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本心(南宋陸九淵的哲學命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反省人所固有的仁義禮智之心。南宋陸九淵的哲學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明本心
  • 定義:南宋陸九淵的哲學命題
  • 作者:陸九淵
認為人“心”原具先天純粹良善的素質,“此心之良,本非外鑠”(《陸九淵集·與徐子宜》),然而由於受到後天的外界影響,才逐漸喪失了“至靈”和“清明”的本性,“人心至靈,惟受蔽者,失其靈耳”(《陸九淵集·與侄孫浚》)。人心為何會被蒙蔽而昏眩不清呢?陸九淵指出:“愚不肖者之蔽在於物慾;賢者智者之蔽,在於意見,高下污潔雖不同,其為蔽理溺心,而不得其正,則一也”(《陸九淵集·與鄧文范書》)以“物慾”、“意見”為“蔽理溺心”的主要原因。為此陸九淵提出如何發明本心的步驟:首先個人當決心衝破“物慾”或“意見”的“陷阱”、“羅網”,“激厲奮迅、決破羅網,焚燒荊棘,盪夷汗澤”(《陸九淵集·語錄》),“決裂破陷阱”(同上);然後繼之以“複本心之正”的修養功夫,即“小心翼翼,繼而不絕,日日新又日新”,“苟不懈怠廢放,固當日新其德”(《陸九淵集·與楊敬仲》),時刻提防人心“胡亂被事物牽將去”(《陸九淵集·語錄》)。同時將已被“物慾”所沾染的“有病”的人心,“剝落”其所“蔽”,“須是剝落淨盡”,就會使人心“清明”起來(同上)。陸九淵的這種說法與禪宗神秀喻心為“明鏡”,“時時勤拂栻,毋使惹塵埃”相契合。陸九淵主張“道不外索”,重內心的道德踐履,“切己自反,改過遷善”(同上),認為“此心苟存,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也。”(《陸九淵集》卷二十)。陸九淵稱發明本心即是易簡工夫,批評程朱學派“今曰問學,而又艱難支離,遲回不進,則是未知其心,未知其戕賊放失,未知所以保養灌溉,此乃為學之門,進德之地”(《陸九淵集·與舒西美》)。強調“為學之門”在於“存心”、“求放心”,注意對心的“保養灌溉”。認為“苟此心之存,則此理自明”(《陸九淵集·語錄》)。陸九淵的發明本心說貫穿其倫理道德、功夫論及治學方法等方面。它是從心即理的核心命題中推衍出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