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核是產于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匼河村的更新世中期(Q2)-更新世晚期(Q3)的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核
- 外文名:Core
- 形成時代:更新世中期(Q2)-更新世晚期(Q3)
- 產地:運城市芮城縣匼河村
石核是產于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匼河村的更新世中期(Q2)-更新世晚期(Q3)的化石。
石核是產于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匼河村的更新世中期(Q2)-更新世晚期(Q3)的化石。特性描述ii2型石核,兩個台面,三個片疤,輕微磨蝕。1保存單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1...
也稱礫石石器。從礫石或石材上打下石片,以剩下的石核作為工具來使用。丁村遺址的三棱大尖狀器系從兩面或三面互動打擊加工,使之成形。習慣上把兩面刃的礫石石器稱為敲砸器,單面刃的稱為砍砸器,在礫石周緣加工,則成為圓形的石球...
楔狀石核是產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縣小站王龍溝的更新世晚期(Q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台面長34,寬2~15毫米。台面三角形,剝片面上有一層石葉疤。形狀為三角形和長方形。石核上的楔狀緣長29毫米。核身未保留自然面。保存單位 中國...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石核石器也稱礫石石器。從礫石或石材上打下石片,以剩下的石核作為工具來使用。2021年3月北晚新視覺網訊息,吉林省和龍市一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一件長53厘米、重16.3千克的巨型黑曜岩石製品。經專家確認,這是一件...
有脊台面石核 有脊台面石核是產於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龍潭山的更新世晚期(Q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石核台面緣曲折。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摔擊石核 摔擊石核是產于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呌村的更新世中期(Q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利用摔擊法生產石片的石核。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柱狀石核 柱狀石核是產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縣山自造的更新世晚期(Q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台面緣不規整,台面做過修理,其上有細小淺平的石片疤。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碰砧石核 碰砧石核是產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第1地點的更新世中期(Q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周邊的石片疤系向一面剝片,自然台面,打擊點弧凹形,半錐體陰痕淺凹。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船底形石核 質地為灰白色燧石,形狀為船形,有加工痕跡。
砸擊石核是產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的更新世晚期(Q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原料為灰色燧石結核,在一端可見砸擊痕跡,有多個片疤,通體保留大約10%的石皮。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桑志華發現的這塊石核成為中國出土最早的第一件舊石器,它是古人類所使用過的打砸器,距今約1.8萬年。這一天,是1920年6月4日。其實,在黃土層里發掘化石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利刃等工具只能遠距離使用,接近時要用木工鑿去鑿;...
上馬坎遺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溪龍村上馬坎,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為舊石器時期遺址。2002年,發現上馬坎遺址,通過兩次挖掘,獲得石製品500餘件,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石錐、手鎬、雕刻器、尖狀器等...
本項研究觀測和統計了 1689件石製品,包括下文化層(第 4層)的 1190件和上文化層(第 3層)的 499件。石製品原料幾乎全部為燧石;類型多樣,包括人工石塊、石核、石片和多種類型的石器;石核中存在用砸擊法產生的兩極石核;打...
磨刀山遺址,位於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河口鎮和都村,距現代河床約500米,為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年代距今約50—70萬年。磨刀山遺址發現於2013年1月,考古發掘出土各類石製品300餘件,石製品種類豐富,有石料、石核、石片、石器、斷塊與...
石核石器 也稱礫石石器。從礫石或石材上打下石片,以剩下的石核作為工具來使用。丁村遺址的三棱大尖狀器系從兩面或三面互動打擊加工,使之成形。習慣上把兩面刃的礫石石器稱為敲砸器,單面刃的稱為砍砸器,在礫石周緣加工,則成為...
石片是舊石器工業中最常見、數量最多、最為廣泛的類型。研究石片是研究石器工業的基礎,可以為判斷遺存人工性質、討論文化特徵和時代特點提供信息。石片與石核(core)、石器/工具/修理品(lithic tool/lithic implement/retouched item)...
細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狀細小的打制石器(見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用打擊法打出的細石核、細石葉及其加工品。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盛行於中石器時代。這種石器長度一般在2~3厘米,常見器形有石葉、石鏃、小石刀、...
1980年6月,山西省考古所採集石核、石片等石器101件,其原料主要是燧石和角頁岩,其次是脈石英和石英岩。石核6件,分細石核和粗石核兩類,細石核4件,粗石核2件;石片64件,台面、打擊點清楚,多數長大於寬;其他石器31件,有...
石人溝遺址地處長白山系的南崗山脈,周圍山巒起伏森林茂密。遺址坐落在緩坡的台地上,背靠高山,面向圖們江的較大支流紅旗河。遺址海拔高度為790米,出土遺物有石核、石片、石葉、細石葉、斷塊、刮削器、雕刻器等物品。石人溝遺址規模較...
中子鋪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中子鎮高車村一組營盤梁。1990年,中子鋪遺址被發現,同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面積35100平方米。中子鋪遺址發現文化層和灰坑、灶坑、出土燧石石核和細石葉,石片屑...
大洞遺址西北距石人溝遺址約16千米,東北距柳洞遺址約28千米,從大洞遺址向西約75千米為長白山天池。該遺址於2007、2010年兩次調查與發掘,黑曜岩製品達萬餘件,以斷塊、石片為主,其次為石葉、細石葉、楔形細石核,工具以刮削器為...
新屯子西山遺址,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新屯子鎮西約5千米的平頂山上,為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新屯子西山遺址發現於2002年, 同年對其進行試掘,試掘面積約70平米。出土石製品類型包括石葉石核、石片、細石葉,原料均為黑曜岩。該...
駱駝石舊石器遺址是一處罕見的大規模舊石器製造場,原料為單一的黑色頁岩,類型有石核、石片和經加工的石器,其中帶有勒瓦類哇風格的石片和長而規範的石葉,具有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鮮明技術特徵,與寧夏水洞溝遺址和交河故址溝西地點...
這種工藝在製作時用石錘等打擊石材或用石料撞擊石砧,打下的具有鋒刃的碎片稱為石片,可用來加工成石片石器;石材被打下若干片之後,失去原來的形狀,表面遺有許多剝離石片的痕跡,稱為石核,是打片過程中的剩餘物,亦可用以製作石核...
其中前五個採集地點共採集到石片、石核及各種打制石器258件,器形較小,一般2~6厘米。製作方法為單面加工,以劈裂面向背面加工為主,錯向加工占一定比例。錯向加工有相鄰兩邊的錯向加工和相對兩邊的錯向加工以及同一條邊上兩半的錯...
該遺址於1985年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當時曾在地表暴露出的沙坑內採集到石鏃、石葉、石核以及少量陶片。1999年8月,團結村一農民主動將翻地時出土的幾件玉器和石器上繳給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根據這一線索,博物館曾先後三次派人到團結村...
這兩層土的底部都發現有很厚的石片、石器、石渣層,其中典型的石片和石核數量很多,石器較少,製作石器所遺留的半成品和廢品則占絕大多數,反映了石器製造場的遺物特點。在這個地點出土的石器中,以龜背形刮削器較為特殊,系用石塊...
中國中石器文化也以發達的細石器為特徵,它繼承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細石器工藝的傳統,存在船底形、楔形和圓錐形石核,並多從這些石核上剝離下規則的長條形石葉,鑲嵌成刀刃直接使用。在嶺南地區,除細石器傳統的遺存外,還在眾多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