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作霖
- 外文名:Bai Zuoli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逝世日期:1917年
- 畢業院校:南洋公學
任教澄衷蒙學堂,翻譯《比較行政法》,與學生胡適發生衝突,痛悼白雅雨,文官第五秩,
任教澄衷蒙學堂
白作霖為清光緒二十三年舉人,是1897年首批入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的前身)的師範生,專攻日語。光緒二十五年留校任教,任中院三班的教習。在這期間,白作霖獲得了寶貴的教學經驗,並且就教學安排、如何編譯教科書等向學校提出建議,強調要改變輕中重西的傾向。
光緒二十七年,寧波幫的先驅葉成忠在上海辦葉氏私立的澄衷蒙學堂,請南通張謇題寫校名,石質嵌於前埭屋前。學堂聘請蔡元培任總教習的同時還聘請了白作霖為監起居(舍監),後任總理。白作霖的族叔白雅雨也曾在澄衷蒙學堂執教史地,後任教習,學生有李大釗等人。在此期間,白作霖和白雅雨結識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教員蔡元培、張蔚西、鈕永建等人,並與從事革命活動的章太炎、章士釗、王葆貞等人交往。
白作霖在澄衷蒙學堂任教期間,就開始了自己的譯著事業。我國正式開啟比較教育研究、學界普遍認可的,是以1901年刊載專門研究萬國教育文獻的《教育大世界》之創刊和1902年由白作霖從日本翻譯過來的《各國教育制度》譯著問世為標誌。從那時起,湧現出一批知名的比較教育大家,如蔡元培、陶行知等,他們的比較教育思想一直到今天仍被我國比較教育界奉為經典。
翻譯《比較行政法》
中國引進的第一本外國行政法專著《比較行政法》,1902年由白作霖翻譯出版。此書為美國葛德奈原著,1893年出版於美國紐約,是行政法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此書主要針對初學行政法的讀者,故言語通俗曉暢,並為進一步研究指明了途徑。中國古代雖有龐大的官僚機構,也有非常嚴密的行政官制體系和規範,但是沒有近代意義上的行政法和行政法學。白作霖將此書翻譯介紹到國內後,對中國行政法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白作霖還翻譯了《國小各科教授法》等,並在光緒戊戌年間出版了著作《質盦集》兩卷。1909年,白作霖、蔣維喬總結了興學以來教學理論與其實際運用上的得失,編譯了“近今教授法最完善之本”《各科教授法精義》,書中不但有理論,還有各科教學的實際套用。這可看做是西方新的教學方法在我國的新發展。
與學生胡適發生衝突
白作霖在介紹西學和自己寫作的同時,全力傾注於培育青年學生,造就了一批批有新思想的青年。1905年,白作霖任澄衷蒙學堂總教習。
胡適原在梅溪高等國小上學,因白作霖與胡適的二哥胡覺是南洋公學的同學、好友,故在白作霖的勸說下,14歲的胡適轉到澄衷蒙學堂就學。胡適在校學習優秀,活動能力強,被薦為班長,卻並沒能在澄衷蒙學堂畢業。離開澄衷蒙學堂的說法有二,一說是班上一個學生被學堂開除,胡適為之打抱不平,向白作霖總教習提出書面抗議。白作霖雖然愛惜胡適,但還是懸牌記胡適一次大過。胡適心中頗覺不平,辭去班長之職。此時,恰好創辦才半年、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國公學招生,胡適應試後被錄取,便離開了澄衷蒙學堂。另一說是胡適因操衣不夠,整個班級未出操,還因此影響了他班。白作霖懸告示牌四次,責怪胡適,並撤去其班長之職。二說分別見於胡適的日記和自傳。胡適日記始記于澄衷蒙學堂,與白作霖的衝突也記在日記里。
離開澄衷蒙學堂以後,白作霖北上京師,在教育部供職。光緒三十四年任京師譯學館提調,擔任教育行政工作。
痛悼白雅雨
1912年1月2日,灤軍在白作霖的堂叔白雅雨策動下宣布起義。1月4日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白雅雨任參謀長。起義軍向天津進軍,車至雷莊遭清軍斷塹阻擊。白雅雨於古冶被捕。在敵人的嚴刑面前,他怒目叱曰:“吾為革命軍,自當為國死去。1月7日,在開平刑場上,白雅雨等七人慷慨就義。得到訊息,身為侄子的白作霖痛悼不已。白雅雨殉難後,北京紅十字會聯繫白作霖為白雅雨烈士收屍。白作霖與白雅雨的同事王法勤,地學會會長張蔚西、女學生黃守璟等,前去刑場認屍。事先大家議定白雅雨遺體有四個特徵:白作霖回憶叔叔腳底有一黑痣;張蔚西說在天津分手時,分剪一塊白色包腳布;另外傳出訊息說,白雅雨被先砍斷一腿,後被斬首;四是老師王法勤、女學生黃守璟親眼見過白雅雨展示過的“百色帶”。最後大家在冰天雪地的屍體堆中認真尋找,終於找到一具缺頭、斷一腿、腰間有根血染的“百色帶”的遺體。
白雅雨殉難後,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北洋女子師範和南通各界人士先後舉行了追悼會。1912年9月,時任中華民國臨時教育部僉事的白作霖護送白雅雨靈柩歸葬於狼山大觀台東側山路旁的坡地上。民國成立後,馮玉祥將軍在北京西溫泉為灤州起義殉難烈士們營建公墓。馮玉祥將軍還報請國民政府追贈白雅雨烈士將軍銜,發給了優厚的撫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