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人的精神》是2012年8月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辜鴻銘。亦名《春秋大義》或《原華》。《中國人的精神》是“晚清怪傑”辜鴻銘的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名著,名曰《中國人的精神》。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人的精神》
  • 又名:《春秋大義》《原華》
  • 作者辜鴻銘
  • 原版名稱: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 譯者:李晨曦
  • ISBN:978-7-5447-2331-2
  • 類別社會歷史
  • 定價:16.80元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8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者簡介,作品版類,辜鴻銘版,何葉譯本,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義》,是辜鴻銘最有影響的英文代表作品,全書由作者1914年發表於英文報紙《中國評論》、以“中國人的精神”為核心的系列英語論文結集而成。是東西方文化比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鴻銘論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闡發 中國傳統文化的永恆價值。
中國人的精神
晚清以來,中國形象被嚴重扭曲。學貫中西、特立獨行的辜鴻銘,於1915年出版用英文寫成的《中國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筆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此書一出,轟動西方,後被譯為多種文字。
辜鴻銘在書中把中國人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對比,指出中國人同時具備深刻、博大、簡樸和靈性四種美德,並主張用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解決西方社會存在的問題並對其進行改造。
本書力圖捍衛中國傳統文化,出版後在西方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先後被譯為德語、法語、漢語等多種語言,並多次再版。德國因為本書而掀起數十年的辜鴻銘熱。
內容精選
1、辜鴻銘認為,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 “能夠生產什麼樣子的人,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 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 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deep,broad and simple)”,此外還有“靈敏(delicacy)”。辜鴻銘從這一獨 特的視角出發,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 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徵之所在: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 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 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秀 的精神特質。
2、“中國人的精神第一個就是紳士性(gentle),紳士性並不是天性軟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沒有強硬、苛刻、粗魯和暴力。
3、 我曾聽一位外國朋友這樣說過∶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討厭日本人。相反,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喜歡中國人。這位外國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國。
4、辜鴻銘寫道,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因此,“與其說中國人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不如說它是一個永不衰老的民族”,一個“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 這個“像孩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民族,對於抽象的、刻板的科學技術當然是沒有興趣的。

作品目錄

緒論
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的婦女
中國的語言
中國領域的約翰·史密斯
一個偉大的漢學家
中國學(一)
中國學(二)
附錄:烏合之眾崇拜教或戰爭及其出路

作者簡介

辜鴻銘(1857-1928),名湯生,號立誠,別號漢濱讀易者,近代學者、翻譯家。
辜鴻銘辜鴻銘
辜鴻銘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早年留學英國、德國,自稱“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辜鴻銘兼具東西方學術背景,既熟習中國國學,又掌握西方的科學和多國語言。他曾把“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大學》——翻譯成英、德文字介紹到西方,是清末民初學貫中西的第一人。

作品版類

辜鴻銘版

圖書信息
書名: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人的精神
作者:辜鴻銘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0年1月
ISBN:978-7-5426-3131-2
開本:16開
定價:16.00元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精神》內容簡介:晚清以來,中國形象被嚴重扭曲。學貫中西、特立獨行的“老怪物”辜鴻銘,於1915年出版用英文寫成的《中國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筆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此書一出,轟動西方,後被譯為多種文字。
在《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中,作者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徵之所在: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秀的精神特質。
圖書目錄
緒論
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的婦女
中國領域的約翰·史密斯
一個偉大的漢學家
中國學(一)
中國學(二)
附錄 烏合之眾崇拜教或戰爭及其出路
……
宗旨
《中國人的精神》是辜鴻銘向西方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宗旨是闡述中華民族的精神和中國文明的價值。
中國人的精神
圖書信息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版本:1997年7月第一版
書號:ISBN 978-7-5600-1449-4
語言:英文
頁數:143
開本:32開
定價:6.90RMB
條碼號:978-7-5600-1449-4
歷史價值
本書原載1914年的《中國評論》,1915年更名《春秋大義》在京出版,並很快被譯成德文,一時轟動西方。本書力闡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文明的價值,在當時中國文化面臨歧視、中華民族遭受欺凌的情況下,其影響尤為特殊。當然,對於我們現在的讀者,這首先該是一本極為寶貴的英語讀物。
精神概括
在這部著作中辜鴻銘把中國人的精神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繼而作者由此推論出中國人的第二種精神就是強烈的同情心,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生活在強烈的同情心之中,這是一種心靈的生活,也是一種感覺的生活,這是由於中國人把身體作為一個有機體而產生的自覺或不自覺。由於真正的中國人過著一種感情的或受人類影響的生活,可能有時會被人說成忽視了應該做的事情。
作者在書中還談到了中國的語言,作者認為漢語是一種心靈的語言,為什麼外國人都覺得漢語很難學的一門語言,而中國的小孩子和普通人卻覺得很容易,這是因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外國人在學習漢語的時候,用的是已經充滿智慧的頭腦,而不是用心靈,西方的語言基本上都屬於這種類型,而中國的漢語則是心靈的語言。作者對中國人超群的記憶力給出了相同的解釋,作者認為中國人還生活在像孩子一樣的生活之中,具有意念的力量,所以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充滿活力的民族。作者由此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真正的中國人過著成年人的生活而具有孩子的心靈,也就是說,真正的中國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靈和成人的頭腦的人”。
既然討論到中國人的精神,那么就無法繞開中國的文明,作者在把中國文明和歐洲現代文明進行比較的時候得出這樣的結論:現代歐洲的宗教,使他們的心靈而不是頭腦得到了滿足,哲學使他們的頭腦而不是心靈得到了滿足。西方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作者也認為,作為群體的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嚴肅的歐洲式的宗教,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廟宇、寺院和道觀更多的是邊緣化了的消遣娛樂的場合。英國人羅伯特·道格拉斯對於這種現象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認為中國是有宗教的,那就是儒學。為什麼中國人不需要宗教?是因為中國人認為儒學就是一種哲學倫理體系,是可以代替宗教對人類社會和文明產生影響和教化作用的。事實上,儒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非宗教化,但是它卻可以代替宗教發揮作用,它可以讓人在沒有宗教的時候做任何事情。作者闡述了儒學產生的時代背景,還把孔子和西方古代的哲人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及當時的羅素和斯賓塞等人進行了比較,剖析了西方人引以為榮的自由、平等這些現代精神,發現其中所包含的的心靈和頭腦的衝突,也就是哲學和信仰的衝突,這種衝突在250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過,是孔子用自己的思想學說構建起了調和這種衝突的社會秩序和文明的基礎,老莊試圖摧毀這個基礎,但並沒有成功。儒學和基督教、佛教的區別就在於後者是人的宗教或者稱他們為教堂的宗教,而前者是社會的宗教或國家宗教。作者認為儒學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給人以正確的國家理念,並把這種理念上升為一種宗教。儒學其實不能稱為宗教,而是一種做人的君子之道
意義
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描述的是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其實主要是知識分子這一類人的性格特徵,儘管不像某些人那么濃墨重彩,但無疑是準確而生動的,儘管其中充滿著幽默的調侃,但也包含很多嚴肅的話題。書中浸透了辜鴻銘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愛
目錄
中國人的精神
序言
引言
中國人的精神
約翰·史密斯在中國
漢學家

何葉譯本

《中國人的精神》最新譯本譯者:何葉
出版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藝出版社;版本:第1版 (2011年12月1日)
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的精神
叢書名:理想圖文藏書·人生文庫
平裝:
頁數:254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精神》是辜氏最有名的英文著作,曾被譯成德、法、日等多種文字。在《中國人的精神》中,辜氏以旁徵博引、汪洋恣肆的筆法,論述中國文化的精神要義,對比東方人和西方人的品質差異,在彰顯中國傳統的獨特價值的同時,也揭露了西方文明的深層弊病。新譯本附錄了相關論爭文章,還選配了100餘幅圖片,與辜氏的雄文相得益彰。
編輯推薦
《中國人的精神》編輯推薦:1.選本精良、翻譯曉暢,首次推出打通東西方文化經典叢書;2.裝幀精美、設計新潮,既適合收藏,亦便於隨身攜帶閱讀;3.名畫配合名作,圖解文字別致;4.暢銷中的經典,圖文並茂的理想藏書。理想圖文藏書共分六輯:人生文庫、心靈名著、大師新編、房龍作品、卡耐基作品,涵蓋中外經典名著三十多部。
媒體推薦
愚以為中國二千五百餘年文化所鐘出一辜鴻銘先生,已足以揚眉吐氣於二十世紀之世界。
——李大釗
作者簡介
辜鴻銘(1857-1928),原名湯生,字鴻銘,通曉近10種語言,學貫中西,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化怪傑”。因極力主張保皇、纏足和納妾,他被一些人視為怪物。又因苦心譯介《論語》、《中庸》等儒家經典,同時猛烈抨擊西方文明之弊,他被另一些人尊為豪傑。他畢生致力於維護中國傳統的尊嚴,代表作有《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的牛津運動》等。
目錄
中國人的精神
序言
導論
中國婦女
中國語言
約翰·史密斯在中國
一位大漢學家
中國學(一)
中國學(二)
附錄一
暴民崇拜或戰爭及其出路
辜鴻銘訪問記
辜鴻銘奇言怪行小詞典
附錄二
中西文明之評判
中西文明根本之異點
質問《東方雜誌》記者
答《新青年》雜誌記者之質問
再質問《東方雜誌》記者
序言
這本書試圖闡釋中國人的精神以及展現中國文明的價值。衡量一種文明的價值,在我看來,我們最終要問的問題,不是看它是否修建了以及能夠修建的城市有多么偉大,建築有多么豪華,馬路有多么漂亮;也不是看它已經擁有以及能夠生產的家具有多么好看和舒適,設備、工具和儀器有多么機巧和有用;不,甚至也不是看它創建了什麼樣的研究機構、什麼樣的藝術和科學。為了真正衡量一種文明的價值,我們必須追問的要義是:它能造就什麼樣的人性類型,也即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事實上,一種文明所造就的男人和女人——人類的具體表現形式,正是他們,展現了一個文明的靈魂。
後記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清末民初,當中西方文明發生衝突,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都主張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毫無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的時候,這位學貫中西、精通9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的文化怪傑卻勇敢地站出來捍衛中華傳統文化。他用西方人的語言倡揚古老的東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筆在極短的時間轟動了整個歐洲,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他也因此成了一個不被國人理解、備受爭議的怪人,或被稱為頑固守舊的衛道士
很顯然,面對甚囂塵上全盤西化的西學風潮,面對矯枉過正的傳統文化的批評,辜鴻銘所選擇的是同樣激烈尖銳的傳統文化的保護行為。他的本意並不在於辮子小腳納妾忠君,他僅僅是在所有人對傳統文明進行全盤否定之時,選擇了一個同樣極端的方式奮起反抗。無疑,他的選擇得不到當時的中國人的理解。他是痛苦的,他是悲哀的。可是,在穿透西方文明的本質之後,面對優秀的中國傳統文明即將面臨完全拋棄,他別無選擇。
於是,我們看到了被同一時代的人譏為小丑的辜鴻銘留給後人的一個孤獨桀驁的身影……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化保守主義者,辜鴻銘先生無疑對人們認識那箇中西衝突與融合的歷史時代是有所幫助的。然而國內對其研究依然很荒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