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舌管囊腫可通過舌肓孔與口腔相通,可形成甲狀舌管瘺(口腔內),也可因繼發感染而在頸部形成甲狀舌管瘺(頸部)。
病因
腺。胎兒發育至第5周時,甲狀舌管即行退化,其口腔端殘留為舌根部的盲孔。如舌管不萎縮或閉合不全,則可發生正中線囊腫,囊腫破潰而形成瘺管,由盲孔直達頸部皮膚,皮膚潰破而形成瘺孔。
臨床表現
2.多位於頸前正中部、舌骨和甲狀軟骨之間處,偶有偏離正中而位於一側。
3.囊腫呈圓形,表面光滑,周圍界限清楚。
4.局部可觸及條索狀物與舌骨粘連,所以瘺孔可隨吞咽運動而移動。
5.瘺孔中可有黏液或膿性分泌物溢出。
6.如有內口可直通舌盲孔。
檢查
診斷
(1)瘺口位於頸前正中或偏向一側,瘺口常有分泌物溢出。
(2)繼發感染時瘺口周圍膿腫,有膿液溢出。
2.檢查
瘺口深部可捫及潛行條索狀管道組織通向舌骨,可經瘺孔注入碘油造影,X線造影片上可見通向口底或口腔的瘺道。
鑑別診斷
1.鰓瘺
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可有清亮液體自瘺口流出,瘺管索條可延伸至頸動脈處,不與舌骨相連。
2.頸部結核性瘺
大部分為縱隔結核性淋巴結炎蔓延破潰而來,瘺口多位於胸骨上窩,有腫塊破潰排出乾酪樣物質史,肺部X線片有結核病灶等。
3.鰓源性頸部正中裂
生後即發現舌骨至甲狀軟骨下方皮膚裂開,長3~5 cm,寬2~5 mm,表面覆蓋紅色濕潤內膜,近端有纖維瘤或纖維軟骨,遠端為盲管,有時可觸及上行的纖維索條,分別固定於兩側頦結節。
治療
2.瘺在舌骨上方可有多個細支通向舌盲孔,所以,為防止復發,手術要求切除舌骨體中部。
3.可藉助探針和美藍液引導切除全部瘺管。
4.舌骨上至舌盲孔間瘺管無法辨別時,則做舌肌的柱狀切除。
5.急性感染時應先控制炎症,然後再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