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脂(白石脂)

白石脂(白石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石脂為晶體結構屬三斜晶系,單晶體呈片狀,罕見,且個體極小,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片狀晶體呈六方形、三角形或切角的三角形,集合體成疏鬆鱗片狀、土狀或緻密塊狀,偶見鐘乳狀。純者白色,如被鐵、錳等雜質混入可染成淺黃色、淺灰色、淺紅色、淺綠色、淺褐色等顏色。條痕白色或灰白色。緻密塊體無光澤或呈蠟狀光澤,細薄鱗片可呈珍珠光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石脂
  • 外文名:Kaolinite
  • 拼音:BáiShíZhī
  • 別名:白符、隨、白陶土、高嶺土
  • 藥材基源:為矽酸鹽類礦物。
  • 礦物名:Kaolinite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考證,記載,原形態,分布及性狀,生態環境:,資源分布:,鑑別,化學成分,性味,功用主治,宜忌,選方,白石脂粥,相關知識,

來源

礦物矽酸鹽的白陶土(Kaolin),與赤石脂類同,惟色白或帶淡紅、淡黃色。成分在比例上稍與赤石脂相異。一般認為以色白細膩粘舌無泥土、砂石等雜質為佳。

性味歸經

甘、酸,平,無毒。

功能主治

為澀腸止瀉藥。養肺氣,厚腸,補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湃,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自沃,排癰疽瘡痔。久服安心不飢,輕身延年。現一般外用做吸收劑。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考證

出自
1.《本經》。
2.《吳普本草》:白符生少室天婁山,或太山。
3.《別錄》:白石脂,生泰山之陰。采無時。
4.《唐本草》:按白石脂今出慈州諸山,勝於余處者。太山左側,不聞有之。
5.《本草圖經》:白石脂,今惟潞州有焉,潞與慈相近,此亦應可用。古斷下方多用,而今醫家亦稀使。五色石脂,舊經同一條,並生南山之陽山谷中,主治並同,後人各分之,所出既殊,功用亦別,然今惟用赤白二種,余不復識者。
6.《本草別說》:謹按唐注云:出蘇州、餘杭山,今不採。而蘇州今乃見貢,赤白二種,然入藥不甚佳。唯延州山中所出最良、揭兩石中取之。

記載

1.《本經》。
2.《吳普本草》:白符生少室天婁山,或太山。
3.《別錄》:白石脂,生泰山之陰。采無時。
4.《唐本草》:按白石脂今出慈州諸山,勝於余處者。太山左側,不聞有之。
5.《本草圖經》:白石脂,今惟潞州有焉,潞與慈相近,此亦應可用。古斷下方多用,而今醫家亦稀使。五色石脂,舊經同一條,並生南山之陽山谷中,主治並同,後人各分之,所出既殊,功用亦別,然今惟用赤白二種。
6.《本經逢原》:白石脂,斂肺氣,澀大腸,《金匱》風引湯用之,專取其杜虛風復入之路也。
7.《藥性論》:澀大腸。
8.《日華子本草》:治瀉痢,血崩帶下,吐血衄血,並澀精淋瀝,安心鎮五臟,除煩療驚悸,排膿治瘡癤痔漏,養脾氣,壯筋骨,補虛損。
9.《珍珠囊》:固脫。

原形態

晶體結構屬三斜晶系或單斜晶系。單晶體呈片狀,罕見,且個體極小,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片狀晶體呈六方形、三角形或切角的三角形。集合體成疏鬆鱗片狀、土狀或緻密塊狀,偶見鐘乳狀。純者白色,如被鐵、錳等雜質混入可染成淺黃、淺灰、淺紅、淺綠、淺褐等色。條痕白色或灰白色。緻密塊體無光澤或呈蠟狀光澤,細薄鱗片可呈珍珠光澤。硬度1-3,相對密度2.61-2.68。具有滑膩感,土臭味,吸水粘舌,可塑性強,但不膨脹。
白石脂白石脂

分布及性狀

白石脂白石脂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高嶺石是粘土礦物中最常見的一種,是粘土質沉積物的主要礦物成分。

資源分布:

主產山西河南江蘇河北山東。 性狀
性狀鑑別本品為不規則塊狀。粉白色或類白色,有的帶有淺紅色或很淺黃色斑紋或條紋;條良白色。體較輕,質軟,用指甲可刻劃成痕。斷面土狀光澤。吸水力強,舐之粘舌,嚼之無沙粒感;具土腥氣,味微。以色白、細膩、吸水力強者為佳。
顯微鑑別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正突起低。干涉色為Ⅰ級灰白色。於掃描電鏡下成堆疊的假六方片狀;於透射電鏡下為假六方片狀,厚度均勻,輪廓清楚。

鑑別

白石脂白石脂
取本品粉末約1g,置瓷蒸發皿中,加水10ml與硫酸5ml,加熱至產生白煙,冷卻,緩緩加水20ml,煮沸2-3min,濾過,濾渣為灰色。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①取濾液1ml,加氫氧化鈉試液,即發生白色膠狀沉澱;分離,沉澱能在過量的氫氧化鈉試液中溶解。(檢查鋁鹽)②取濾液1ml,加氨試液至生成白色膠狀沉澱,滴加茜素磺酸鈉指示液數滴,沉澱即顯櫻紅色。(檢查鋁鹽) 性味:甘酸;平;無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澀腸;止血;固脫;收濕斂瘡。主久瀉;久痢;崩漏帶下;遺精;瘡瘍不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有濕熱積滯者忌服。

化學成分

主要成分為水化矽酸鋁,含氧化矽46.5%,氧化鋁39.5%,水14.0%。但常含等雜質;分析1例如下:氧化矽42~46,氧化鋁37~40,氧化鐵0.5~0.9,氧化銻0~1,氧化鈣0~0.7,氧化鎂0~0.3,氧化鉀0~0.5,氧化鈉0~0.6%。
白石脂白石脂

性味

甘酸,平。
白石脂白石脂
①《本經》:"味甘,平。"
②《吳普本草》:"歧伯、雷公:酸,無毒。李氏:小寒。扁鵲:辛。"
③《別錄》:"味甘酸:平,無毒。"
④《日華子本草》::溫,無毒。"

功用主治

澀腸,止血。治久瀉,久痢,崩漏帶下,遺精。
①《本經》:"主黃疸泄痢,辯膿血,陰蝕下血亦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
②《別錄》:"養肺氣,厚腸,補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澼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
③《藥性論》:"澀大腸。"
④《日華子本草》:"治瀉痢,血崩帶下,吐血衄血,並澀精淋瀝,安心鎮五臟,除煩療驚悸,排膿治瘡癤痔漏,養脾氣,壯筋骨,補虛損。"
⑤H珍珠囊》:"固脫。"

宜忌

白石脂白石脂
有濕熱積滯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燕屎為之使。惡松脂。畏黃芩。"
②《藥性論》:"惡馬目毒公。"
③《蜀本草》:"畏黃連、甘草、飛廉。"
④《日華子本草》:"畏黃芩、大黃官桂。"

選方

①治小兒水痢,形羸不勝大湯藥:白石脂半大兩,研如粉,和白粥空肚與食。(《子母秘錄》)
②治小兒瀉清水不止:白石脂一分,白龍骨一分。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芥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至五十丸,紫蘇木瓜湯下,日進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百一選方》白龍丸)
③止便膿:白石脂,得厚朴並米汁飲。(《藥對》)
④治冷痢,食不消化及有白膿,日夜無節度:白石脂、乾薑各八分。上二味搗篩為末,以沸湯和少許面薄糊和藥,並手捻作丸,如食法。(《外台》)
⑤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兼赤腫:白石脂細末,熬溫撲臍中,日三。(《獨行方》)

白石脂粥

白石脂白石脂
來源:《子母秘錄》 原料:白石脂(研末)10克,粳米50克。
製作:先煮粳米粥,臨熟,入白石脂末,攪煮幾沸。
用法:空腹服食。
療效:澀腸,止血。治小兒水痢不止、體弱形贏者。
宜忌:溫熱積滯者忌服。

相關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