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是佛,出自《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頓悟禪法思想的核心:“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眾生是佛
- 出自:《六祖壇經》
- 開示:慧能
- 闡釋:吳鐵夫
眾生是佛,出自《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頓悟禪法思想的核心:“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眾生是佛,出自《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頓悟禪法思想的核心:“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簡介眾生是佛,出自《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頓悟禪法思想的核心。文章【原文】1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生命形態。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無量生死輪迴,名為眾生。十法界中,佛、菩薩、阿羅漢、辟支佛為聖者,脫離生死,余皆有情,天、人、阿修羅、傍生、鬼、地獄,歷經六道輪迴,是為凡夫。佛學大詞典...
在佛教中有一個詞叫作彼岸,我們人所處的是此岸,菩薩和佛的境界一個大的範圍稱作彼岸。凡是成菩薩成佛的任務是幫助眾生“渡”到彼岸,這就是本人理解的普渡眾生的含義。也可以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是誰?凡有生命的皆為眾生。眾生...
關於人的心性與佛l眭的關係,《六祖壇經》又云:“若識眾生,即見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吾與汝說,後代之人.欲求見佛,但識眾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
眾生,漢語詞語,讀音是zhòng shēng,意思指:1.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2.〈方〉∶畜生,吳方言中單指動物。釋義 眾生 zhòng shēng ㄓㄨㄥˋ ㄕㄥ 一切有生命的動植物。《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人以外...
是心是佛釋義:觀經所說於觀法中想佛故,是觀想之心即為佛也。【是心是佛】(術語)觀無量壽經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疏...
佛(梵文:बुद्ध;IAST:Buddha),佛教術語,全稱“佛陀”,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一切眾生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都可能會成佛。佛是脫離了輪迴的、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
’華嚴經曰:‘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涅槃經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寶筴經曰:‘佛界眾生界,一界無別界。’即是。是實大乘之通談也。但說義有左右。或謂法有性相,攝相歸於性故為生佛不二。是相宗之意也。唯識述...
不是說眾生就是佛,不用修行了,這簡直是一種邪知邪見!而是必定要修行、學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因之,說眾生是從佛性出來的。第三是:「愛河無底浪滔滔」。「愛河」,是指男女的愛;不單人類講愛,就是異類、畜生也執迷...
報身:經過艱苦修行,證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種客觀存在相,行態圓滿福態,極為高大,常為諸菩薩說法,報身時隱時現。 化身:是佛的變化身,佛為了教化眾生,可現為六道眾生,以各種生命形式顯現,活佛就是佛以人體的形式顯現...
如過去有燃燈佛等諸佛,未來則有彌勒佛等諸佛示現。十方,例如著名之東方阿閦佛、西方之阿彌陀佛等。又攝大乘論釋卷十五有諸佛同一法身,三世十方諸佛亦即一大法身佛之說。又以眾生皆具佛性之故,遂有‘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我們是佛心裡頭的眾生,佛是我們眾生心裡頭的佛。因為我們這個心,和佛的心是一樣的,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佛的心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我們這個心也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所以佛和眾生是同體的,沒有分別,這叫同體...
釋迦牟尼佛生平 誕生 《妙法蓮華經》中記載: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釋迦牟尼佛誕生於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佛陀降生前為一生補處菩薩,住兜率天內院,以因緣成熟,而降生於迦...
佛性、絕對性的法與現實眾生的關係,也開始被探討。這種關於佛身的研究,被稱為佛身論,在佛教思想上有很深入的發展。其中,重要的有下列幾種︰二身說 如法身與生身、法身與色身、法性身與父母生身。法身,在初期佛教是指佛之教說...
又《佛地論》有三義:“1. 謂諸薩 求菩提故。2. 緣菩提薩 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 薩 是勇猛義,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名稱】:菩薩 【拼音】:pú sà 【注音】:ㄆㄨˊ ...
如來是法身佛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也只有法身一般才稱為如來。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即是如來法身。故此如來就是佛的法身,眾生自性。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能除一切貪垢欲望,智慧威德無窮,則如一輪...
佛性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fó xìng,佛教術語,意思是眾生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實相、如來藏等概念,義一而名異。佛性不僅佛有,一切眾生都有。《大乘玄論》卷三稱:“經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
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達摩大師從南天竺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
了解了法、報、化三身後,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地認識佛的三身: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佛。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心、佛、眾生三無...
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報身是因智慧心起觀照作用...
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眾生、有情之意。與聲聞、緣覺合稱三乘。又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密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此外,由於菩薩是佛位的繼承人,因此也稱之為“法王子”,...
佛是大乘極果聖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車。這輛大白牛車,有兩個輪子,一個是悲輪,一個是智輪。釋迦佛駕著這輛大白牛車,悲智二輪,一齊雙運,普載一切眾生,由凡夫地越過化城,直抵寶所。唯佛一人,悲智雙運,究竟圓滿,故號...
朝拜大道,寬18米、長108米,10級,由10對大象相對拱衛,既體現普賢精行實踐的精神和特色,又蘊含指引眾生朝拜禮佛的方向和途徑。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彌陀佛的48個願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願,二是象徵佛教中的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