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寒中來》是2017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石原結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從寒中來
- 作者:(日)石原結實
- 類別:常見病預防和治療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18922925
《病從寒中來》是2017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石原結實。
《病從寒中來》是2008年4月1日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原結實。該書主要介紹的是家庭健康中溫度與健康的關係。編輯推薦實驗結果表明:溫度在35.5℃時,癌細胞大肆繁殖;溫度在39.6℃時,癌細胞大量消失。體溫上...
《病從寒中來,補虛袪寒治百病》是2017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從以下方面著手介紹:體溫的重要意義,低體溫對身體有哪些危害,使身體變寒、體溫下降的不利因素,提醒大家走出習以為常的生活誤區,陰陽兩類體質向平和體質轉化的方法,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可以升高體溫、消除寒邪的食療、運動、生活...
《病從寒中來》是2017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石原結實。內容簡介 50年前,孩子們的平均體溫都在37℃左右,成人的平均體溫在36.5℃~36.8℃之間。而現在請你測量一下你的體溫,可能令你想不到的是:你的正常體溫大概已經不足36.5℃了!是的!緊張的生活、不合理的飲食和錯誤的生活...
《百病起於寒——養生先養暖,治病先治寒》是2018年9月1日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臧俊岐。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分析體寒與百病的關係,從體內寒氣的來龍去脈、與體內毒素的關聯、與五臟的對應關係等方面,讓您更深刻認識到體寒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性。第二章先從監測自我身體健康...
②指邪在脾胃而見里寒之病證。出《靈樞·五邪》。因脾胃虛寒,邪從寒化,或由勞倦內傷演變而成。臨床以脘腹疼痛,泄瀉腸鳴為主證,治宜溫中散寒。李杲主張用沉香溫胃丸(《內外傷辨惑論》方)治療。寒中,是陽氣素虛,風邪外襲,邪從寒化之證,以汗出,惡風,流淚為主症。可選麻黃附子細辛湯以濕陽解表...
寒從腳起,病從口入,漢語詞語,意為受寒常常從腳受凍開始,而生病往往因飲食不潔導致。讀音 拼音:hán cóng jiǎo qǐ,bìng cóng kǒu rù。英文:Cold starts from the feet and illness comes from the mouth.解釋 指寒氣襲人,通常是從腳涼引起,病毒常常因吃喝不潔食物而從口中入侵。例句 老人們...
《病從氣中來》是2009年09月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易磊。本書主要闡述了“疾病的根源是人自身不夠重視”的觀點,從而呼籲人們重視健康。內容簡介 《病從氣中來》有讓您長壽100歲的養生智慧。每個人都希望健康長壽、活到百歲。如何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望呢?首先是不生病!可是,病是如何產生的呢...
俗話說“寒從腳起”,下半身多穿一條褲子甚過於上半身多穿兩件毛衣。有些愛美的女士天轉涼時就迫不及待地穿起了漂亮的裙裝,這也不利於健康,早春薄、透、露的代價往往是發冷、發燒、咽痛,而膝關節也受害,它是最容易受風寒侵襲的關節部位。對於沒有風濕病的人來說同樣應該保暖,許多風濕病人的首次發病就是...
病從口入,漢語成語,拼音是bìng cóng kǒu rù,意思是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出自《口銘》。成語出處 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分句、賓語、定語;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示例 我們要講究飲食衛生,防止~。老人們常用“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
《別讓寒濕盯上你》是2018年9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力。內容簡介 “病從寒中來”,本書分別介紹了寒濕對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對體虛人群的影響。書中不僅介紹了寒濕產生的原因,寒、濕既可外感,又可內生;又介紹了寒濕的防治辦法,給出了多種對症解決辦法。對於體虛人群來說,平時就不僅要注意防寒...
病從寒中來,無毒一身輕 不要把疾病想得太簡單 事實未必就是真相 五臟六腑排出毒素是為了保護身體 寒氣對身體的影響 寒氣阻礙血液循環 寒氣易引起過敏 氣行不暢引起血流不暢 “陰氣”和“陽氣”受冷後導致氣流不暢,血行受阻 第二章 身體排毒引發種種症狀 厄運年對人體的影響 厄運年是身體排毒的一個周期 集中...
第一章 病從寒中來,無毒一身輕 不要把疾病想得太簡單 事實未必就是真相 五臟六腑排出毒素是為了保護身體 寒氣對身體的影響 寒氣阻礙血液循環 寒氣易引起過敏 氣行不暢引起血流不暢 “陰氣”和“陽氣”受冷後導致氣流不暢,血行受阻 第二章 身體排毒引發種種症狀 厄運年對人體的影響 厄運年是身體排毒的一個...
在三焦辨證中,學術界也有“逆傳”之說,但它是指病邪從肺衛而傳入心包者,並非我們所說“越焦傳”之概念。直中 在六經辨證中,傷寒病初起不從三陽經傳入,而病邪經直入於三陰病者,稱之“直中”。在衛氣營血辨證中,溫病發病之初無衛分證,而經見氣分證或營分證,李積敏將此稱之為“直中”。如“直...
六邪來源於大自然的六氣,為風、寒、暑、濕、燥、熱。正常情況下,六氣組成大自然。人體亦有六氣,若六氣過盛,而表現出對人體有害的一面,即為六邪。本詞條主要描述的是六邪中的風邪。風邪 感冒 中醫認為感冒是在人體正氣不足的條件下,復感風、寒、暑、濕、燥、熱 ,或疫毒之邪而致的一種外感病。...
如何理解“血”“寒”“濕”“風”“虛”受寒涼的途徑 寒濕重的表現 祛寒濕的方法 為什麼身體內寒涼,卻感到燥熱 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第二章 給生命銀行增加儲蓄 你可以做自己最好的醫生 防病和治病原則相同,方法有別 隨時清楚生命銀行里的收支是否平衡 找準自己的養生術 善待自己身體的弱點 怎樣對待慢性...
寒冷病,又稱寒冷過敏病。其臨床典型特徵是發病快,當遇暖後迅速消退,不留任何後遺症。寒冷病可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兩種,常從兒童時代即起病,伴隨一生,但可隨年齡的增長而致敏程度逐漸減弱。其臨床症狀表現不一,一般皮膚暴露於冷空氣中即可發病。而在現在,最讓人擔心的是,一些40多歲的中青年人正因缺乏鍛鍊...
①病狀名。主要證見發冷發熱,或戰慄不欲食。《素問·風論》:“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栗不能食,名曰寒熱。”②惡寒發熱。《靈樞·五邪》:“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③指寒性和熱性藥物。見“寒熱內賊”。④指寒證和熱證。《靈樞·禁服》:“必審按其本末...
因病人不能堅持治療,常在帶經日久或出血量多不止時方來就診,用藥均為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類,缺乏周期的調整和對腎氣的顧護。患者此次人院前曾進食大量羊肉和辛辣食物。舌尖紅質嫩,苔薄黃,脈細滑數。因病人拒絕診刮和輸血,故採用中藥治療。急則治標,以寒水石、馬齒莧等清熱涼血;配合金銀花、連翹、夏枯草...
春溫是發生於春季或冬春之交的急性外感熱病。該病初起即可出現高熱煩渴,舌紅苔黃,甚則神昏痙厥等里熱證表現,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故多認為是里熱內伏所致,而被視為伏邪溫病的代表。歷代醫家對春溫的認識不盡相同,但以伏邪溫病而論者占多數。《素問》“冬傷於寒,春必病溫”被認為是最早的理論根據...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高適《燕歌行》又如:寒吟(哀鳴)。7、凋零;枯萎。花寒鸚鵡病,春去杜鵑愁。——張可久《小山樂府》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8、謙詞。如:寒第(對自己家的謙稱);寒門(貧寒的人家。對人謙稱自己的家);寒族(謙稱自己的家族)。【動】1、感到冷。如:寒...
傷勞倦是指內傷末傳寒中病似外感陰證等,出自《金匱要略》。作品原文 東垣曰∶調經篇雲∶陰虛生內熱。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舉痛論雲∶勞則氣耗,勞則喘且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夫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
脾胃虛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包括脾陽虛和胃陽虛(亦有認為單指脾陽虛),多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脾陽虛證可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
7. 寒: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8. 暑:諸溫汗出,煩則喘喝,靜則多言,皆屬於暑。9. 濕:諸痙項強,皆屬於濕。10.燥: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11.火⑴:諸痛癢瘡,皆屬於火。12.火⑵: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火。13.火⑶:諸逆衝上,皆屬於火。14.火⑷:諸躁狂越,...
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一名時行傷寒。此是節後有寒傷於人,非觸冒之過也。若三月、四月有暴寒,其時陽氣尚弱,為寒所折,病熱猶小輕也;五月、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所折,病熱則重也;七月、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所折,病熱亦小微也。其病與溫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凡疾病的發生或慢性疾患的惡化有明顯的周期性氣候特徵的,稱為“季節病”。季節病中除少數疾病如中暑、痢疾等發病在夏季外,多數季節病大都發生在冬半年,如慢性氣管炎、肺心病、哮喘、心肌梗塞、肺炎、感冒、精神病等。有些疾病在隆冬季節為發病高峰期,這與持續低溫有關。有的則有秋末冬初和春季兩個發病峰期。...
《素問》云:“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即在炎熱的季節要避免使用熱性藥,在溫暖的季節要避免使用溫性藥,在寒冷的季節要避免使用寒性藥,在清涼的季節要避免使用涼性藥,這是根據四季氣候變化選擇用藥的一般規律。進而指出“熱無犯熱,寒無犯寒,從者和,逆者病”,順從這個規律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