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鎮(仁化縣下轄鎮)

石塘鎮(仁化縣下轄鎮)

石塘鎮位於仁化縣西南部,距縣城19公里,距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約21公里,東與董塘鎮接壤,南與韶關湞江區花坪鎮交界,西與樂昌市廊田鎮相連,北與紅山鎮相鄰。全鎮總面積80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1043.33公頃,山地面積4512.34公頃。省道345線東西向貫穿全鎮。2017年,全鎮下轄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4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371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塘鎮
  • 外文名稱:Shita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電話區號:0751
  • 郵政區碼:512324
  • 地理位置:仁化縣西南部
  • 面積:80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937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石塘古村
  • 車牌代碼:粵F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藏資源,經濟發展,領導分工,民俗文化,交通狀況,旅遊景點,雙峰寨,石塘古村,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石塘鎮歷史悠久,1680年前的南北朝時代已有先民在此卜居。石塘地勢西高東低,三面環山,相傳因周圍多
石塘鎮農業風光石塘鎮農業風光
魚塘,塘中均有石筍,故名石塘。石塘鎮向為仁化屬地,其隸屬關係,隨著仁化縣行政區域演變而演變,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屬仁化縣潼陽鄉(董塘、石塘),明朝時稱石塘都。民國二年(1913年)屬仁化縣董塘區,1937年屬第三區,1941年屬董塘鄉,1949年屬於第二區,1955年屬於董塘區,1958年屬丹霞公社,1959年屬董塘人民公社,1961年屬於石塘公社,1984年屬於石塘區公所,1986年屬於石塘鎮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石塘鎮由於古代地殼運動影響,地質地層發育較全,地質岩體以砂頁岩為主,圍繞岩體分布地層,主要為震旦系、寒武系。鈣鹼性岩層都有顯露,石灰岩分布極廣,石灰沖、歷林、黃伍等地都有豐富石灰石,其次中生代的海陸互動相含煤建造亦顯露出,煤藏量豐富,大鶴山、黃坭埂屋背嶺等地皆有豐富的原煤儲藏。
石塘地處仁化縣的西部,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至中下部向南北擴展,西部以山地為主,東部及南北均屬海拔500米以下的中低丘陵區,整個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由小到寬呈狹長葫蘆形。
山地,海拔300至5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鎮西北和西南地區,包括厚里、上中坌、下中坌、光明,屬嶺南山脈,面積5605.4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69.5%,這些山均山巒重疊,漫山遍野都是自然竹木,濕度較大。
丘陵,境內主要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多分布在石塘河,光明河的邊岸,石塘村、水歷、田心、京地、河塘、下中坌等較寬谷地帶,地勢較平坦,土地肥沃,是鎮的糧產區。
石塘境內的山脈屬南嶺山脈,山脈錯綜複雜,主要由西北向東南和西南延伸,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界山5座。
南面嶺有:
文頂寨 海拔361米
和尚嶺 海拔450米
八字嶺 海拔357米
白水寨 海拔338米(水歷與董塘界山)
細埂子 海拔315米(光明與曲江界)
獅子嶺 海拔323米
西面嶺有:
後舌地 海拔836米
勞刀塘 海拔702.5米
丫叉頂 海拔679米
牛頭窩 海拔679米
石 窩 海拔615.3米
穿龍坑 海拔608.3米
崖婆嘴 海拔599米
野豬嶺 海拔528米
泥頭寨 海拔473米
燈盞窩 海拔425米
朱尾奇 海拔386米
北面嶺有:
棕樹龍 海拔667米
通天寨 海拔643米
蕉葉塘 海拔551米
崖婆斗 海拔443米
石子岐 海拔425米
茅嶺寨 海拔356米(京群與董塘界山)
黃竹山 海拔777.6米(石塘與紅山界山)
觀音座蓮 海拔707.4米(上中坌與紅山界山)
鎮境內河流3條,總長61.6公里,主流:水田河、石塘河,縱貫鎮境腹部,分別由西南、西北向東流入董塘河。
(1)石塘河,發源於上中坌觀音坐蓮,經沙灣、上中坌、下中坌、石塘、水歷流入董塘境內的江頭河,全長約15公里。
(2)水田河,又叫光明河,發源於大鶴山,經馬斯坳、田心、大塘、水歷到水口塔下和石塘河會流入江頭河,全長約11公里。
(3)斯溪河,發源於斯溪山,經烏豬嘴、河塘、侯子坪邊流入江頭董塘河。河長35.6公里,流域面積296.70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仁化地處中亞熱帶南沿,屬溫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分三種氣候區,石塘是一類區,氣溫比其它類區高,熱量比其他類區多,暖季比其他類地區長,降水比其他類區少,夏季天氣災害比其他類區多,冬季寒冷害比其他類區少。年平均氣溫19.6℃,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5.4℃,全年總積溫7180℃,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雨日約144天,日照約1725小時(春季151,夏季929,秋季322,冬季323),太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107.2千卡(春12.9,夏58.9,秋17.5,冬17.9),平均初霜日十二月六日,平均終霜日二月十二日,有霜天數19日,平均霜期68天,平均無霜期297天,作物生長期233天。
最大年降雨量是1953年2348.3毫米
最小年降雨量是1967年1171.4毫米
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660.6毫米(27年統計)
多年統計一日最大降雨量是1972年5月6日162毫米
多年統計一小時最大降雨量是1966年71.7毫米
多年統計24小時最大降雨量是1966年227.1毫米
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降水量970000立方米。

自然資源

石塘鎮由於古代地殼運動影響,地質地層發育較全,地質岩體以砂頁岩為主,圍繞岩體分布地層,主要為震旦系、寒武系。鈣鹼性岩層都有顯露,石灰岩分布極廣,石灰沖、歷林、黃伍等地都有豐富石灰石,其次中生代的海陸互動相含煤建造亦顯露出,煤藏量豐富,大鶴山、黃坭埂屋背嶺等地皆有豐富的原煤儲藏。

土地資源

全鎮土地總面積80平方千米(2017年),鎮人平占有土地4.1畝。耕地面積1.6萬多畝,山地9萬餘畝。
(1)土地概況
1)山地面積8.7萬畝,占土地面積的72%,主要分布在鎮西部、南部和北部。宜林業生產的低山矮岺約1.5萬畝,占土地面積12%。山坡較緩,光溫條件比較好的梯田、排田、坑田宜林生產。
2)丘陵(海拔500米以下)面積有2000多畝,占土地面積18%。海拔100至300米的中丘約1.5萬畝,占土地面積80%,主要分布在石塘河、光明河、斯溪河兩邊寬闊地區,宜農業生產。
(2)土地利用現狀
1)耕地總面積1.617萬畝,占土地面積的18.5%,農業人均耕地1.3畝,其中水田15321畝,旱壩地2024畝。西部山區(上中坌)在80年代多為種植水稻為主的一熟制,其餘都是丘陵盆地各村雙季稻的二熟制,到2000年後大部分山地丟荒還草還林。
2)林地面積5.3萬畝,占土地面積44%,林業用地面積達56.5.4公頃,其中有林面積431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9%,林地土層較深厚,水濕條件較好,具有林木天然生長的良好環境。
3)河流、山塘、水庫、魚塘等水域面積共1080畝,占土地面積0.9%,河流以石塘面積最大,山塘以蓄水灌田為主,水庫則灌溉、發電、飲水兼用。
4)荒山荒地480多畝,占土地面積的0.4%。

水資源

石塘鎮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60.6毫米,且境內三面群山環抱,竹木成蔭,溪流縱橫,石塘、水田、斯溪三條河流貫穿全鎮,水資源較為豐富,農田灌溉便利,河流上游零星分布在山谷各地帶,多利用自然水灌溉農田。下游耕地面積的灌溉區,都有永久性的水陂。河水易漲易退,旱澇並不大嚴重。境內還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可供掘井和打水泵取水食用。
由於石塘河流發源地勢較為平坦,落差不大,鎮內只有利用水庫建造的小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375千瓦。

礦藏資源

礦產:據地質部門多年來的勘探,石塘境內地下含多種礦,非金屬礦主要有煤,分布在大鶴山、大石板、果園背一帶。金屬礦有:鉛、鋅、鐵、硫鐵、金銀、銅。
水產:主要有草魚、鱅魚、鰱魚,鯽魚、武昌魚。
農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主要是水稻,其次是蕃薯、馬鈴薯、高梁、玉米等。油科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豆類作物主要有黃豆、綠豆、紅豆、眉豆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茶葉、菸葉、蔬菜等。農產品主要有優質米、花生、馬蹄、筍乾、草菇、石塘米酒等。

經濟發展

2015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達21388.39萬元,同比增加1944.45萬元,增長10%,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07元,同比增加1019元,增長10%。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1955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9元,同比增長10.73%。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20479萬元,人均生產總值從6.75萬元增加到7.12萬元、年均增長5.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00萬元,同比增長9%。

領導分工

黨委書記 人大主席
洪家貴
主持鎮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 鎮長
詹碧清
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
劉志宏
黨群、政法、信訪維穩、社會事務、
工農協調、城鎮居民醫保、勞動保障
黨委委員 副鎮長
周有全
分管計畫生育、體育、衛生、農村合作醫療
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
張石龍
分管紀檢監察、政務、村務公開、黨政辦、團委
黨委委員 人大副主席
沈家富
分管人大、教育、安全生產、科技、工會工作
黨委委員 武裝部長
楊永新
分管武裝、城鎮建設、環保、清潔美工作
黨委委員
李家明
分管組織
黨委委員
肖 蓮
分管宣傳、婦聯工作、旅遊
副鎮長
李志平
分管農林水、公路建設

民俗文化

石塘鎮獨特的民俗文化,神秘而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月姐歌》。《月姐歌》是石塘村的傳統民間藝術,用石塘村特有的方言唱出,別有一番風味,而在逢年過節,農民舞起獅子,亮起嗓子唱採茶歌,穿起花衣唱大戲,扭起腰肢跳豐收舞,熱鬧非凡。同時,悠長的歷史也給石塘鎮留下不少動人的傳說,如聚寶盆的故事、傳奇人物李殼的故事等。

交通狀況

仁化縣城至石塘鎮,全程19公里,省道345線由東至西貫穿全鎮,公路交通便利。2003年,縣至鎮、鎮至村委會全程實現水泥道路硬底化。石塘與樂昌市廊田鎮交界,全程12公里,為水泥硬底化道路,活躍仁樂兩地經濟。

旅遊景點

雙峰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林水口塔和大革命烈士碑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塘村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6年,石塘古村旅遊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京群村被命名為“韶關市衛生村”。

雙峰寨

石塘雙峰寨,位於仁化縣城19公里處的石塘鎮石塘村邊,是一座具有歐洲十六世紀中葉古堡建築風格的古寨,被稱為“繼海陸豐農民運動”後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雙峰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因而它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列入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雙峰寨始建於清光緒已亥年(1899年)竣工於清宣統寅成戊年(1911年)。座北朝南,石灰石青磚灰沙砌築,略呈正方形,牆基有1.7米寬,牆頂80公分,圍牆高9米,閣樓高13米,面積達4164平方米。正南中間為五層主樓,四角均有炮樓,樓與樓之間用圍牆相連,牆內上下建有瓦面蓋頂的走廊。上層稱走馬廊,下層稱半邊屋,均與五個炮樓相通,走馬廊設有炮眼。寨內有三口水井和一個飯堂,主樓前面有一個閣樓,閣樓兩邊是廁所,前面是吊橋(1976年改為水泥橋)。寨外四周有護城壕,寬13.7米,深2米,面積為4878平方米,總占地面積9042平方米。
1928年3月15日至11月11日,在中國工農革命軍農會領導李載基的指揮下,700多軍民在寨內與敵人展開了歷時8個月的雙峰寨保衛戰, 400多名英烈以自己的熱血演澤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反圍剿”堅壯史。大革命時期被中共廣東省委譽為“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曾在莫斯科召開的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向共產國際介紹經驗。
雙峰寨的建築時間長,規模大和英雄固壘的完整,在當前省內是罕見的。1978年被廣東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被縣、市、省列為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峰寨和韶關大學共建文明,每年前來參觀學習的海內外人士絡繹不絕,現已被我鎮規劃為重點開發的旅遊景點。
雙峰寨全景雙峰寨全景

石塘古村

雙峰寨周圍是石塘古村,其是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風、古韻於一體的村落,是周邊範圍內歷史最悠久、古建築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村落,現被列為韶關市古村落保護點。其整體地保留了清代和民國初年村落的格局和建築風格,而且保存了優良的自然生態系統,山水自然風光和諧統一。古村落的高梁飛檐、眾多的祠堂及祠堂內精美的石柱對聯、古詞壁畫等,與雙峰寨雄偉的建築相成映,更突顯出古村落的建築特色,本地特色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月姐歌及土法釀製的堆花酒技術,更讓嚮往農村休閒的遊客體驗到獨特自然的遊玩意境。

地圖信息

地址:韶關市仁化縣三四五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