次(隔15天施藥1次)。以後冬春季每2個月施藥1次,夏秋季每月施藥1次。
危害症狀:在硃砂根的培育過程中均會感莖腐病,苗期尤為嚴重。發病初期地上部生長不良,莖基皮層外部無明顯病變,爾後莖基皮層逐漸變為淺褐色至黑褐色,病部失水乾縮,縱剖病基部,可見木質部呈暗褐色。病部以上葉片發黃萎蔫,後變為黃褐色並枯死。葉片多殘留在株枝上不脫落,根部及根系不腐爛。病菌藉助水流、農具傳播蔓延。溫度20℃左右及高濕條件,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①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並做好基質消毒。
②及時進行藥劑防治:選用2.5%懸浮種衣劑——適樂時1200倍液、或高錳酸鉀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拌種雙粉劑800倍液,噴於莖基部,連噴2次,隔7天防治1次。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200倍液加福美雙200倍液塗抹發病莖基部。
危害症狀:早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莖稈,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葉片受害初期出現針尖大小的黑褐色圓形斑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有明顯的同心輪紋,病斑周圍有黃綠色暈圈,潮濕時病斑上長有黑色霉層。莖及葉柄上病斑為橢圓形或棱形,黑褐色,多產生於分枝處。發病後期,莖基部病斑繞莖一周,植株枯死。晚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病株葉片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空氣濕度大時,病斑邊緣產生稀疏的白色霉層,病斑擴大後,葉片逐漸枯死,葉柄處腐爛。莖和葉柄的病斑為水漬狀,褐色凹陷,最後變為黑褐色,逐漸腐爛,植株萎蔫。病菌來源於種子或栽培基質,通過風、雨、水傳播。無塑膠薄膜大棚栽培,高溫高濕,旬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有利疫病發生。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在8月份開花結果的品種抗病力較強。
②發病初期噴施30%愛苗乳油1000倍液、或42%巴氏疫病1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9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疫佳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用後5種藥劑應連續輪流噴施2-3次,隔7天防治1次。
危害症狀:發病初期,植株葉片自下而上在中午前後萎蔫,早晚尚可恢復,幾天后,整株枯死,葉枝果不脫落,呈青枯狀,根部細根腐爛,向主根蔓延。病菌藉助雨水或水流傳播蔓延,早春和初夏陰雨連綿,高溫高濕,晝暖夜涼的天氣有利發病。新植或新換盆,地下害蟲危害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澆灌50%根腐靈800倍液、或50%殺菌王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地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連續施藥2次,隔7天防治1次。對新植或新換盆的植株,當天或第2天施藥1次預防效果最佳。

蟲害

危害症狀:成蟲和若蟲刺吸嫩葉、嫩莖汁液,使葉片捲縮發黃,嚴重時影響生長、造成落果。在晴天少雨季節危害尤為嚴重。
防治方法: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50%滅蚜松乳油2500倍液、或10%蚜虱淨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15%噠蟎靈乳油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除蟲菊脂)3000倍液。
危害症狀:以幼蟲為害葉片造成缺刻和孔洞,影響生長,觀賞價值降低。
防治方法:
①清潔田園,清除雜草、殘枝、落葉予以深埋或燒毀,減少蟲源。
②花圃上及四周拉好遮陽網,防止成蟲遷飛產卵。
③用殺蟲燈誘殺成蟲,減少卵量,降低蟲口密度。
④防治藥劑:20%滅掃利乳油15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2000倍液、或20%綠色辛硫磷1000倍液、或50%甲基1605乳油500倍液、或25%殺鈴豐2000倍液。

主要價值

園林

硃砂根四季常青,株形優美,春夏淡紅花朵飄香,秋末紅果成串,綠葉紅果,艷麗奪目,可一直保持到來年春天,甚至更長,適於盆栽觀果。也可在蔭蔽林下、露地、山石園中點綴種植或成帶種植,是一種新型園林綠化樹種。
盆栽觀賞:硃砂根的株形美觀,小巧玲瓏,葉密滴翠,果實紅色鮮艷,晶瑩剔透,在綠葉遮掩下相映成趣,煞是好看,而且耐蔭和掛果期長(1-6月),又適值春節應市,並被人們命以具有好意頭的別稱—“黃金萬兩”、“紅運當頭”、“富貴籽”,惹人喜愛,盡顯大紅大綠,婷婷玉立,象徵喜慶吉祥,多作為結婚、開業、喬遷慶賀用的首選花卉。因此,無疑是適於室內盆栽觀賞的優良觀果植物。
庭園叢植:硃砂根生性耐蔭,果實鮮紅,適於庭園中的樹蔭下或較蔭處如城市立交橋下、景觀林下,或公園、庭院的角隅配置,因地制宜地作多株叢植或群植,既可觀果和美化環境,又可提高生態效益,因而是庭園綠化難得的耐蔭鄉土樹種。福建鼓山風景區林下的片片硃砂根,綠得油亮的葉子串串鮮艷的紅果,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愈加可愛。
提升觀賞價值:硃砂根的果實是鳥類食料,可引來鳥類尋食棲息,增加生物多樣性,從而給遊人增添觀鳥聞聲的情趣。

生態

硃砂根耐蔭性強,其根系比草本植物的分布更為深廣,在喬灌林下作地被物布置,既可體現其較高的觀賞性,更重要的是對地表土壤,特別是在坡地、江、河、湖、渠等水岸邊可起到強大的固定作用,因而可防止地表徑流對水土的沖刷。在園林上作為多年生美觀、高雅的木本林帶或密林內林下植被配置,構成多層結構,增加綠量。

經濟

硃砂根是葉、果、姿、韻俱佳的上乘花卉,已成為花卉市場上的新寵。每公頃地栽或盆栽9萬株左右,出圃以每株10元左右產地價格批發,經濟效益顯著,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理想選擇。此外,硃砂根的果可食,榨油可制肥皂,榨油率達20-25%也使其經濟價值水漲船高。

藥用

另外,它屬於民間常用中草藥,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其根煎水服可治腹痛,根、葉可祛風除濕、散瘀止痛、通經活絡;根中的矮地茶素有止咳平喘作用;其乙醇提取物有較好抗生育作用,也是醫治咽喉腫痛、痢疾、腎炎及風濕性關節炎、抗病毒、抗腫瘤、驅蟲和殺蟲以及跌打損傷的良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