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書院

百子書院

《百子書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傳承世界優秀文化,促進社會不斷進步,為實現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百子書院》涉及面廣,品牌眾多。《百子書院》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相繼推出以下十個品牌:百子論文、百子百科、百子新論、百子文化、百子教育、百子科技、百子體育、百子動漫、百子遊戲、百子影視。其中《百子論文》的定位為社會公益文化品牌,於2008年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的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百子書院
  • 創立時間:2008年
  • 所屬公司:《百子書院》
  • 所屬行業:文化
人生的意義,世界文化現狀,我國的時代需求,《百子論文》的產生,《百子論文》的特點,《百子論文》的夢想,《百子論文》初績,《百子論文》效應,

人生的意義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出自《舊約·傳道書》)
幾乎每個人都會問這個問題,但很少有人去真正地探索答案,也很少有人能找到正確的答案。人們都勞碌著,忙著吃喝睡覺,忙著生兒育女,好像為自己活著,好象為兒女活著,說到最後也說不清,反正人家都是這樣過的,還能幹些什麼呢?思想過多只能徒增煩惱,不思想煩惱又會不邀而至,人什麼時候能走出這個迷宮呢?
人生最大的目標和意義,不過就是探索一切事物的真象,尋求一個明白和放心而已,所以無論古今中外,賢哲才達,都是在做這一樁事情,沒有超出這個範圍的。最後,他們的想法出奇地一致,都認為世間最高明的道理,其實是最明顯和簡單的,只是由於人心素來都是不甘於平凡,妄自尊大,才作蠶自縛,以致執迷不悟。
現代歐美等西方已開發國家的文化大多起源於古希臘文明,影響深遠的歐洲文藝復興就是人們對古希臘文明的重新繼承。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柏拉圖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們在西方國家歷史上的地位,就如孔子在我們中國的地位一樣。西方學者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兩千多年來的西方哲學的各個流派,不過只是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思想的註解罷了。
大家都知道,哲學是一切人類知識中最高深的學問,可以說是人類文化範疇中的北斗星,是一切文化的中心坐標。哲學家一向被世人公認是最智慧的人物,由此可見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成就之博大,對西方社會影響之深遠。《理想國》是柏拉圖最著名的哲學著述,囊括了柏拉圖和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思想精華,在這本書的第七章里,他把我們世人比喻成岩洞裡的囚徒,被捆綁在那裡不得自由,眼睛只能看到一個方向,無知地把真實世界的影像看作真實世界本身,還頑固地打擊迫害甚至殺死試圖幫助他們明白真象的人。柏拉圖認為,人生最高的目的就是掙脫虛假的認知,尋找到真實的世界,然後再去幫助迷惑的人開悟。他還對這個尋找的過程作了詳細的、有步驟的安排,現代美國等西方國家就是按照柏拉圖的這種方法來建國君民教育的,“言必稱希臘”的說法,其來有自。美國歷代總統標彰的“美國夢”,其原型就取自《理想國》,不過比原版還差得遠,因為只有其形,不得其神。
柏拉圖認為作為國家的統治者首先必須是掌握真理的人,到達了真實的世界,然後又勇於負擔責任,再回到岩洞裡的囚徒中去,引導人們尋找自由和真理。當然得到自由的人是不願再回到過去曾經的囚徒生活,何況囚徒還會把他當作異類進行排斥和打擊。但是這一步是必須要走的,不然他的知識就不圓滿,擺脫虛妄走向真實是一個質的飛躍,掌握真理又不辭辛苦回到虛妄中來指導眾人走向真理又是一個質的飛躍。這兩個境界都很難達到,沒有大願心是做不到的,所以立願是成就事業最重要的因素。
無獨有偶,其實我們中國的孔子、孟子都是這樣的想法,這叫作“英雄所見略同”。他們才是真正的大英雄,燃燒自己,照亮世間,以天下為己任,為蒼生謀福祉,不懼路途遙遠,挫折紛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
從這裡,我們才知道人為什麼被稱為人,因為我們人類能無私地奉獻,能提供世間無邊的關懷,這種愛滋潤了人類的勃勃生機,這種愛就是人類文化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孟子說“人別於禽獸幾希矣”,我們人類同禽獸的區別太小了,它們只有親情、族類之間的愛,而我們人類的愛卻可以沒有任何條件,無邊無涯。人生長於天地之間,以藐小的七尺身軀,其能夠與廣大高厚不可測量的天地,並立而稱為三才,就是憑藉有這個潛能。而人類文化存在的作用,就是啟發人類這種人人具有的潛能。這一點,無論人類社會發展到哪個階段,都將是永恆不變的,因為真理永遠不會變,會變的就不能稱真理。

世界文化現狀

歷史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物質和文化都進入一個空前繁榮時期,當今世界所創造的經濟財富和科學文化成果都是史無前例的。但是,也應該看到這種發展所帶來的反面效應也是不可忽視的,由於過分開採和利用資源的行為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氣候變異,環境惡化所引起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和財產。能否可持續發展這個不可逾越的問題歷史上第一次橫亘在人類面前,逼著人們作出回答和應對。有其果必有其因,這說明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模式存在極大問題,而這種經濟模式背後作為支撐的文化,一定是不完善的。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得這種矛盾突出在人們的視線中心。
被譽為現代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指出:“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定。”一些人見利忘義,損害公眾利益,喪失了道德底線,是2008年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事實證明,道德缺失是導致人類不能持續發展的一個深層次原因。同時這也顯擺了一個道理,越是經濟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就越需要社會道德的鋪墊。沒有道德作為基礎,再完整的法律和制度只能是一堆美麗的不能兌現的虛偽承諾。
可惜的是,在現代社會中,物質發出的聲音太大了,大到道德的聲音沉淪到集體失聲。歷史用沉重的事實再一次嚴厲地教訓了人類,證明了物質和精神這兩者是平等的,是同樣重要的,是一體的,是一不是二,偏向任何一方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現代的哲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他們探索的主題越來越精細了,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但是有利必有弊,精細就容易傷害到質樸的本質,就象雕刻至微的窗欞很容易削薄,很容易損壞掉一樣。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雕琢本來就是對質地的一種破壞。現代的哲學和藝術,已經很少能看到真正的普世大愛了,人們的眼光被局限在一定的區域和範圍內,淪落到只能為限定的族群和限定的時段服務。這種文化已經迷失了方向,就如柏拉圖說的,人的知識如果不能讓他從虛妄的世界轉到真實的世界,那么這種知識的積累只能成為更大的虛妄,因為它的基礎就是虛妄的。

我國的時代需求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歐洲的史學家認為中華文明有五千年,他們是從黃帝時代開始計算,後來我們的史學家也依照歐洲史學家的說法。其實,按照他們給文化下的定義,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應該從伏羲氏開始算。因為那時中國就出現了漁業、畜牧業,並創建了文化——陰陽八卦,而且這種文化並不幼稚,它深深地埋藏著世間的真理,並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否定,相反,即使在現代最尖端的科學面前,中國伏羲時代的八卦文化還閃爍著迷人的魅力,讓許多科學家沉醉,從中汲取靈感。
中華民族一直延續了這種文明,周文王依照它發展成六十四卦,周公寫下爻辭,孔子為它作了十翼,列為儒家五經之首,漢武帝時施行大一統,獨尊儒術,後漢佛教傳入我國,並很快紮根結實,和儒道一同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三駕馬車。這種以社會道德倫理為主體的教育制度一直被主政者延用,直到民國時期,這種文化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為中華民族的穩定和強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到了近代,受到西方列強鐵艦火炮的劫掠,中華民族飽受了百年的恥辱。中華民族的精英分子倡導進行文化改革,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抵禦外國的侵略。由於矯枉過正,這個時期的傳統文化受到不合理的岐視,被冷落到一邊。但即使是那時,有些傑出的知識分子還沒有放棄對傳統文化的信仰。民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辜鴻銘在他的著作《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提到,西方文明有著巨大的硬傷,要拯救西方,“把歐洲文明從毀滅中拯救出來”,並為戰後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鑰匙”。還需要中國的文化,只有中國文化才有永遠的生命力。因為中國人過著心靈的生活,這一點是標榜科技的西方人永遠不能到達的高度——“真正的中國人就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過著心靈生活的這樣一種人。 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有著童子之心和成人之思。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國人永遠年輕的秘密又何在呢?諸位一定記得我曾經說過:是同情或真正的人類的智慧型造就了中國式的人之類型,從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國人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這種真正的人類的智慧型,是同情與智慧型的有機結合,它使人的心與腦得以調和。總之,它是心靈與理智的和諧。如果說中華民族之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
辜老先生的這種見解受到了國人的恥笑,但歐洲的一些有識之士卻對他佩服之至。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指故宮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不可不看辜鴻銘。現代世界的形勢證明了辜老的遠見卓識,1988年,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瑞士召開集會,討論世界發展的問題,一致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繼續發展,只有從二千多年前中國的孔孟思想和大乘佛法里汲取營養。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中國注定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國家,而這種影響注定是文化方面的。
應該說能說出這些話的人真的能稱得上有學之士,人們還能有這種反思說明人類還有希望。“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可是經過差不多三代人的文化斷層,要想再拾起這種文化已經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了。但是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只要我們能夠奮起直追,莊靜日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的光明前景一定是可期盼的!

《百子論文》的產生

天感地應,時勢造英雄,中華歷史上從來就不缺風流才秀。伴隨著經濟的騰飛,國人對精神文明的訴求變得越來越強烈,樹立主體文化意識和民族自信心成為海內外華人的共同願望。在中央政府的倡導下,一時間,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強勁的國學熱,孔子學院在全世界遍地開花。民間有識之士也不甘落後,在政府的主導下,一個箇中華文明研究團體如雨後春筍一般瀝瀝標立,其中《百子論文》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
百子論文》作為一個文化新現象,起源於東莞清溪,是在政府指導和民間承辦的模式下發起的一個文化交流和探索的平台,從2008年源起,歷今雖只有兩屆,但卻凝聚了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開創了一番文化新氣象
百子論文》繼承了古今人類文化的優點,努力弘揚和探索人生的積極意義,提倡人們發揚大愛和關懷,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樹立時代的道德觀,為促進人類可持續的和諧和發展奏響了進行曲。
作為一種文化事物,《百子論文》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方法論。它的目標是弘揚和發展中外優秀文化,為人類的和諧和進步創建精神基礎;它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不分不民族、不分國界的文化盛會,為人們提供一個文化交流和學習的平台,培養一批傳播人類優秀文化的火種。
前面已經分析過,現代世界人類文化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很狹隘階段。數學、科學、體育已經喪失了不分國界為全人類服務的根本精神,而是只能為某個國家或某些群體和組織服務,甚至墮落到成為人類互相攻擊和戰爭的工具;文學和藝術創作的目的不是為了給整個人類帶來詳和,而是出於泄憤和仇恨,淪為政客達到狹隘目的的手段;哲學和宗教也都淺薄化、形式化、迷信化,象斑鳩占據了鳳凰的巢穴,象螟蛉冒充蜾贏的後代。
時代呼喚一次文化的涅槃和新生,呼喚人類的質樸和赤子之心,呼喚世界的大同與和諧。悲觀的人會說,這是不可能的,被染過的白布是不可能再恢復的原色的,《坤卦》:“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這些話聽起來確有其理,很容易瓦解普通人的鬥志。但有志之士卻不以為然。俗話說,腳跟立穩乾坤定,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大丈夫處世,修身育德,有德必有言,言必信,行必果,縱使蘇秦張儀之流,口苦懸河,舌如利劍,豈能動他一點心!沒有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的,養成一個壞習慣很容易,改正一個壞習慣就很難。但是如果天下的好事那么容易做的話,君子也就不會稀罕啦!瞻前顧後,畏首畏尾,自己給自己劃定界限,想利世濟人,做出一番成績,只能是畫餅充飢,無有是處。我輩應該積極進取,心中不要有一絲畏懼,困難自然如雪赴湯,亂麻逢利刃,不解自破,此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有擁有這樣一番心志,才可談得上做事!所以孔夫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歷史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這一光榮的使命賦予我們這個時代,正是仁義之士進取的絕佳時機。黨的十七大報告宣稱,要“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興起高潮,就得有人去弄潮,就得有事去提勁,為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建設推波助瀾,在輝煌的中國文明史上寫上濃重的一筆。有志不在年高,《百子論文》雖然只是一個新生的文化嬰兒,卻有彪炳春秋的志向。
鑒於現代以美國文化觀念為主體的世界主流文化已經如盲人摸象,因小障大,走入一條精細和狹隘的道路,用這種文化引導人類的腳步,早晚會漏洞百出進退維谷。為了給有志者多一種選擇,能夠指明另一個不同的遵循人類早期文化共同的直、方、大的精神方向,建立一個互相交流和進步的平台,促進更適合時代、更先進的人類文化的生成,《百子論文》宣告了它的誕生。

《百子論文》的特點

一個事物的特點就是使他區別於其他事物的部分,是事物存在的根本條件,也是人們清楚地認知一個事物的關鍵。比照當前世界文化主體,《百子論文》有如下的特點:
第一,《百子論文》的目的不是讓人們只注意物質世界,而是帶領人們走進精神的世界,讓人們看到物質和精神合而為一的世界,理事圓融,無偏無滯。這一點是人類文化的核心,也應該是《百子論文》的中心主旨。
所謂的精神世界,就是儒家大學要達到的“明明德”,老莊說的“道”,就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所描述的形而上的精神世界,也是佛教說的般若,中國禪宗說的“明心見性”,基督教說的“聖靈”,雖然名字不同,但其實是一樣東西。所以真理只有一個,人的知識到達一定的程度,就合而為一了,就象百川,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最後總匯入海。又好比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各各不同,但每個人見到的確實是月亮,不過圓缺不同而已。
要讓人們達到先哲的水平,認識到真實的自己,不容易,太難了,但那是真理,是人類教育唯一的正途,只有知難而上,盡力而為了。司馬遷說得好,“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古希臘的柏拉圖認為只有認識到世界的真實面目,才能夠治理好國家和人民,塑造出一個理想的國度。說實話,即使讓人們明白有這么一回事也是一個大難題,如果真正地明白,也就已經具有這么高的精神水平了。辜鴻銘老先生為了解釋好這一樁事情,特意寫了一本書《中國人的精神》,把這種精神解釋成溫文爾雅和智慧天真。辜老天縱英才,絕世聰明,他寫的這本書有沒有讓人明白中國人的精神是什麼,沒有,頂多模糊有個印象就不錯了。
人們會以為這不是哄人的么,只是說出來讓人眼饞的。告訴你確實有門路可進入,儒家講“誠心敬意,格物致知”,釋家講“戒定慧”,柏拉圖講的好懂,而且西方國至今還在延續他這種教育方法,他和老師蘇格拉底認為,要從物質世界上升華到精神世界,第一要先學數學,數學裡蘊含著世界的真相和事物之間辯證的關係;第二要學幾何,第三要學立體幾何,由於人們對空間維次的認知只能達到三維,所以立體幾何只處於初級階段,遠遠沒有成熟到可以給人們指導道路的層次;第四要修學天文學業,然後是音樂,體操,藝術,然後要參加軍隊為國效力,把所有這些關都順利通過了,才來學習辯證法。要注意他設計的這套學習程式是有先後次序,一點不可逾越的,辯證法不是一般人能學的,並不是柏拉圖賣關子,隱瞞什麼,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後面的你根本學不了,要學只能學到皮毛,得不到真諦,沒有用的,只能誤人。大家要注意了,以這個標準,西方歷史上有幾個人能過了,可見這個方法不容易,但不容易現在大家還在依照蘇格拉底的在做,現代西方的教育,超不出這個範圍。人們縱不能全通,也可以小悟,小悟也有不小的成就,但是距離《理想國》的要求就差得遠了。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方法就高明多了。佛家講“治心一處,無事不辦”,儒家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儒家教人修身養性,只有這樣才定下心,心定才能安,心安才產生智慧。孔子能說出“一事不知,儒家之恥”這樣托大的話,不能做到是不敢說的。儒家的教育也很簡單,書讀萬遍,其義自見,只教人背書。有人懷疑這種方法行不行得通,你看就有人表演證明給你看。《紅樓夢》里說賈寶玉能過目成誦,林黛玉說她一目十行。你說這是小說,不可信。三國時有個叫張松的,代表西川出使漢室。曹操給他拿自己寫的《孟德兵書》給他看,他三下五除二翻一下,就倒背如流了。神不?上面提到的辜鴻銘先生,十歲時在英國電車上倒拿著報紙,有人譏笑他不識英文。結果他嘰哩咕嚕把報紙背出來給人看,最後說了句,你們英國字才二十六個字母,太簡單了,我倒著看就學會了。弄得人們目瞪口呆。說中國文化落後,好,表演一招給你們看,還玩你們英文。不服不行。有人說這是天才,告訴你,我們人人都有這個能耐,不過沒有得到好好的開發而已。這種教育方法在中國歷史上沿襲了幾千年,叫做師承,可惜現在基本上就銷聲匿跡了。
百子論文》主張,師承的教育方法是我們中國傳統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種獨特的方法,不應該輕易地把它拋棄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承和發揚這種教育方法是我們光榮的使命。
第二,《百子論文》是一個人類多元文化求同存異、和諧共存的文化交流平台。
現代國際社會流行暢銷一本書,叫作《文明的衝突》,是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的著作。本書認為現代國家間的競爭實質是文化的競爭,文化是組成國家競爭力的要素,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社會資本,是參與國際合作和政治結盟的精神基礎,是支配國際政治格局的基本力量。未來的衝突很可能是西方對非西方國家的衝突,他特彆強調儒家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對於西方的威協,特別是儒教文明與伊斯蘭聯手的可能性。
應該說,亨廷頓教授的許多觀點,特別是他研究國際政治的方法論,在學術上有其獨到之處。他所闡述的觀點,在現實國際關係中,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具有重大潛在影響的問題。亨廷頓教授的某些觀點,可能已經被一些西方國家現代的所謂精英群類秉承,而且正在對我們這個時代產生巨大的作用。這是現代國際文化的一種致命的缺陷,正在把人類引向危險的深淵,它很可能把世界置於無窮的對抗、衝突和戰爭中,甚至萬劫不復。邪知邪見的危險是多么可怕呀,它能蠱惑大國的執政者輕用其國,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這是西方的先哲柏拉圖在《理想國》里早就預言過的。
亨廷頓的見解,是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典型寫照,他們的目光被限制在物質世界,根本對柏拉圖所稱的精神世界一無所知,只看到文明的差異,沒看到根本上的統一,這種片面的意識就導致了錯誤的方法論,宣揚文化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讓矛盾的對立項成為人類政治的主題。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歷史學家英國的湯恩比博士認為,科技進步對物質文明有利,但對於提高人的善意、良知良能以及改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方面,反而是不利的。他對於科技文明造成的道德空隙感到憂慮。
中國傳統的觀念歷來認為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現在羅馬的天主教教皇還指示世界各地的大主教認真學習這些儒佛大同的理念,以基督教為本的西方國家的精英分子怎么能對此充耳不聞呢?
所以《百子論文》的使命就很重,因為現代的世界形勢太嚴峻了。面對文明的衝突這樣一些主流文化,如果沒有一個大的輿論團體指出正確、具體和高明的見解,是當今世界另一個悲哀。如果對此麻木不仁的話,可以說人類社會的災難已經開啟了大門。
百子論文》要組織有志者認真研習各種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認識和弘揚其和諧友善的本質,召集世界各地有見識的人共同探討,總結出發布真實的信息,要人們意識到人類各種文化是高度的統一,相承相輔,抵制文明衝突論的片面說法。
第三,《百子論文》以培育出世界人類文化真正的大師為目標。
一種文化現象,不管它的外現場面是多么熱鬧,曾經引起多么大的轟動,如果沒有湧現出類拔萃的人物,那它注定是低級的,不會在人類的歷史上劃出很深的道痕。
因為歷史從來是屬於英雄的,時勢造英雄,英雄創歷史。此唐人柳禹錫《陋室銘》詩文所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原清華校長梅貽琪先生也認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長的演說中,明確的向學生說明:“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肆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那么,什麼才可以稱之為高深學問,什麼人才能當之大師稱謂呢?
日前,中國現代學術界的泰斗季羨林老先生宣稱辭去國學大師的稱號,引起了人們對大師稱號的討論。大師者,最高明的老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沒有一事不明白,沒有一念不慈悲,沒有一行不坦蕩,這個固定的標準,季老先生懂得,當然不敢承受,受之就僭越,就是欺世盜名。奉勸人們還是要多學點知識,不要亂送帽子,想讚揚一下別人卻讓人家發窘
博大精深,知行合一,儒家稱之為聖賢,禪宗稱之為明心見性,基督教稱之“與神同在”,柏拉圖稱之形上學,現代人所謂大師應該是如此吧。
著名的北大前校長蔡元培先生繼承了儒家和西學柏拉圖的精神,把世界分為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兩部分,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現世的幸福,而是為了達到那個“不可名言”,如果“不得不強為之名”則“或謂之道,或謂之太極,或謂之黑暗之意識,或謂之無識之意志”的實體世界。人類正確的教育都不能偏離這個宗旨,離之即邪,就如現代的西方教育。
蔡先生提出了美育教育的概念,認為美育教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最重要的途徑,使人們從現象世界通向實體世界所必經的橋樑。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於其特點,在蔡元培看來,人從現象世界通向實體世界存在的障礙不外兩種意識,一是人我之差別、二是幸福之營求。“有人我,則於現象中有種種之界畫,而與實體違。有營求則當其未遂,為無己之痛苦。及其既隧,為過量之要索,循於現象之中,而與實體隔。”因此,仕人我之見,泯營求之念便是從現象世界走向實體世界的關鍵,而美感教育的特性恰恰就在於此,他說在現象世界,人人都有愛惡、驚懼、喜怒、悲樂之情,不過這種情感隨著人的離合、生死、禍福,利害等現象而改變,但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以外,一無雜念”,人進入這種境界則“已接觸於實體世界觀念矣”。蔡先生後來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說》一文中,他把美感教育這種特性說得更加明確:“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之我見,利己損人之私念,以漸消沮者也。”正因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質高尚純潔的特性。因此蔡元培認為:“故教育家欲由現象世界而引以到達於實體世界之觀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蔡先生的美育其實就是使人恢復到純潔的本性,孟子說的赤子之心,禪宗說的本來面目,人人具有,因為貪婪而失去的本元。若不去自私貪心,妄談真實智慧只是緣木求魚,所以蔡元培先生最痛恨學子以學問為敲門磚,謀取名聞利養的庸俗觀念,認為這種初衷已經限制了人們智慧的發展,他懇切地教導北大學子“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根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由此可見,古今中外,聖人賢哲,都諄諄教導人求索真正的智慧,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要真正對自己的精神樹立有幫助,要真正能善其身、濟天下才行。這種智慧,不是能從書本上學到的,所謂因指見月,得兔忘筌,書本只是獲取學問一個工具而已,就如渡河之舟,登岸即棄。
所以真實智慧的承載者是人,也就是大師。如果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缺少了大師,將是整個時代的墮落,代表著人類智慧的沒落,這種不幸超過物質生活的憒乏。
為什麼會出現大師的斷層呢?是因為人類失去了對這種世間最珍貴的現象的希求,心靈昏昧了,光照在上面也察覺不到了,麻木不仁,一致於斯!
九州生氣恃風雷,正是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百子論文》才發出振聾發聵的號召,呼籲我們人類的每一員都要自重自愛,誠意正心,去追求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升華。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類風氣必將為之一振,賢能志士勢當濟濟而出。

《百子論文》的夢想

世界局勢的變化讓中國文化有了發展的歷史契機。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文化也進入全球關注的視線。海外首先颳起一股中國傳統文化風。其實上世紀末期,拉美文學的爆發就吸收了大量中國古文化的元素。這股旋風隨即又轉向國內,在十三億國人中,掀起了持久的國學熱,出現了各種各樣形式的國學研究組織和傳播媒體。《百子論文》也是這大眾中的一個。
百子論文》立願向全社會傳播一種新的教育方法,把親職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與現代全世界通行的科學技術教育相輔相承,彌補其對社會倫理道德教育重視的不足。
百的含義就是多的泛稱,子在現代可以解釋為傑出人才,論文可以解讀為思想和精神,合起來講就是各種各樣傑出人才的思想和精神。這些思想和精神代表了人類的智慧的總和。
百子論文》認為任何一種思想和精神都有其特性,同時又擁有絕對不變的共性。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社會文明在升華後的程度上是高度統一的,而不是不可調和的關係。文明衝突論的觀點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這種錯誤的論調只能對人類產生相當嚴重的不良後果。
百子論文》認為只有人心才能真實地反映人類文明,語言和文字只是真實智慧的一個投影。所以要傳承文明,只有辦教育、培養出人才這一條路。

《百子論文》初績

《左傳》言:“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經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百子論文》樹立了自己的遠大崇高的理想後,就開始奔著目標追求。
上面講過,《百子論文》要培養一些為政的人才,有人會錯誤地認為我們要弘揚的是政治哲學,其實我們說的為政是沿襲孔老夫子的說法,子曰:為政以德,其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只講“為政”,不談政治;“政治”如國父孫中山所說的:“管理眾人的事。”孔子所提的“為政”是教化,教化是中國文化的名詞,不能看成是教育。教是教育,化是感化,但過去又不叫作感化,而叫作風化。為政的意義包括了教化。一年四季,天體星座的移動,好像聽北斗星的指揮,跟著它,繞著它轉動。不但一年四季,每個月北斗星所指的方向都不同,整個天體隨時在運轉。每天十二個時辰,北斗星的方向也在變動,而且這是幾千萬億年,固定的一種變動,不能錯亂,事實上它也決不會錯亂。 對於“北辰”我們了解了,那么孔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為政以德”,內心有道,表現在外的行為就無懈可擊。譬如北辰,有中心的思想,中心的作風,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裡本身不要動,只要發號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滿天無數的星座,都會跟著你的方向動。教育就是幫助人樹立正確的思想,這是人世間最難做的事,同時也是最有意義的事。要想說服別人,首先要說服你自己,也就是孔夫子說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百子論文》的大旗下要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這些同道中人的共同目的是正己正人,為這個世界增加一分清風正氣。
那么《百子論文》要以哪裡為下手處呢?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言一行,一飲一啄開始。不要小看了這些細末處,在《百子論文》看來,人生無小事。孔子在《易經》的《系傳》上說:“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莊子在《南華經》上說:“颶風起於萍末”,颶風就是現在所講的颱風,現在西方人用中國語音譯過去,也叫颱風。我們看到颱風的力量這么猛烈,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時候,只見到水面上的一葉浮萍,稍稍動一下,緊接著水面上一股氣流冒上來,慢慢大了,變成颱風。道家這句話是說,個人也好,家庭也好,社會、國家、天下事都是一樣,如果小事不在乎,則大問題都出在小事上。“颶風起於萍末”,大風暴是從一個小風波來的。所以孔子在《易經》中說的上面那一段話,說明天下事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幾乎沒有偶然。平常聽人說:“這個機會很偶然”,實際上沒有偶然的事情。看似細微之處,大有文章可作。 確定了教化內容,要選擇什麼樣的人選作為教學對象呢?《百子論文》認為,象培養為政人才這樣的大手筆,必須要從娃娃們抓起。因為成人的思想已經定型,很難再產生能虛心進步的進取力,而孩子的心靈純潔得象白紙,更容易發揮和雕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即使到得社會的大融爐中,也能很容易就做到不為外部環境所動,腳跟立穩千秋定,成為中流砥柱,左右扭轉社會風氣,使其向好的一面偏轉。 鑒於現代主流教育現狀,《百子論文》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教育,甚或只是文化界一道懸花一現的風景,但是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它已經注定要成為時代文化的一股相當重要的力量,只是尚須時日而已!2008年,在東莞市清溪鎮新世紀書店,《百子論文》組委會成立了。同年5月份,第一屆《百子論文》以公益活動的形式出現在清溪文化中心影劇院的舞台上。本屆活動的主題內容是演講和口才,參與者主要是清溪各中國小學生,論的範圍是解讀名著,感悟生活。看似很普通的形式,卻蘊涵了組委會的苦心經營。
首先,《百子論文》讓活動參與者認識到語言的重要性和準確無誤表達的難度。中國傳統儒學教育分為四個重要部分,這就是著名的儒門四科:德行第一言語第二,為政第三,文章第四,孔夫子對說話很重視,認為“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他教導弟子要防口如關,非禮勿言,民間也有“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警言,《莊子》里特別講到轉達話話的困難性,其實世界上大多數的矛盾和問題產生於語言溝通的錯誤和不足,世間人能言善辯的很多,但是很多都流於逞舌尖之利,言不由衷辭不達意,一般人很容易不經意間就搬弄起是非,風波就在舌根上醞釀了,羅織了人間多少不幸。言語的時代意義確實很大呀,為政者不可不通言語,所以言語還要放在為政的前面。
而演講一般需要演說者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表達自己的見解,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如果沒有真實才學和坦蕩心懷,很容易自覺和被人覺察到錯誤,所以演講是最煅煉人成才的手段和方法。有德者必有言,中國古代國家治理者很多都善於演說和辯論,張口就來,不假思索,沒有道德和知識的支持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書有未曾經我讀,話無不可對人言,司馬君實平生一論足可以襯托出真正儒生坦蕩蕩的人生。
多進行演講可以加強人的自省的能力,促進他德行和能力的進步,所以古代的很多皇帝都以言語作為考察治國大臣的一個層面。《百子論文》提倡現代社會也應當採納這個建議。
2009年5月,在清溪又展開了第二屆《百子論文》,這次活動的主要形式是話劇和小品,顯然吸收了古代希臘人的一些文明。在古代希臘,戲劇(尤其是悲劇)是神聖的,不是我們中國人眼中的娛樂輕鬆的玩意。劇作家都是當時有成就的哲學家,代表了人類最高的智慧,劇本內容探索的話題都是人類精神深層處極需解決的問題。人們通過觀看戲劇來達到對形而上精神的認識,從而淨化和提升人生的境界。在古希臘人看來,戲劇上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現實的生活只是真實人生的投影,只有真實人生才是美的,才是真正需要追求的。所以悲劇演員在社會中的地位甚至高於現實世界的統治者,僅次於祭司。《百子論文》欣賞的就是這種認真探索真實世界而不是被現象世界所左右的精神,現代人都被華爾街的黑色童話網縛住,實在是比不上古人。
百子論文》就是要喚醒人類的這種追求人生美好的潛能,讓人欣慰的是,我們在這些參加戲劇表演的選手身上,看到了這人性中美好的光輝。在這些孩子們的眼裡,能在舞台上演繹故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在那一刻他們真的成為了故事裡勇敢的王子和美麗的公主,真的成了民族英雄和國家棟樑,他們會樂於把自己陶醉在劇情里。只有《百子論文》才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讓我們用心地呵護著孩子們這個美麗的幻想,別讓外面的不知何處來的一陣風吹來吹散了這個七彩的肥皂泡。
我們也曾年少,也曾做過這樣的夢,雖然可能沒有機會上舞台,但每當在書上看到精彩故事的時候,仿佛覺得自己就是主人公本人,為他的歡樂而開心,為他的苦難而落淚。有時走在安靜的小路上,還會想像其中一些鹹人的故事情節,自言自語地念叨著台詞。然而經過歲月的蹉跎,又有誰還能保存那份美好的心情呢?誰的記憶里還會偶爾飄過來一絲當年的感覺呢?
世味嘗來渾是蠟,莫教開口向人提,或許這句話才是我們此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就連大詩人杜甫也認為“人生反覆看亦醜”。為什麼在孩子們眼裡一切都那么有趣的生活,在大人們品嘗起來卻是味同嚼蠟呢?究竟是小孩子錯了還是大人們錯了?我們一般人會認為小孩子少不更事,不知生活的艱辛,但是如果是小孩子說了算的話他們會不會說我們大人老成自居、神經兮兮呢?莊子睡覺夢到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夢醒後他懷疑自己是不是正在蝴蝶的夢中呢?究竟誰的觀點是正確的呢?可能有人覺得這個問題很可笑,有點弱智,不屑於去思考,可是告訴大家,從古至今世界上人類最聰明的大腦都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至今沒有明確的回答,我們普通人也就別太自以為是了吧!
難道不是嗎?諸子百家、三教九流,都在構建著自己的童話王國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個個都在造作自己的世界,我們哪一個不曾在他們的宮殿里漫遊?不但我們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何曾例外,埃斯庫羅斯的《斯芬克斯》、莎士比亞的《王子復仇記》、《羅密歐與朱麗葉頃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歐洲人。
可憐的現代人,越來越把自己束縛在方孔兄裡面的那個小天地里,在裡邊玩弄著貪、嗔、痴、慢,迷途忘返,還嘲笑藝術家不務正業,不知道享受人生,即使別人告訴他圓圈外邊的世界更大、更美妙,他仍然自以為是,以為別人在講天方夜譚。也許是孩子們接受的社會污染比我們少得多,他們的心田還是一片天真和純潔,所以更容易接受藝術,而藝術是高於生活的,所以孩子們在戲劇里是高於我們的人生境界的,但是有哪一個大人會在他們面前感受到慚愧呢?有多少人在覺得這些孩子們是在胡鬧,浪費黃金時光呢?
不要不反省我們大人的無知和殘忍,我們會用狂妄無情地摧毀孩子們心中那片最真、最善、最美的世界,逼迫著他們回到我們成人的機械的生活,就如把美麗的金魚從淨水裡倒在污泥濁水中。讓我們靜下來,安安靜靜地欣賞著我們的孩子教育給我們的知識,體驗一下充滿感動的感覺,然後問一下自己,做一個選擇,我們是要活在生活的戲劇里還是要活在戲劇的生活中?我們要改變孩子們,還是讓孩子們改變我們?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淨土,都曾有一片美好的桃花源,可是最終我們離開了它,流浪在外,找不到回家的路,得不到心靈的慰藉。面對我們的孩子們,看到他們沉浸於幸福的夢想,我們的心裡除了有安慰,也隱隱約約有絲絲很難被察覺到的對自己童年的惋惜。
但願我們能夠幫助孩子們守住這片心的空靈,不得不說,《百子論文》必須要托起這個時代沉重的命題!

《百子論文》效應

百子論文微言大義,現代人能真正明白的人很少,所以人們從中能得到的真實利益也很有限,這與我們這代人的根性有關,其來有因,不能強求,需要多用方便,因勢利導,假以時日,一定會漸入佳境,受益無窮。
日月化四時於無形,大地藏萬物而不覺,進則無求,退亦無悶,順天承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百子論文》可與天地同化矣!
雖然如此,《百子論文》還是讓人們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動,在人們的心靈里掀起一波波追求的衝動。
2008年6月7日,第一屆《百子論文》活動終於在大眾好奇的千呼萬喚中掀起了蓋頭,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已經是千嬌百媚,萬種風情,霎那間傾動了整個清溪,上至鎮委鎮政府領導,下至各中國小學生和老師、家長,都熱心地參與,積極地出謀獻策。老師和學生參與熱情高漲。短短的三天時間,組委會就收到了各中國小推薦101位參賽選手的名單。清溪報社總編林郁感慨地評價說:“汶川大地震讓中國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百子論文》活動讓清溪人民的心匯到了一處。”清溪鎮文廣中心主任余暢奇有感而發,連說了三個想不到:“想不到咱們清溪的孩子們這么有才,想不到清溪的民眾這么熱心,想不到《百子論文》有這么大的凝聚力。”
2008年7月16日,第一屆《百子論文》在清溪文化中心影劇院舉行了決賽。活動的主題是“解讀名著,感悟生活”,有三十六名選手參與了角逐。這些選手一個個真誠、純潔、充實、自信,神態是彬彬有禮、鎮定自若,演講是談笑風生、淋漓盡致。現場的觀眾看得如痴如醉,這是多么朝氣蓬勃的清溪未來呀。他們有理想,有智慧,積極向上,使人覺得後生可畏,同時也感到很欣慰,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在他們身上絲毫沒有看到人們通常都痛心疾首的所謂“草莓一代”只知享受、不懂得感恩、推卸責任的特徵。通過《百子論文》,家長和老師發現了孩子更深刻的一面。
2009年6月3日,第二屆《百子論文》又在老地方舉行了競賽活動,這次活動的主要形式是話劇和小品比賽。較之上屆的演講和解讀,這次的難度更大,對個人和團體的素質要求更高。但是這一屆引起的反應更大,關注的人群極大地增加,參賽的人數更多,表演內容更豐富,觀眾擠滿了文化中心的影劇院,人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戲劇的魅力,驚奇於隱藏在生活里的美,驚奇於自己孩子們的天賦。
廣東省副省長雷於藍如是評論《百子論文》:“東莞社會辦文化的氛圍日益濃郁,而《百子論文》無疑是最佳的典範。”
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曹淳亮對《百子論文》寄寓了厚望:“東莞公益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提升了東莞城市文化的品牌,《百子論文》一定會為東莞文化新城建設添彩。”
2009年5月23日,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第九屆中國世紀大採風活動組委會對《百子論文》的突出表現進行了嘉獎,授予《百子論文》“中國文化創新品牌”稱譽,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王文元阿布來提.阿不都熱西提親切會見了《百子論文》代表,當面給予了熱情的勉勵。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全國的文化政治中心——北京,《百子論文》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百子論文》?這個名子真好聽,好熟悉!”……在人民大會堂,在北京大學,在天安門廣場,在故宮,在捷運里,無論是學者、學生,普通大眾,外國友人,哪怕第一次看到這個名稱的人,都會產生這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這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無論是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一種自然的欽佩之情,都在有意無意間希望它能夠興勝起來,在國人為了恢復民族自信心,在友人為了中國對世界發揮積極的影響。這種期望讓《百子論文》看到了發展的廣大前景,感覺到光榮的歷史使命,意識到肩上沉重的擔子。
這只是《百子論文》一個初步亮相,真正要做的事情還在後面。《百子論文》開始規劃自己的基本步伐,第一步,要充實活動的知識儲備,加大活動的力度,成立一個《百子論文》活動指導委員會,在全國範圍內誠邀大德高賢指導,站在一個更高的水平,引導人們正確地閱讀、認真地思考和快樂地生活。第二步,要積極籌備成人組的活動,使《百子論文》普及到每一個人。第三步,把已經建立的《百子論文》網站充分利用起來,聚集人民大眾的智慧,集思廣益,探討一些有利於文化建設的可行方案。第四步,對中國及世界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要想辦法灌輸給人們,要用淺顯的語言表達深邃的理念,便於普通大眾的吸收,利用。第五步,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大型的聚會和比賽,讓人們面對面地切磋交流,檢驗學習的成就。
百子論文》對未來進行了展望,提出了五年願景:紮根清溪,以廣大的人民為目標,樹立一些優秀的榜樣,以這樣的星星之火,逐步造成燎原之勢,樹立個人的品德,樹立社會的公德,提升國人的民族自信心,重塑社會的道德責任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在與世界融合的過程中創建與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的思想典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