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天津市薊州區白塔寺)

白塔寺(天津市薊州區白塔寺)

白塔寺位於天津市薊州區,此寺因塔而成,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遺產和旅遊景點。白塔結構巧妙,形制精美,為不可多得之宗教藝術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塔寺
  • 地點:天津市薊州區城區
  • 塔高:30.6米
  • 重建時間:遼清寧四年
  • 開放時間:8:00—18:00
簡介,特色,薊縣觀音寺白塔記,地圖信息,

簡介

現位於天津市薊州區,白塔寺是早期獨樂寺的一個組成部分,平面八角形,通體雪白,造型別致。由石基、亭閣式仿木結構的須彌座、塔身、覆缽、十三天相輪和塔剎組成,是印度佛教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
薊縣白塔薊縣白塔

特色

塔身有8句諺語,是佛教中的重要理論——緣起論,佛家稱之為法身舍利謁,也稱之為佛法。須彌座有24組伎樂俑磚雕,笛箏齊奏,翩翩起舞,形成嚴肅而歡樂的禮佛場面。各角有硬朗漢雕像,姿態生動似在極力支頂塔身,塔身下層八角各有小塔,更陪襯孤高之白塔,其有眾塔林立之感。上下三層各角共有24隻驚鳥鈴,叮噹作響,清脆悅耳。白塔上通飾磚雕,題材多樣,造型生動,是遼代磚雕的上品。白塔歷經千餘年,飽餐風霜,屢經地震,在1983年維修時,曾出土文物一百多件,其中完好無損的七十三件,這些物品做工精細,是稀世珍寶。
白塔寺共有三座大殿,塑有三組彩色佛像,分別是釋迦牟尼和阿難、迦葉;觀世音菩薩和龍女、善財童子;地藏王菩薩和張明父子。九尊塑像或寶相莊嚴,或謙恭有禮,或慈眉善目,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每個人物的身份特點。每逢佛教節日,院內香火旺盛,朝拜者絡繹不絕。
該白塔在《水滸傳》中,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薊州城盧俊義大戰玉田縣也有記載。

薊縣觀音寺白塔記

梁思成《薊縣觀音寺白塔記》
登獨樂寺觀音閣上層,則見十一面觀音,永久微笑,慧眼慈祥,向前凝視,若深賞薊城之風景幽美者。遊人隨菩薩目光之所之,則南方里許,巍然聳起,高冠全城,千年來作菩薩目光之焦點者,觀音寺塔也。塔之位置,以目測之,似正在獨樂寺之南北中線上,自閣遠望,則不偏不倚,適當菩薩之前,故其建,必因寺而定,可謂獨樂寺平面配置中之一部分;廣義言之,亦可謂為薊城千年前城市設計之一著,蓋今所謂“平面大計畫”(Grandp1an)者也。

地圖信息

地址:白塔寺街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