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瑟福模型
- 所屬學科:物理
- 創立人:歐尼斯特·盧瑟福
- 所屬領域:物理結構
模型特色
- 在盧瑟福散射里,原子的電子云不會影響ɑ粒子的散射運動。
- 原子所有的正電荷,都集中於原子中心的很小區域內,稱為原子核。原子核的庫侖位勢造成了阿爾法粒子的散射。
盧瑟福原子模型 又稱“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陽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引”。關於原子結構的一種模型。1911年由盧瑟福提出。認為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
盧瑟福模型,或行星模型、太陽系模型,是物理大師歐尼斯特·盧瑟福創立的原子模型。1909年,盧瑟福領導設計與發展成功的盧瑟福散射,證實了原子核存在於原子中心處[1]。...
盧瑟福原子模型 又稱“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陽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原子核式模型”。關於原子結構的一種模型。1911年由盧瑟福提出。認為原子的質量...
盧瑟福的理論吸引了一位來自丹麥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電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軌道,解決了原子結構...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是指從1803年道爾頓提出的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開始,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電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軌道,解決了原子結構的穩定性問題,描繪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結構學說...
歐內斯特·盧瑟福(英語:Ernest Rutherford,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知名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
1909至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1871~1937)和他的合作者們做了以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推翻了J.J.湯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乾圓麵包模型,並提出了...
盧瑟福原子是人們一直都認為原子是物質的最小組成單元。...... 盧瑟福原子,人們一直都認為原子是物質的最小組成...葡萄乾補丁模型:人們研究原子結構,首先發現的是電子...
理想模型是為了便於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實際的物體都是具有多種屬性的,例如固體具有一定的形狀、體積和內部結構,具有一定的質量等。但是,當我們...
據此,盧瑟福認識到原子核半徑小於10米。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他的原子模型,他認為原子有帶正電的核,原子重量集中在核上,核的周圍是帶負電的電子,必然繞核沿穩定軌道...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電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軌道,解決了原子結構的穩定性問題,描繪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結構學說...
原子模型是人們對物質世界微觀結構的認識而建立的模型。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原子模型為由原子核(質子和中子)和電子構成,電子繞核做不規則運動,形成的電子云模型。原子...
直觀模型是指人們用經驗中比較熟悉的、可觀察的圖象來表示對象的整體、結構的一種綜合。即用直觀的素材綜合成一幅對象的整體圖象。比如關於日食、月食的直觀模型的...
α粒子散射實驗(Geiger–Marsden experiment(s))又稱金箔實驗、Geiger-Marsden實驗或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是1909年 漢斯·蓋革和恩斯特·馬斯登(Jishi.Y)在...
原子結構(也可稱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構成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為例, 其直徑約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徑記錄,在以毫米(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