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皖南特委

中共皖南特委

中共皖南特委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屯溪建立的皖南領導機關。歷時雖僅兩年,但在皖南革命鬥爭史冊上,有著光輝的一頁。

皖南地處皖浙贛三省接壤地帶,山巒起伏,地勢險要,歷來是戰略要地,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有黨的組織和活動。大革命失敗後,革命鬥爭暫時處於低潮,然而在黨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鬥爭的總方針指引下,各地共產黨人陸續來到皖南,以各種形式繼續進行革命鬥爭。

屯溪是皖南重鎮,北控安慶、蕪湖,東鄰浙江,西南與贛東北蘇區毗連,既是贛東北蘇區通往上海臨時中央局的秘密交通線,又是南京國民政府進攻蘇區的基地和後方。這裡赤白交錯,鬥爭非常激烈。1931年7月,中共蕪湖中心縣委巡視員劉震,給中央報告中提出,要以“屯溪為全區工作中心的中心”,並建議“宜在徽州屯溪成立中心縣委指導本區工作,如成立特區,由屯溪水道直屬中央指導,實行鞏固江西蘇區的任務,尤為適宜”。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1932年6~7月間,贛東北省委與皖南各地黨組織發生橫的聯繫。皖南地區成為配合蘇區鬥爭和牽制敵人、打擊敵人的重要前哨和陣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皖南特委
  • 地處:皖浙贛三省接壤地帶
  • 地勢:山巒起伏,地勢險要
  • 時期:土地革命時期
特委的建立,特委的改組,特委下屬組織,

特委的建立

為了配合閩浙贛蘇區鬥爭,牽制和徹底粉碎國民黨第五次“圍剿”,鞏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1933年冬,中共閩浙贛省委派省總工會秘書長李傑三到屯溪,秘密建立皖南特委,並擔任特委書記;機關設在屯溪上街,合記春號店內,爾後,閩浙贛省委又派省消費合作總社主任寧春生、蘇承品等前來屯溪,開展黨的秘密活動。
皖南特委成立後,屬閩浙贛省委領導。
方誌敏對皖南新區工作極為重視。1933年11月,閩浙贛省召開第三次全省工農兵代表大會,強調‘加強白區工作,發動白區民眾奮起鬥爭;積極開展皖南、浙西新蘇區”,並計畫在三個月內,要“皖南特委建立四十個秘密區委”。為了加強白區工作,1934年1月,省委舉辦了白區工作訓練班,為開展白區工作培訓了幹部。訓練班結束,派原省蘇維埃政府工農檢查部部長張金載,原化婺德縣委組織部長劉毓標,原鉛山縣河南特區委書記陳直齋,以及船員工會幹部黃天貴等人前來屯溪,加強皖南特委的領導。
臨行之前,方誌敏親自找他們談話,交代任務:“為了擴大蘇區,打破敵人的封鎖,派你們到皖南去工作。”並說:“皖南有個秘密特委,到皖南以後,要把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發動廣大農民創立游擊根據地,以便將來把皖南、浙西和閩浙贛連成一片”。同年4月,張金載、劉毓標等人到屯溪,見到了特委書記李傑三,接受了任務。開始,劉毓標到歙縣任縣委書記, 6月調太平任中心縣委書記;陳直齋先到休寧任縣委書記, 8月,調歙南(又稱旱南)任縣委書記;張金載留特委,擔任組織部長,黃天貴去貴池,以後,擔任貴秋東中心縣委副書記。他們均為特委委員。

特委的改組

1934年12月,方誌敏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進入柯村蘇區休整,接見並聽取了皖南特委、太平中心縣委負責人的匯報後,根據當時鬥爭的形勢,要柯村蘇區逐步轉為游擊區。同時決定將設在白區屯溪的皖南特委機關,立即遷到柯村。李傑三不僅沒有執行,竟不告而別,離開了柯村。由於李傑三不服從組織決定,加上來皖南後,活動範圍僅限於縣城和較大集鎮的轎行里,沒有到農村去發動廣大勞苦大眾,工作局面沒有很好打開。因此,方誌敏派人找回李傑三,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後,撤銷他的特委書記職務,留下原省委組織部長王弼擔任皖南特委書記。由於“皖南特委在白區徽州(屯溪),始終沒有會面”,王弼“仍帶獨立營,在各地開展游擊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經方誌敏提議,先遣隊軍政委員會決定留下十九師政治委員聶洪鈞,擔任皖南特委書記。
聶洪鈞於1934年12月25日離開軍團後,即在許村附近的一個村莊,召開特委擴大會議,參加的有李傑三、聶洪鈞,張金載,劉毓標,陳直齋以及地方上的幾個幹部。會議由聶洪鈞傳達了軍政委員會主席、北上抗日先遣隊總指揮方誌敏,對開闢皖浙贛邊區,鞏固擴大太平游擊區的指示,並按照方誌敏的意見,改組了皖南特委。新的特委委員有聶洪鈞、李傑三、劉毓標、張金載、陳直齋等七人。聶洪鈞任書記,李傑三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
聶洪鈞由於不通地方語言,1935午1月中旬,離開皖南到上海,寫報告給中央局請求調動。2月,聶洪鈞接到中央局通知,留上海工作。

特委下屬組織

皖南特委先後轄歙縣、石青太、太平、宣寧旌涇、涇旌寧宣、貴秋東、祁秋貴7個(後改5個)中心縣委,11個縣委和11個相當縣一級的區委(不含旌德4個黨支部);一個浙西工作委員會和皖南紅軍獨立團。還在上海唐山旅館設立了聯絡站,派交通王春茂以旅館服務員身分,負責皖南特委與上海臨時中央局的聯絡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