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紅軍獨立團

1930年7月,皖南紅軍獨立團在安徽省廣德縣獨樹街宣告成立,王金林任團長,邱宏毅任政治委員,李邦興任副團長兼參謀長。獨立團下轄1個營4個連,紅軍戰士有300餘人。8月,王金林收編了郎溪畢家橋的一股土匪武裝,編為第二營。獨立團此時擁有二、三兩個營7個連,人員增加到600餘人,有長短槍260餘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皖南紅軍獨立團
  • 成立地點:安徽省廣德縣
  • 領導人:王金林、鄧國安
歷史背景,成立,失敗,

歷史背景

1929年秋,廣德地區螟蟲成災,次年春荒嚴重,糧價飛漲,組織暴動的時機日趨成熟。王金林鄧國安深入民眾,宣傳革命道理.
1930年3月,組織了廣德暴動,發動和組織花鼓塘一帶的農民開展大規模的分糧鬥爭,先後在董家沖、陳塘、戈村等地分掉大地主的糧食十萬多斤,並繳獲了一些槍枝。王金林領導的皖南紅軍游擊隊也在此時成立。
1930年4月,國民黨首都衛戍團團副李元凱奉命率一個營來廣德,對紅軍發動第一次清剿。王金林指揮紅軍游擊隊,採取“避敵主力,伺機出擊”的方針,日蔽夜行,分散活動,打得敵人暈頭轉向,疲於奔命。在廣德南部山區,紅軍連續襲擊國民黨的地方武裝,擊斃三名區長,在敵人內部引起一片驚慌。首都衛戍團清剿數月毫無進展,不得不於9月撤回南京,敵人的第一次清剿以失敗告終。

成立

1930年7月,皖南紅軍獨立團在獨樹街宣告成立,王金林任團長,邱宏毅任政治委員,李邦興任副團長兼參謀長。獨立團下轄1個營4個連,紅軍戰士有300餘人。8月,王金林收編了郎溪畢家橋的一股土匪武裝,編為第二營。獨立團此時擁有二、三兩個營7個連,人員增加到600餘人,有長短槍260餘支。土匪武裝的收編無疑增強了紅軍的力量,但由於政治工作沒能跟上,這夥人不遵守部隊紀律,搞非組織活動,拉攏腐蝕紅軍戰士,給獨立團留下隱患。
隨著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和武裝鬥爭的節節勝利,在廣德西南鄉和與廣德毗鄰的郎溪縣姚村地區相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赤色區域面積達6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萬餘人。
1930年10月,廣郎宣蘇維埃代表大會在郎溪境內隆重召開。王金林在會上作了“關於紅軍與勞苦民眾團體應有的關係”的演說。大會選舉產生了廣郎宣蘇維埃籌備委員會。王金林當選為委員會委員。大會決定實行土地革命,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要求。由於當時處於戰爭環境,土地革命沒有全面實行。
1930年10月,國民黨安徽省主席、軍閥陳調元派五十七師三四二團團長余逢潤率一個團對廣德紅軍發動第二次清剿。敵人憑藉其優勢兵力和迫擊炮、機關槍等精良裝備,氣勢洶洶地撲向赤色區域。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金林等紅軍獨立團領導人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率部取道浙江孝豐向贛東北轉移,擬與在那裡堅持武裝鬥爭的方誌敏會合。
1930年11月底,王金林率領紅軍從月克衝出發,經建平到達孝豐的門東村。12月7日晨,紅軍獨立團在門東村被敵三四二團、浙江省保全團等部包圍。王金林指揮部隊兵分兩路,邊打邊撤,在閻王山(即棉花山)與敵激戰數小時,終於突出敵人的包圍圈。在此關鍵時刻,土匪出身的獨立團二營營長沈雲山勾結三營九連連長劉昭武帶領3個連300餘人逃到郎溪叛變投敵。戰鬥的失利和投機分子的叛變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獨立團由原來的600餘人減少到70餘人。
1931年初,王金林把部隊帶到郎溪鴉山進行整編。整編後的紅軍獨立團下轄三個隊,部隊整編後即轉移到黃金壩一帶活動。

失敗

1931年2月,國民黨五十七師三四一團團長許國亭率一個營對廣德紅軍進行第三次清剿。10月22日,王金林率領紅軍和赤衛隊300餘人攻打誓節渡。敵人嚴密防守,久攻不下。王金林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不幸左臂負傷。部隊隨即撤出陣地,王金林離隊養傷,由於叛徒出賣被敵人逮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