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鎮(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下轄鎮)

石塘鎮(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下轄鎮)

石塘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位於靈山縣東部,距離縣城32公里;東面與浦北縣樂民鎮接壤,南面與靈山縣平山鎮、浦北縣福旺鎮交界,西面與靈山縣平山鎮豐塘鎮相鄰,北面與橫縣百合鎮馬山鎮毗連。

石塘鎮總面積114平方公里,2013年末,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總人口5.67萬,其中農業人口5.46萬。2013年,該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15億元,工業總產值5.7億元。

石塘鎮氣候溫和,屬桂南丘陵地區,盛產荔枝龍眼茶葉八角果蔗淮山等農特產品,曾獲“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塘鎮
  • 外文名稱:Shitang Town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石塘社區
  • 電話區號:0777
  • 郵政區碼:535424
  • 地理位置:靈山縣東部
  • 面積:114平方公里
  • 人口:5.67萬(2013年末)
  • 方言:石塘話、客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桂N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農業,工業,商貿,社會事業,郵政電信,教育事業,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交通,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光緒十四年(1888年),石塘練轄93個村。
民國十六年(1627年),全縣改設鄉區,石塘屬第二區。
石塘鎮石塘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第九區。
1949年後,全縣劃分為5個區,石塘屬第二區。
1957年9月,撤區並鄉,石塘鄉轄7個小鄉,駐地石塘圩。
1958年7月,全縣實行大鄉建制,石塘鄉併入平山鄉。
1963年設石塘鎮人民公社。
1984年恢復鄉(鎮)政權建制,改為石塘鄉。
1994年,全縣實現鎮建制,石塘鄉更名為石塘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石塘鎮轄石塘社區1個社區和石塘村塘美村蘇村村、兆莊村、大化村、俄境村、鎮安村白花村東安村木山村紅星村上流村廖村村深水村垌心村、平歷村、吉安村等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石塘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塘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東部,東面與浦北縣樂民鎮接壤,南面與靈山縣平山鎮、浦北縣福旺鎮交界,西面與靈山縣平山鎮豐塘鎮相鄰,北面與橫縣百合鎮、馬山鎮毗連;全鎮總面積114平方公里,鎮政府大致位於北緯22°35′,東經109°30′。

地形地貌

石塘鎮屬桂南丘陵地區,主要山脈有雞頭山系和連線橫縣、浦北縣且各占一方的壯嶺,其中九轉山,海拔551米;六答大嶺,海拔381米;壯嶺,海拔444米。

氣候特徵

石塘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23℃,全年無霜期345天,年總降雨量1600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0年末,石塘鎮有耕地面積1836.5公頃,林地面積6658.6公頃。
礦產資源
石塘鎮境內的礦產資源主要有方解石鈦鐵硫鐵礦鋁礦花崗岩石灰岩等,其中方解石礦儲量和硫鐵礦儲量較高。

人口民族

2013年末,石塘鎮總人口5.67萬,其中農業人口5.46萬,人口自然增長率7.70‰,民族以漢族為主。
石塘鎮石塘鎮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石塘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70元;工業總產值5.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財稅收入2035萬元。

農業

2013年,石塘鎮糧食種植面積3847公頃,總產量2.14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687公頃,總產量3478噸;水產品產量281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石塘優質大米、果蔗、茶葉、八角等。特色農業經濟有生態魚養殖以及人工養蛇、龜鱉養殖等。其中,生態魚養殖面積20公頃;人工養蛇2萬條;龜鱉養殖1萬隻。
茶葉種植茶葉種植

工業

2013年,石塘鎮工業總產值5.7億元,以木材加工、機械製造、礦產開採等行業為主,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產值9500萬元。

商貿

石塘鎮在1996年以後增建了石塘農貿市場、石塘工業品批零市場等市場,市場商品有果蔬、糧油、禽畜、五金、家電、家具、成衣、布匹等,每3天為1圩。2008年,全鎮有個體商販521戶,從業人員1500多人。此外,石塘鎮還有白花等6個農村市場,3天1圩,圩日高峰人流可達25000多人次。2013年,全鎮有集貿市場9個。

社會事業

郵政電信

石塘在清朝時期已有郵政分局,屬代辦性質,主要傳遞公文、信函、日報、包裹等。民國五年(1916年),改郵政分局為代辦所。解放後設立郵政代辦所。1988年改為郵電支局。1993年10月開通程控電話,交換機電話容量達2萬門,其中已利用0.8萬門。18個行政村皆開通程控電話。1999年成立電信支局,安裝行動電話發射塔6座,信號覆蓋全鎮,行動電話用戶達5000多戶。2001年開通市話小靈通,設有20多個基站,有用戶1500多戶。設有中國移動、聯通和電信的營業點。到2007年,石塘鎮已全部完成“村村通”、“戶戶通”工程,電話用戶達13200多戶。2008年,全鎮的寬頻用戶達1000多戶。2010年,大部分成年人都擁有手機。

教育事業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石塘村背設立育才兩等國小堂。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在化龍國小的基礎上,擴辦1所全日制私立中學,名為靈山縣私立化龍初級中學,當年招收國中2個班,學生100人。解放後由國家接管,1953年改為公辦中學,1956年擴辦為完全中學,校名定為靈山縣化龍中學。1978年後,進行教育體制和教學管理改革,設立幼稚園1所,學前班30班。1986年,全鎮國小教育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畢業率符合教育部的規定。1992年,建立中秀中學,設國中18班,學生1200多人,教職工68人,全鎮青壯年非文盲率達100%。1993年後,全鎮新建、擴建、續建鋼筋水泥教學樓22幢,宿舍樓8幢,總面積23541平方米,投入資金1400萬元;國小入學率99.77%,鞏固率100%,畢業率100%、升學率100%,國中畢業率95.12%,鞏固率100%。1994年,全鎮有中、國小18所。1997年,通過自治區“兩基”工作達標驗收,2000年,通過自治區“兩基”教育複查。
2010年,石塘鎮有中學2所,在校學生2909多人,教師196人;國小15所,在校學生4242人,教師231人;幼稚園、託兒所20所,農家書屋9家。
2013年,石塘鎮有國小16所,在校生4074人,教師285人;中學1所,在校生3065人,教師194人;幼稚園、託兒所21所。

文化體育

解放前,石塘民間的文化娛樂活動較為豐富,春節期間有舞龍、舞獅、舞春牛等傳統習慣,其他節日如元宵節、三月三、嶺頭節等,則有鬧花燈、唱山歌、唱採茶等娛樂活動。解放後,先後建立文化站、電影院、新華書店、燈光球場,每天放映電影、錄像等,文化站經常組織文藝演出,鎮政府也組織開展搞籃球、象棋等體育活動。1994年安裝閉路電視。2001年,建衛星地面接收站1個,可收看電視節目19套,有線電視用戶1000多戶。同年,把文化站改為文化廣播電視站,實現村村通廣播。2005年,全縣進行“村村通”網路改造,撤消原來的衛星地面接收站,只保留石塘1個地面接收站,進行光纖聯網,電視節目增加到23套,受益用戶達1700多戶。2005年,石塘鎮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鎮”。2008年,全鎮各村建有文化活動場所,通有線電視。2013年,該鎮建有1個鎮級綜合文化站。

醫療衛生

1958年,石塘成立公社衛生院。1994年末,改為中心衛生院,有病床30張,醫務人員23人。18個行政村皆設有村級醫療所。1998年,鎮衛生院被定為“國家一級甲等”衛生院。2003年,獲“愛嬰衛生院”稱號。2007年,鎮衛生院綜合大樓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積8800平方米,有業務綜合樓2200多平方米,衛技人員50人,病床45張,內設有門診部、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中醫科、防保科、醫技科等科室。2008年,全鎮有衛生院1所,醫生12人,病床31張。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4230人。2010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7869人,參合率達93.8%,獲得醫療補助3962人;2265人參加城鎮醫保;大病醫療救助支出320458元。
2013年,石塘鎮有衛生院1個,醫生19人,病床75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5.62萬人,各行政村建有相應的醫療站(醫療所)。

交通

1995年,石塘鎮有柏油路1條,全長5公里,通村四級公路8條,2003年建成欽、玉二級公路(石塘段),修建石塘至百合、石塘至豐塘等公路。2004年,開工鋪設深水­­——上流——廖村和石塘——木山水泥硬底化道路,拓寬白花——東安四級公路3.5公里,90%的村修通水泥硬底化道路。2008年,全鎮公路里程99公里,其中二級公路10公里,四級公路89公里。
石塘鎮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省道S308線貫穿。2010年,全鎮93個自然村中有68個自然村修建環村水泥路。

著名人物

劉運熙(1866~1926),字績卿,蘇村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中舉。宣統三年(1911年),開始編修《靈山縣誌》(民國三年版),民國三年(1914年)8月完稿,並由廣東省城黃黎巷新中華印務局承印。1915~1921年,劉運熙出任靈山中學校長,1922年首任靈山縣民選縣長。1926年,桂系參謀長黃旭初率軍到靈山剿匪,駐紮於石塘蘇村,便以“同情土匪,貓鼠同群”罪將劉運熙處決,終年60歲。
葉春生,1939年11月生於石塘塘美村。1964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同年考取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專業研究生,1967年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廣東中山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