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衛道士,可以比喻為一種表面清心寡欲,看不得芸芸眾生,實則骨子裡也不是什麼好人,然而卻對一本又一本好小說施加壓力,讓作者們無處生存。
但這種人很多往往只是表面清高,實則
暗地里各種萎靡,又稱為
“偽道士”。
衛道士往往多愁善感,希望閱讀一些悲劇文章,但主流小說是喜劇化的,往往有悲劇也是為了以後的喜劇做鋪墊,於是,衛道士開始不滿意了,用他們尖酸刻薄的話語來強迫小說作者和讀者迎合他們的口味,甚至到別人的空間來挑釁,所以,衛道士是一種心智十分不健全的人。
解析
衛道士,可以比喻為一種表面清心寡欲,看不得芸芸眾生,實則骨子裡也不是什麼好人,然而卻對一本又一本好小說施加壓力,讓作者們無處生存。這種衛道士常見於起點中文網。
一般人眼中,“衛道士”是個貶義詞,尤其當“封建”與“衛道士”相連的時候。
在現在的人看來,封建代表著落後、腐朽、專制和醜惡。而衛道士則是在拚命守衛這些封建毒素,因此衛道士這個詞便連帶具有了頑固不化和要拖歷史後腿的味道。所以無論如何這個詞總是令人反感的。將教師與衛道士相連,是不是太過分呢?
我認為,衛道士其實無所謂褒和貶,關鍵要看衛的是什麼道,如果衛的是封建餘孽的道,自然當不得這個衛道士,而如果衛的是中華民族積澱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的道,那就令當別論了。教師就要衛這個道,而且從目前情況看來,惟有教師能擔任這個孤獨的衛道士。
在許多所謂的教育理論家看來,教師的使命在於教給學生一切未來所需的本領,教師應具備預測未來並將所預測的一切都傳授給學生的能力,理論家們甚至認為教師應與過去的文化傳統決裂,更不應該承擔維護傳統的職責。這種觀點已經形成一種思潮,細究起來,這種思潮還有其歷史根源。
我們會發現百年來,中國人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同時也是給中國人自己殺害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拋棄祖先遺留給我們的許多彌足珍惜的東西,而恰恰這些東西可能標誌著我們民族特性。在許多人看來,對歷史的淡漠正是發展的表征,對傳統文化的否定意味著進步。這種現象在今天看來是多么不足為奇,文化大革命就是一次否定,起先以為那是進步,而實際上那恰是大倒退。
今天我們在大談發展,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在求發展,都在急不可耐地跨越式發展。如果細問一下,發展方向和目標在哪裡,可能答案有多個。然而在許多人看來,答案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以西方為標準,可能在許多人的思維中,現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不僅是標準,西方還是許多人夢想的地方,遠赴西方“鍍金”的人,一旦回國便身價倍增,連其佳人都會有光宗耀祖之感。我們似乎不能僅用“崇洋媚外”來概括了。民族自信力的喪失,看來就是藐視傳統的結果。現在,教育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西方 標準的現代病,教育的變革就是以中國傳統為對立面而設計的。那么誰來護衛積澱數千年而搖搖欲墜的優秀傳統呢?
也許在一開始,為了變革沉寂多時的教育,我們對傳統作了尖銳的批判,我們面對西方在尋找變革的資源,然而,在一切已開始起步的時候,我們便要謹慎地尋找自己的方位,尋找前人留下的腳印,也要塌實地看清腳下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