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鋪遺址

中子鋪遺址

中子鋪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中子鎮高車村一組營盤梁。1990年,中子鋪遺址被發現,同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面積35100平方米。

中子鋪遺址發現文化層和灰坑、灶坑、出土燧石石核和細石葉,石片屑較多。少量夾砂紅褐繩紋陶,火候低,其中灰褐陶足接近前仰韶文化三足器。有個別磨製的石刀、石斧、石錛、石鑿等。據碳十四測定,遺址年代為距今6700~6000年。是四川盆地新石器時代最早的遺存之一。

2019年10月7日,中子鋪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子鋪遺址
  • 地理位置: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
  • 占地面積:351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128-1-128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位置信息,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90年3月3日,廣元皇澤寺博物館館員發現中子鋪遺址。同年秋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正式的考古發掘。
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中子鋪遺址再進行一次考古發掘。

遺址特點

中子鋪遺址地處嘉陵江上游東側支流——潛溪河南岸,主要遺存分布在一個名叫“營盤梁子”的小山丘上,高出河面30米,面積35100平方米。
中子鋪遺址是一處細石器製作場。石器以黑色燧石最多,其次為石英岩。10000多件標本中,以石片、石葉、石屑最多,石核也比較多,成形的細石器和有二次加工的石器標本較少。石器製作主要採取間接的打片和壓片技術,此外有部分器物直接打擊而成。石核以楔形、錐形、漏斗形為主,也有柱狀的,幾乎不見典型的船形石核。這些細石器與夾砂繩紋紅褐陶共存,陶片殘破,火候較低,質地粗松,表面風化,特徵原始,紋飾只有繩紋一種。器形可識別的有三足器等。處於原生地層中的這一組遺物初步確定為新石器時代較早的文化遺存。
在上層被擾亂的地層中,發現有少量磨製石器和陶片。磨製石器有斧、錛、鑿、刀、磨盤和磨棒等。陶器以平底居多,器形有罐、碗、圈足器等,紋飾以繩紋為主,個別是指甲印連續戳印紋,夾砂紅褐陶多有附加堆紋。陶器口沿上飾繩紋或齒狀、絞索狀花邊。上層的這組遺物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

文物遺存

中子鋪遺址出土以細石器為典型代表的遺物10000餘件,有大量細石器,使用間接壓制、打片技術。主要有石核、細石核、細石葉、尖狀器、鈍刃圓刮器、刮削器及石片等石器。
中子鋪遺址
中子鋪細石器石核標本繪圖

歷史文化

中子鋪遺址包括了早、晚兩期文化遺存,其中以細石器為代表的遺存是遺址的主要內涵,發掘專家將其命名為“中子鋪文化”。

文物價值

中子鋪遺址地處川陝古今通道重要節點,是南亞廊道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一帶一路上重要的文化遺存,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保護利用價值。也是四川境內距今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與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同步,是長江流域一處最重要的以細石器為特徵的古遺址,西南地區乃至長江中上游地區已發現的文化特徵突出、遺存較為豐富的一處細石器遺址。填補了長江以北、秦嶺黃河以南無細石器文化的空白,對新石器時代考古有重要的意義,構建起川北地區考古學時空框架,為研究中國南部的細石器提供了新的資料。

保護措施

2012年7月16日,中子鋪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中子鋪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位置信息

中子鋪遺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中子鎮高車村一組營盤梁。
高車村

交通信息

自駕從朝天區出發途徑朝月路—金牛路—京昆線—一零八線—川陝街—商貿街,後到達高車村,全程大約22千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