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四川省崇州市白塔寺)

白塔寺始建於隋代,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鎮,城西白塔湖景區,湖水三面環山,寺內白塔雄姿挺拔,如柱擎天,矗立山頂。矗立山頂。據清、康熙《崇慶州志》記“白塔斜陽,沿西五千里。”“白塔斜陽照九州”為古蜀州著名八景之一,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登臨此地,留下《白塔院》一詩:冷翠於竿玉,浮嵐萬幅屏。憑欄避微雨,挈笠遏歸僧。殘日明樓角,屯雲擁搭層。溪山屬閒容,隨意依古藤。

基本介紹

寺內白塔始建於阿育王時代,為釋迦牟尼佛舍利寶塔,歷史上信徒朝禮寶塔。有“呼佛震天,釋者塞地。”的盛況,白塔原來只有5層,其餘塔層據清乾隆《崇慶州志》記載:“半在嘉定江中。”“又言:塔前有龍池,深不及丈,永不乾竭,每旱,求雨則應。高處山頂,池水終年豐盈。據載,也是因龍池中水與嘉定江相通的緣故。前人有詩:山半池深蓄靜機,神龍潛影認依稀。劇鱗光向池中臥,蟄伏而今尚未區。”
在歷史上,白塔禪院非常宏偉,共有院落78座。平疇邊沿,一峰介立,白塔山因禪院龐大,僧人眾多,原名和尚山。躡嶺攬勝,禪院西面小山,因塔形似木魚,故名木魚山,蓄水成湖後,四面環水,改稱木魚島。木魚山西南面有醮贊坡,是禪院僧人做法事的道場。白塔湖附近有“三印崗”。白塔湖畔有“三印亭”,白塔湖址原稱“蜀漢溝”。所有這些都與白塔禪院相依相承,也因禪院之故,賦予周圍山水佛教的色彩。
“白塔千尋鎮古村,夕陽倒影幾黃昏。”每當黃昏,夕陽西下,落霞雜塔,燦若圖繡,湖水靜影沉壁,鮮鱗逐波,湖面白鶴點水低唱,野鴨拍岸驚飛。禪院晚鐘徐徐傳出,在白塔湖周山谷中迴響,令人恍如空靈仙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