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2001年前,鎮安村作為一個典型的以種植業為主體的農業村,80%以上的村民從事田間勞作,以種植稻穀、蔬菜為主。2001年6月全村土地徵用整體拆遷以後,村民一下子失去了勞動資源,600多個壯勞動力也就變成了無業游民。雖然,在土地徵用時,每個村民從國家手裡得到了一定的土地賠償,並實現了房屋安置,但對於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主角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於是,許多村民將這些矛盾一下子交到了村班子面前,有的甚至提出了要將村集體的3500萬徵用款分掉。一段時間內,村辦公樓每天有幾十個村民圍著村幹部轉,村班子根本無法正常開展工作。針對這些情況,鎮安村黨支部確立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就業保障機制,竭力解決被征地農民就業出路作為村中心工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通過建造工業用房、三產用房進行租賃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從2004年開始,村集體收入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352萬。而且從2004年開始,逐步實現了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制改革,讓每個村民從村集體收入中共同收益,使村民的家庭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
第二,為全村95%以上的村民辦好了土保和城鎮養老保險,解決後顧之憂,使全村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第三,通過多種途徑尋找勞動力出路,把解決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作為村黨支部的中心工作,並列入村幹部的主要工作考核內容,著力解決失土農民的就業出路。
工作就業
村班子通過積極拓展就業渠道,讓失土農民走上就業之路創造有利條件。村黨支部與村周遍多家單位和企業建立了關係,如松花江中學,保稅區物業、船泊、貨櫃、進出口公司,珈多俐公司,思曼爾公司等。僅松花江中學,從2004年下半年遷址到鎮安村旁邊後,通過村班子多次爭取,已經安排了10多個村民在該校從事食堂和後勤等工作。村班子還同多家職業介紹所建立了合作關心,一旦有合適的崗位,就組織村民前去應聘。鎮安村勞動力年齡段的村民中除了一些身體原因,真正在家休息無業的村民還不到二十個人。
通過村班子成員這幾年不懈的努力,不僅為大多數的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而且還在全村營造了一個勞動光榮的良好氛圍。村裏白天上班的人多了,參與賭博的人少了。村里還通過建設文化體育陣地,組建農村文化隊伍,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切實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使鎮安村在新農村建設的征途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基礎設施
截止2007,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