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

用典

用典是漢語詞語,意思是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多見於詩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引用典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用典
  • 解釋: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
  • 功用:使立論有根據等
  • 種類:明典、暗典、翻典
要求,作用,委婉表意,種類,明典,暗典,翻典,

要求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詮釋“用典”,說是“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是用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用典既要師其意,尚須能於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跡,所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方為佳作。

作用

使立論有根據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驗證作者之理論。即【文心雕龍】所謂“援古證今”也。如李商隱之【有感】詩:
中路因循我所長,古來才命兩相妨;
勸君莫強安蛇足,一盞芳醪不得嘗。
其中“蛇足”一詞,即引自【戰國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李詩即以此作為引證,使為立論之根據。(以喻勿另生枝節也)
用典

委婉表意

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之心聲,即所謂“據事以類義”也。如前“命意”章中蘇東坡之【仇池石】一詩,即借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典故,委婉表達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難堪。另如【唐詩紀事】卷十六引“寧王李憲見賣餅者之妻明艷動人,而強娶為妾,且十分寵愛。翌年,寧王問‘猶憶餅師否?’其妻頷首。寧王召餅師進府,其妻面對故夫,淚流滿頰,淒婉欲絕。時有十餘文士在座,意皆感動,寧王命做詩以記其事。王維詩云:
莫以今時寵,而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顯出女人之堅貞,使寧王深受感動,而讓其與故夫團聚。(按:典出【左傳】,莊公十四年,楚子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減少語辭之繁累
詩句之組成,應力求經濟,尤其近體詩有其一定之字數限制,用典可減少語辭之繁累。如: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鐘墮失天明;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詩中“長樂”一詞乃指漢之長樂宮。【漢書】平帝紀:“大風吹長安城,東門屋瓦飛旦盡”;“景陽鐘”之典出自【南史】:“齊武帝數游幸,載宮人於後車,宮內深隱,不聞鼓漏,置鐘於景陽樓上,應五鼓及三鼓。宮人聞聲早起妝飾”。“箕山客”一詞乃指堯之許由也,【莊子】:“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又齧缺遇許由曰:‘子將何之?’曰:‘將逃堯’。又史記:“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將所欲表達之意念,呈現在讀者眼前,故可減少語辭之繁累。
充實內容、美化詞句
用典可使文辭妍麗,聲調和諧,對仗工整,結構謹嚴,而增加外形之美,與豐富之內涵。如:
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陶公戰艦空灘雨,賈傅承塵破廟風;
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
其中“湘淚”一詞,乃引【述異記】里故事:“舜帝南巡,死於蒼梧舜妃娥皇女英傷心慟哭,淚下沾竹,而竹色盡斑”。“楚歌”一詞指屈原離騷”、“九歌”賦中,指斥令尹子蘭之故事。陶公句,借當年陶侃之戰功顯赫,以暗諷當今之摒棄賢能。賈傅句,借賈誼祠中之蛛網塵封,風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沒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與詩人當時之情景,融成一體,益覺凝鍊警策,讀之令人頓生無限感慨。

種類

典故之種類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於下:
用典

明典

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氣春江上別,淚血渭陽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錄事崔偉之攝郴州五排
渭陽”一詞出自【詩經唐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化蝶方酣枕,聞雞又著鞭;
亂山徐吐日,積水遠生煙;
淹泊真衰矣,登臨獨惘然;
桃花應笑客,無酒到愁邊。
其中“化蝶”一詞,典出於【莊子】之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後人遂以“化蝶”或“夢蝶”,借喻為“睡覺”。而“聞雞”一詞則出自【晉書】:“祖逖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逖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劍”。此處借為清晨之意。

暗典

暗典者,於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跡,須詳加玩味,方能體會。如: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之四 元遺山
萬里荊襄入戰塵,汴州門外即荊榛
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
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
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范寧【穀梁傳序】:孔子觀滄海之橫流,乃喟然而嘆曰:‘文王即沒,文不在茲乎?’作者以文王之任為己任,故言‘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師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辭。即【文心雕龍】所謂“雖引古事,莫取舊辭”是也。

翻典

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產生意外之效果,如:
用典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雖說賈誼,卻反其意而用之。又林和靖之【自做壽堂詩】: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雖說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藝苑雌黃】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義山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雖說賈誼,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雖說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又如李商隱之【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詩: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
詩中用萬般無奈之口氣,“卻羨”卞和因獻璞玉,而雙腳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顏屈膝之意,其實何嘗真願斬足,此亦屬翻典之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